蚧殼蟲很難纏,這樣防治很簡單

在果樹和盆栽花木的枝幹上,常可發現黃白色、灰白色、棕褐色以及其他顏色的圓形或橢圓形小突起,乍看似植物的疣瘤或粘沾的分泌物和汙染物,用手撥動可脫落,其內可發現一淺黃色小蟲,這就是常見的害蟲蚧蟲,其外面有一層自身分泌的蠟質層介殼,故常叫介殼蟲。

一、為害特點

常群聚於枝、葉、果上。成蟲、若蟲的口器插入花卉葉、枝組織中吸取汁液,造成枝葉枯萎畸形、鄒縮等症狀,並誘發煤汙病,為害甚大。

蚧殼蟲很難纏,這樣防治很簡單

成蟲若蟲聚集在一起

蚧殼蟲很難纏,這樣防治很簡單

(該圖片來自網絡)

蚧殼蟲很難纏,這樣防治很簡單

該圖片來自網絡

二、發生特點

此蟲世代因地而異,一般一年發生2~3代。以受精雌成蟲或若蟲在莖葉上越冬;第一代若蟲在5月中下旬孵化;第二代若蟲在7月中下旬發生;第三代若蟲在10月上旬出現;每頭雌成蟲可產卵70~1 000粒。卵經數小時即可孵化為若蟲。若蟲多寄生在莖葉基部或枝條背陰處,若蟲經過短時間爬行,即形成介殼固定生活,這是介殼蟲的一大特點。介殼的抗藥力強,一般藥劑難以進入,防治比較困難。因此,一旦發生,不易清除乾淨。

三、防治方法

1、卵孵化初期,可用22.4%螺蟲乙酯懸浮劑4000倍液+5%啶蟲脒2000倍液噴霧防治,如在噴灑時加人0.2%—0.5%的洗衣粉增加展著性,效果更好。

2、在4-5月蚧殼蟲第一次卵盛孵期,可用柴油、洗衣粉、水按 10:0.6:6 的比例調成母液,再用水稀釋含油30% 藥液後噴灑。一週後,介殼蟲大部分由原來新鮮橙色變成乾癟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