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紹武——那些“別人家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錢紹武——那些“別人家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節慶期間回家的年輕人,總擔心被長輩和親友詢問起近況。這種關懷的詢問背後,是來自長輩的期待和親友間的攀比,這讓事業剛剛起步的年輕人倍感壓力。每當這時,人群中總會響起一個聲音 “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誰誰誰”。似乎鄰居的孩子永遠比自己的孩子優秀。

幾十年前,有個孩子也總聽到類似的敦促和詢問。家人以他的叔叔作為榜樣要求他。而他的叔叔就是大名鼎鼎的錢鍾書。他說“不用功了,大人就要說‘你看看鐘書叔叔多出息啊!”。這個孩子就是錢紹武。

錢紹武——那些“別人家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錢鍾書和夫人楊絳

錢紹武自己,和他的叔叔一樣,也是個不折不扣的“別人家的孩子”。除了有一個叔叔錢鍾書,嬸嬸楊絳,他還有個伯伯叫錢穆。就連那位“兩彈一星”元勳錢學森老爺子,也是他的堂叔。

他的父親錢學熙老先生在英文領域內也是泰斗級別的人物。他曾經學習英文廢寢忘食,竟背過了整部的韋氏英文大辭典。這種“背”的學習方式後來被沿用到了錢紹武的教育中,曾經一度讓年幼的他叫苦不迭。錢紹武的學習生涯,完全可以用“背背背”來概括。

錢紹武——那些“別人家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錢穆

錢家一向堅守“不做亡國奴”的原則,而當時的很多學校都是日軍開辦或被日軍所掌握。從小受到愛國主義教育的錢紹武就沒有繼續像很多孩子一樣在小學接受教育,而是由先生一對一的教授儒學經典。

不能“上學”了,錢紹武的祖母就請來她的表哥——一個72歲的清朝的老秀才來給他教書。錢紹武叫他姨公。教書的內容是四書五經,每天早上,姨公正襟危坐在桌邊念,錢紹武跪在旁邊的墊子上學。晚上如果不能把白天所學背誦出來,先生就允許他睡覺。“啊呀,那困的簡直痛苦!”就在這樣的“死記硬背”中,錢紹武將傳統經典爛熟於胸。直到他19歲考上中央美院,和同學們在一起時,一出口還是四書五經,人稱“老夫子”。

錢紹武——那些“別人家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錢紹武

此時的錢紹武已熟練掌握了古文,甚至與父親通信都是用古文進行寫作。父親擔心十幾歲的錢紹武太過老成了,才將他接到自己身邊學習英語——學習英語,也是“背背背”。沒有可上的學校,父親就在家親自教錢紹武英語。錢學熙先生的教育方式比“姨公”更嚴厲。假如錢紹武背不出所學的內容,就會結結實實捱打。不光要背,就連寫日記也都要用英文。“打了三年,把我打出來了”錢紹武說道,“我15歲時的英語水平可以和當時北大3年級的學生同時上課”。

艱苦的學習生涯並沒有磨滅錢紹武對美好事物的熱愛。有一次,他看灰塵在門縫中透過的一縷陽光裡上下翻飛,就在日記本上用英文寫道“早晨的陽光躺在我的桌子上,很安靜,我突然發現陽光裡頭很多灰塵在非常熱鬧的跳舞,跳來跳去,忽上忽下,它們那麼自由,那麼愉快的,愉快的在玩耍”。看到這段文字,平時對錢紹武嚴格要求的父親也誇讚他“沒想到你還是個詩人呢!”

錢紹武——那些“別人家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錢學森

從那時起,年輕的錢紹武意識到,詩人就需要這樣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從小就對繪畫格外喜愛的他,從那時起決定跟從自己的心聲,將藝術作為自己畢生的事業。

15歲時錢紹武回到無錫老家。祖母請來無錫著名畫家秦古柳教他學畫。但先生說要學畫,先要學作詩,就另請了一位老先生教錢紹武作詩。還是逃不過背背背!因為古詩的格律是根據“平上去入”的聲調來押韻的,所以要先學音韻學。“特別困難的又是背詩韻, 一套《廣韻》就等於一本字典啊,那又痛苦得不得了”。雖然依舊很苦,他還是堅持了下來。

錢紹武——那些“別人家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國立北京美術學校

19歲時,錢紹武報考了當時的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建國後改名中央美術學院)。當時錢紹武的數理化幾乎是白卷。但因為王臨乙發現“他素描挺好”,且國文和英文也相當出彩。徐悲鴻聽到後,對他頗為讚賞,並且想要錄用他。當一位老師小聲嘀咕“這個全是白卷呢”的時候,徐悲鴻先生聽到就湊過去悄悄說道:“那些我也不會。”就這樣,他被北平國立藝專錄取了。

錢紹武——那些“別人家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雕塑家王臨乙

1980年代後,錢紹武的一批雕塑作品引人矚目。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李大釗》《楓橋夜泊—張繼》《李白》《杜甫胸像》。多年所學的詩書沒有白費,“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天子呼來不上船”、“安得廣廈千萬間”、“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這些詩句匯聚成雕塑的語言,在錢紹武的手中化作可視的藝術。

錢紹武——那些“別人家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時任院長徐悲鴻

在塑造張繼時,為了策劃‘聽’的動作,他特意在大半夜到了寒山寺去聽“夜半鐘聲”。寒山寺在每年除夕夜會敲108下鍾。那天晚上,見寒山寺有“三四百個日本人”等著數鐘聲:一、二、三、四……靈感就來了。他將張繼塑造成手指頭翹著,歪頭聽鐘聲並一邊數數的樣子,這樣就將聽的動作刻畫出來了。吳冠中看到雕塑後讚不絕口,甚至對他說:“你為新中國的雕塑打開了一條出路!”

錢紹武——那些“別人家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張繼雕像

每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優秀成績的背後,良好家庭的背後,都有著鍥而不捨的努力,內心還懷揣著對自己認定事業的無線熱忱。在“素質教育”呼聲漸高的當代,這種“背背背”的學習方式和棍棒相加的教育確實不是好事,它會對孩子造成身體和心靈上的雙重傷害。但“背”只是一種形式。不管是“死記硬背”還是“潛移默化”,最終都落腳到豐富的知識積累和對人生的深刻理解。

錢紹武——那些“別人家的孩子”後來都怎麼樣了?

李白雕像

回望過去,錢紹武對當時最令他痛苦的“死記硬背”感觸頗深:“中國傳統教育中間‘背誦’的好處,我是受到了。我現在很多基本的思想,都是小時候背熟的。所以我主張背誦……因為只有背下來,它才成為你自己靈魂的一部分,陪伴著你人生的發展。”

本文參考:錢紹武《從藝自述》

張鵬《雕塑真誠——錢紹武訪談》

邢星《雕刻靈魂——訪雕塑家、書法家錢紹武》

宋偉光《抱真抗俗,賦雲得月——訪錢紹武先生》

如有疑問請聯繫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