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復甦同步性回落 流動性溢價上升——2018年宏觀經濟與金融市場前瞻(簡明版)

张明:复苏同步性回落 流动性溢价上升——2018年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前瞻(简明版)

注:更具體的分析請參見平安證券宏觀團隊的近期報告。文中配圖攝於羅平。

一、全球宏觀

1、2017年全球宏觀經濟的四大特點:復甦由局部擴展至全球;更多國家央行開始收緊或考慮收緊貨幣政策;全球貿易與短期資本流動復甦;發達國家資產價格迭創新高;

2、2018年全球宏觀經濟的四大風險:主要國家貿易摩擦加劇;熱點地區地緣政治衝突加劇;歐洲國家國內政治的不確定性(德國組閣難題,意大利中右聯盟上臺);美國股市與債市可能顯著向下調整;

3、結論:2018年全球經濟或能繼續復甦趨勢,但復甦同步性下降。中國出口增速預計不及去年,匯率與短期資本流動或再度承壓。

二、中國宏觀

1、2017年中國經濟增速反彈的主要原因:出口增速由負轉正(受全球復甦同步性、人民幣匯率在811匯改之後顯著貶值影響);基建投資增速強勁、房地產投資增速高於預期(兩者均與擴張性財政政策相關,前者與地方政府通過PPP舉債有關,後者與棚戶區改造與三四線去庫存有關);

2、2018年中國宏觀經濟走勢:經濟增速溫和回落(6.9%下行至6.6%,原因是出口增速與投資增速下滑,前者與全球復甦同步性下降、人民幣匯率在2017年升值、貿易摩擦加劇有關,後者與政府加強對地方債與房地產調控有關);通脹依然可控(CPI增速溫和上行、PPI增速顯著回落、GDP縮減指數回落);

3、政策走勢:金融政策繼續保持高壓態勢(除非經濟增速回落超出預期,或者風險事件爆發超出容忍限度);財政政策擴張程度顯著放緩(中央財政赤字目標下調、加強對地方政府舉債管控);貨幣政策依然穩健中性(下半年在流動性管理方面有適度放鬆的可能性);

4、結論:2017年市場低估了經濟增速,2018年市場可能高估了經濟增速。

三、資產價格走勢

1、匯率。2017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反彈的主要原因:金融強監管重新拉大中美利差;央行資本外流管制效果明顯;逆週期因子出臺打掉單邊升值預期;2018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呈現雙向波動(中樞:6.3-6.4;上限6.1;下限:6.6-6.7)。原因:中美利差再度溫和縮小;金融市場動盪有助於美元走強;貿易摩擦利好逆差國;資本管控與逆週期因子依然有效;

2、股市。金融週期從2017年開始掉頭下行,中國資本市場上機構投資者力量顯著上升,這兩個中期趨勢決定了中國股市流動性溢價的上升。再考慮到強監管因素,預計2017年很難實現從大票向小票的全面風格切換。“估值+業績+行業龍頭”的“脫虛入實”主線與“消費升級+製造轉型+通脹博弈”的“動能轉換”主線將會繼續有效。上漲過快的藍籌會調整,業績領先的小票會上漲;

3、債市。金融強監管導致中國長期利率上行領先於經濟基本面變動,考慮到2018年經濟增速回落、企業利潤回落與PPI增速下行,長期利率繼續上行空間有限。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中樞水平4.0,波幅約在3.7-4.2。全年利率債有配置價值,下半年利率債有一定的交易機會。在金融與實體去槓桿背景下,信用利差進一步拉大,應關注企業債與城投債違約風險;

4、房市。一二線房地產市場繼續呈現“凍產”狀態。在庫存降至歷史新低背景下,政府絕不會貿然放鬆宏觀調控。租售同權、共享產權等概念難以改變商品房漲價預期。政府邊際上將會強化“大招”的可能性,但最終大招可能很溫和。通過收緊信貸條件,特別是管控房抵貸的做法來打壓投機的效果明顯。三四線房地產2017年的火爆格局難以持續上演,棚改規模已經觸頂回落、一二線向三四線的擴散效應開始消逝、三四線居民顯著加槓桿行為難以複製。未來整個房地產投資的流動性風險將會凸顯,尤其是三四線城市。

5、大宗商品期貨市場。可能是2018年最為兇險的市場。其一,最終需求回落(房地產投資與基金投資回落);其二,國際價格趨於盤整(國內價格指數已經顯著高於國際);其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發生切換(從去產能變為補短板、降成本);其四,強監管導致流動性緊縮。

6、結論:股市優於債市、債市優於房市、房市優於大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