从金华走到龙游的祭奠路,我走了46年!

让我记忆深刻的,是那年读初二,同学中流行穿轻薄的滑雪衫了。下雪天母亲要我穿上旧棉衣去上学,我怕同学笑话母子俩僵了好几天。某天当我哭丧着鼻子回家时,看到床头有一件淡黄色的滑雪衫,年少的我高兴终于战胜了母亲,却不知道她是怎样从牙缝里挤出了那十几元钱,现在想来恨不能找个洞钻到地底去。还有一次我去看大水丢了钢笔,母亲得知后硬是跑到落水处,一番摸索找回了钢笔。

母亲生命的最后半年,基本处于白天睡觉晚上清醒的状态,后面半年连电话也听不见了。她有时候一夜唱歌,有时候静坐到天亮,看着她一天天衰老我心如刀割,却不能时刻陪在身边,甚至抱怨她为何这样折磨人。想起母亲吃了一辈子的苦,却没有享受过一天清福,做儿女的无声哽咽满是愧疚。母亲最后一次住院大便也开始失禁,我无师自通学会了换洗,虽然保姆可以抱怨但我无法逃避,只能接受,不能让母亲失去基本的尊严。也是母亲走前的唯一一次,我对护士响起了嗓门,因为她无意中误解了母亲。

7岁那年开始,幼小的我就随着母亲一次次去祭拜早逝的父亲,记忆里从没有看到母亲为她自己祈福过。儿时的我也一度不以为然,觉得祭祖这件事与我无关。事实是,今天的我之所以为我,是因为曾经的亲人,让我能成为今天的我。而我怎能把那些记忆都忘却了,不记得他们给过我怎样的爱惜与美好?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母亲那么重视祭父的含义——对先人的缅怀,是为了更好的记住他们,是为了不曾忘却的纪念。照顾母亲的最后岁月,我常在哽咽里感叹她已经是“半个母亲”,因为随着器官的老化她已半梦半醒了。而母亲最后的快速离去,何尝不是肉体的解脱?母亲永远活在我的余生岁月里,所有的念念不忘都有回响,子女对父母的朝思暮想,最终换得了午夜的梦乡重聚,相见是因为怀念。

人生在世,有多少曾经与我们有过密切关系的人,随着渐渐走散,记忆慢慢消失。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所说:人死为鬼,鬼死为聻。鬼之畏聻,犹人之畏鬼也,所有人都忘记了你的存在才是“终极死亡”。在那些记忆消失前,如果没有记起来,是不是那些时光和岁月就再也不存在了?不论有没有意识到,多数人多数事有一天我们都会遗忘。但也有流过的泪不是无用的,那些刻骨铭心的思念和痛苦,至少还让人不会忘却,这些记忆就是生命,就是存在。母亲身前每天的一个功课就是等着邮递员送来报纸,然后在上面寻找儿子的文章,现在我泪流满面为母亲写下这些文字,她却再也看不到了---而这多少也算给自己一点慰藉吧。随着时间的飞逝,对亲人的怀念会越来越深,只要我想着母亲她就还存在着,只要住在我的心底,母子就不是真正的永别。

从金华走到龙游的祭奠路,我走了46年!

从金华走到龙游的祭奠路,我走了46年!

从金华走到龙游的祭奠路,我走了46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