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的另一面:未來的建築中,機器將被置於人類之上

自动化的另一面:未来的建筑中,机器将被置于人类之上

SIMON DAWSON / BLOOMBERG / GETTY

一、

1967年6月27日,倫敦恩菲爾德的巴克萊銀行推出了自動取款機(ATM),這臺機器也被廣泛認為是世界上第一臺自動取款機。想要通過這個機器取錢,得預先購買特別的憑證,每張憑證只能取10英鎊。這個系統也沒有自動從客戶的餘額中扣除他取走的金錢額度。第二天,客戶的餘額將會由出納員進行更新。

很顯然,這種機器的目的是在有限的營業時間之外派發現金,以及抵制工會在星期六關閉銀行分行的努力。在盛大的揭幕儀式上,第一位顧客是演員雷格·瓦尼(Reg Varney),他因在一個流行的電視喜劇節目中扮演倒黴的公共汽車司機而聞名。儀式是如何進行的已經被歷史遺忘了,但巴克萊一名前員工幾十年後寫道,瓦尼“有點傲慢”。

自動取款機是自動化最明顯和最熟悉的標誌之一,它能在不需要咖啡和健康保險的情況下,提供24小時服務。第一臺機器在英國出現兩年後,一臺類似的機器在長島的化學銀行(Chemical Bank)分行(現為大通銀行 )首次亮相。根據自動取款機行業協會的數據,目前全球有300多萬臺自動取款機,它們重塑了人們存取款的方式。

不僅僅是銀行。自動化也改變了人們購物、停車等生活中其他方面的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它重塑了包含這些體驗的建築——通常會使它們更高效,同時也把機器置於人類之上。

二、

第一臺自動取款機安裝在位於倫敦北部的恩菲爾德的巴克萊銀行,這是因為它是唯一一家窗戶高到足以容納下面所有必要的機器的分行。從那時起,自動取款機就開始對銀行建築提出了要求(因為放置它並不容易)。

曾經的銀行可能是這樣的:一個前廳,後面是一個櫃檯,裡面有一排等候的出納員,或許還會有一個有私人辦公室和一個保險箱的隔離區。但是今天進入一家銀行分行,你很有可能最先看到的是一排自動取款機。要找到一個真正的人,你必須走進去,經常還要通過另一道門。

在典型的銀行交易過程中,客戶可能不需要人打交道了。(例如,美國銀行彙編的數據顯示,只有30 %的存款是在人類出納員的幫助下存入的。)而在更偏遠地區的銀行,需要人與人接觸的複雜財務問題通常是被遠程處理的。客戶使用ITM (或交互式櫃員機,本質上是視頻會議系統)來聯繫遠方集中在一起的銀行員工,而不是與現場人員交談。銀行所在的大樓不再是人與人互動的場所。它們是人們用來和機器打交道的地方。

“我還記得去銀行和一個人交談的情況,”建築師格雷格•林恩(Greg Lynn)說,他是洛杉磯一家工作室 Greg Lynn Form 的創始人,他專注於技術如何改變建築的形式。 “但現在所有的事情都發生在機器上。 一切都取決於交易速度和效率。”

銀行並不是唯一發生這種情況的行業。到了酒店,你可能會發現需要自己去刷卡登記入住。去大賣場購物,你可以自己結賬。當你把車停在車位上的時候,你可能會把錢(或者更可能是你的銀行卡)放進一臺機器裡,機器會給你提供另一張卡片,讓你可以方便地離開停車場。

所有這些都改變了人們居住的建築物的性質。“建築里正在減少你與人交流的地方,”林恩告訴我。 “人們對快速交易和快速移動有很大的需求,建築物也在不斷變化,以適應這種情況。”

建築師兼策展人瑪麗安娜•佩斯塔納(Mariana Pestana)最近在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組織了“未來從這裡開始”(The Future Starts Here)的設計展覽。她將這種現象描述為“後人類時代的建築”,其結構更傾向於方便機器互動,而不是將人類聚集在一起。

有時,這可能導致人類世界和自動化世界之間的尷尬場面。例如,在許多超市和大賣場,曾經分配給人類收銀臺的空間已經被一排自助結帳系統所取代。收銀員以前固定地站在櫃檯後面,現在站在這一排自助結帳機器的後面,準備在顧客困惑或機器出現故障時提供幫助。在塔吉特等商場,員工通常沒有專用的工作站。 一個曾經與物理位置相連的位置也被解除了。

三、

在停車場,這種分離更加明顯。停車場過去常常在出入口附近設有小亭子。裡面會有一名停車服務員,向顧客收取費用。自動化的過程導致小亭子被拆除,因為現在有一臺機器在執行這項任務。然而,在我居住的洛杉磯,你會經常發現服務員站在出口旁,幫助顧客操作機器,或者是手動操作這些看上去很耀眼的技術。

“當它崩潰時,總得有人來修復它。”倫敦當代建築與都市主義策展人羅裡·海德( Rory Hyde )說。他與佩斯塔納共同策劃了“未來從這裡開始”。“必須得有一個人在場,應對突發情況。”

“難道他們不給你一個小地方坐嗎?“我問他。

“這是自動的,”他笑著回答,眼睛轉了一下。(他和我其他接觸過的結帳人員都拒絕接受正式採訪。)

在自動化的背景下,失業常常令人惋惜——當機器可以做人們曾經做過的工作時,他們的工作崗位可以被消除了。麥肯錫公司去年發表的一份報告顯示,到2030年,美國將有3900萬個工作崗位被自動化“取代”。不過,據估計,在同一時期,將會增加約3000萬個就業機會,這需要許多工人轉移工作崗位或行業。

一些公司聲稱,自動化可以允許它們將工人重新分配到其他崗位上。塔吉特負責門店設計的副總裁喬·佩杜(Joe Perdew)告訴我,儘管選擇自助結賬的人越來越多,但公司的員工數量在2017年實際上是增加的。“大約有三分之一的客人選擇自助結帳,所以我們增加了自助結帳臺,讓更多的客人有一個快速和自主的選擇,”他指出。“事實上,我們正在將自助結帳擴展到目前提供自助結帳服務的1500家商店之外——今年又增加了150家商店,計劃在2019年年底前開張。”

自助結賬並沒有完全消除工作崗位,但它改變了它們。自動化設計優先考慮機器而不是人。這會影響到不得不與機器打交道的客戶,但它對工人的影響更大。在塔吉特,一名負責監督一排自助結賬系統的收銀員現在的工作與其說是照顧機器,不如說是與客戶互動。

停車場上也是如此。我與洛杉磯市中心的一名服務員交談時,他指出,他現在負責監督兩個相鄰地段,而不是一個。現在大門已經自動化,他的工作主要是幫助顧客操作。“人們在使用它們的時候有問題,”他告訴我。“他們不知道如何插入卡片,或者機器不讀取卡片或其他問題。”服務員的工作已經變得比以前更加不穩定了。當他不在停車場巡檢或者協助機器的時候,他會躲在一個裝滿設備的小棚屋的屋簷下。

四、

讓人類和機器一起工作並不是什麼新鮮事。 長期以來,建築一直是優先為工業設計的,而人類則為其次,或者根本不被考慮在內。羅馬運河、十九世紀紡織廠和冷戰時期的核子反應爐,都不是以人類的體驗為首要考慮而起草的。這種模式依然存在。芬蘭的Google數據中心位於芬蘭著名建築師阿爾瓦·阿爾託設計的一家前造紙廠,經常太熱,以至於人們經常要離開大樓。(“我們有‘遠足時間’或‘遠足日’,”一名谷歌高管在2012年告訴《連線》雜誌。 )

在工業革命的過程中,工作場所的安全規定使其中一些工業空間對人們更加友好。例如1802年的《學徒健康和道德法案》(The Health and Morals of Apprentices Act ),非正式名稱為1802年的工廠法案,要求工廠建築能提供充足的通風條件。(還禁止工廠招收年齡不符合要求的學徒,並對學徒的工作時間進行了嚴格限制。當時大約有五分之一的學徒不滿13歲,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非常人道。)

Yotel很小,所以很容易找到要去的房間。但在較大的酒店和辦公大樓,自動化可能會讓一些訪客感到有些迷惑。“許多建築物裡面已經沒有接待員了,”海德指出。“如果你在那裡工作,你知道你要去哪裡,那沒關係,但對其他人來說,這是非常令人迷惑的。建築的方便程度下降了。”

“這給人一種事情正在失去焦點的感覺,”海德說。“這就是你在更大的公共場所看到的正在發生的事情。你失去了聚焦點。這是技術或現代性導致的、非常奇怪的扁平化狀態。”

五、

在很大程度上,這就是人們越來越想要的。

作為未來設計展覽的一部分,品牌研究公司YouGov和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9 %的英國人更喜歡人類收銀員,而不是自助結賬系統。但是按年齡劃分時,統計數字會發生變化: 18歲至24歲的人中有53 %喜歡自助結賬,而55歲及以上的人群中這一比例為13% 。

美國航空公司於1984年對首個自助登機亭進行了測試。14年後,該公司在達拉斯愛場(Dallas Love Field)部署了一個原型機,並於2000年萬聖節在阿爾布克爾克國際太陽港安裝了第一個功能齊全的自動登機系統。目前,美國350個機場大部分都有自助登機的功能。

“自助登機花費的時間要比櫃檯登機花費的時間少,”美國航空公司客戶體驗主管梅洛迪•安德森(Melody Anderson)表示。“我們的目標客戶群體希望自己做任何事情,並且在他們需要做的事情上非常有經驗——所以不管是在網上還是在登機亭,他們都希望擁有這種體驗。”

就像在零售店和停車場一樣,這改變了空間的性質。例如,當你在進入洛杉磯國際機場航站樓的時候,首先會看到一排排的登機亭,而不是客服櫃檯。它改變了航空公司代理人與客戶的互動方式。代理人更可能在周圍巡查,而不是站在櫃檯後面。

安德森形容這是一項“看門人”式的服務:“員工在工作過程中與客戶見面,而不是讓客戶排隊……所以更多的是‘我在這裡時為了幫你完成旅程’而不是‘你排好隊,等我準備好’”。

對於像我這樣的客戶來說,這個系統可能更令人愉快,因為這意味著如果有問題,我不必排隊。給巡查的代理人打聲招呼,他們就會過來解決問題了。對航空公司來說,這也會節省大量的成本。Forrester Research在2003年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使用自助服務亭為乘客辦理登機手續的費用為16美分,而使用代理人辦理登機手續的費用為3.68美元。

這是航空公司降低成本整體計劃的一部分,從理論上講,他們可以減少員工的員工數量,或者將員工分配到排隊的隊伍中,”全球建築公司Skidmore、Owings & Merrill ( SOM )紐約辦事處主任德里克·摩爾(Derek Moore)說。該公司設計了位於沙特孟買和紐約肯尼迪機場的機場航站樓。“航空公司正試圖用更少的員工做更多的事情。”

六、

儘管如此,安德森告訴我,人的因素可能永遠都會是其中的一部分。休閒市場往往比以商業為中心的市場需要更多的人力援助。在新興市場——會有更多的沒有經驗或首次乘飛機旅行的人——也通常會需要更多的人力援助。

不過,自動化仍將是未來機場體驗的重要部分。作為邁阿密國際機場正在進行的自動化工作的一部分,機場的移民系統現在正在使用生物識別技術,如面部掃描,來匹配旅客的護照照片。澳大利亞航空公司Qantas為其普通客戶提供了一個永久性的電子包標籤(由獲獎的工業設計師馬克·紐森(Marc Newson)設計),允許他們在線辦理登機手續,然後將行李箱直接放在置放行李處,而無需停下來打印標籤。

摩爾說,亞洲的一些機場也已經開始使用自動登機。

“你掃描自己的卡片,玻璃門打開,讓你通過。”他解釋說。“在澳大利亞,國際旅客自動入境速度快得令人難以置信。這一切讓我不禁要問,有朝一日,航空公司是否會在我們的耳朵上打上識別標籤,把我們放在一個自動傳送系統上,直接把我們送到座位上。

所有這些自動化都需要在建築結構上進行調整。機場航站樓建築中最宏偉的部分曾經是登機區。但這些年來,空間越來越小。“它可能是以前的一半大小,”摩爾說。

它已經被安檢點蠶食了,也被自動行李處理等服務蠶食了——這些服務佔據了機場的大部分空間。他指出,自動化“並沒有使行李處理系統變得更小。”

如果說有什麼區別的話,那就是佔據了人類曾經聚集的空間,並將其轉交給了機器。

隨著航空旅行變得越來越流行、越來越擁擠、越來越緊張,未來將會變得更加自動化。登機區曾是人們聚集的地方。將來,這個空間可能只是一堵裝有自動取款機之類設備的牆壁。

七、

建築慢慢地發生變化。從20世紀初開始,自動取款機可能會被插入建築物中。洛杉磯國際機場的自助登機系統出現在了20世紀60年代的航站樓上。

“建築保留著一種記憶,一種不同的工作方式,”海德說。“你去一家銀行,它可能會有一個出納員窗口”,但它是空的,因為裡面有一臺自動取款機。佩斯塔納解釋說,有時候,建築是反映自動化的“最後一個地方”。

隨著新銀行的興起和舊機場的改造,建築開始趕上來了。如果建築物曾經被笨拙地重新調整用途以集成自動化,現在它們可以從一開始就被設計成為機器服務的結構。

但是,設計一個把人類注意力集中在技術上而不是其他人身上的結構意味著什麼呢?林恩說,建築應該是“努力使事物儘可能的人性化、豐富化和有意義”,然而,現在建築卻讓越來越多的人將注意力集中在刷卡、打孔、掃描設備和機器上。

摩爾指出,在穿過擁擠的機場的時候,不與任何人互動是可能的。“即使在餐館裡,你現在坐在一張桌子旁,那裡有一臺iPad,你直接點餐,就有人會把把飯菜給你送過來,”摩爾說。“這可能是你唯一見到的一個人。”

這是建築師在坐在繪圖桌之前可能要考慮的一個現象。“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相互接觸,對社會和健康都很重要,”海德說。“在我們把它們都自動化的時候,我們必須記住這些相互接觸的價值。”

原文鏈接:https://www.theatlantic.com/technology/archive/2018/06/the-unbearable-awkwardness-of-automation/56267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