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謐與光明在此相會,越極簡,越大氣!

藝術館

人心是很難居住在這個數字時代的

我想建造的是能讓人心紮根的地方

——安藤忠雄

靜謐與光明在此相會,越極簡,越大氣!

生活藝術館,靜謐而自然

現代建築是理性主義世界觀的一種表現方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反映了時代的精神面貌,就如勒·柯布西耶所說的那樣“建築即精神”。

社會發展太快,這也給建築設計提出了新的難題,如何通過現代設計打造出符合當下人的生活方式,既要契合當代人的審美,又能體現出永恆的精神與國際性的設計格調。

下面來看看綠城集團與建發房產在杭州申花板塊共同打造的綠城建發·沁園是如何做到這些的。

靜謐與光明在此相會,越極簡,越大氣!

綠城建發·沁園外觀

◎ 靜謐與光明在此相會

有時候,建築設計只是一種感覺,可能看不見,也有可能只看見一種具象的形態,但卻能通過獨特的語境影響我們,這也被我們常常戲稱為設計出於感覺,設計師的感覺越敏銳越細膩,設計也就更到位。

以極簡美學打造的綠城建發·沁園給人的第一感覺是大氣、靜謐、自然,展現了現代建築的理性設計之大美,想起了約翰·羅貝爾的著作《靜謐與光明——路易斯·康的建築精神》中非常有哲理的一句話“靜謐與光明在此相會。”

靜謐與光明在此相會,越極簡,越大氣!

建築、景觀、室內的完美融合

◎ 懸浮的建築狀態,平靜的設計語境

在綠城建發·沁園的設計中,設計師以漸次更迭的沁園七境為核心而打造,分別是:沁心綠幕、藝術鏡池、時光廊亭、光影長廊、陽光草坪、童真樂園、四季花廳。

靜謐與光明在此相會,越極簡,越大氣!

建築、水景、室內完美融合

靜謐與光明在此相會,越極簡,越大氣!

綠城建發·沁園自然水景

建築的本質是什麼?歸根結底,建築就是人與自然、社會、時間等錯綜關係下所產生的物質,建築設計就是要不斷尋找人與自然、建築、社會之間的和諧關係。

靜謐與光明在此相會,越極簡,越大氣!

自然水景的雕塑輕盈如飄帶

頂級設計,往往善於營造和諧的設計氣氛。在本案例的建築設計中,建築師運用了超扁平(Super flat)的設計手法,打造了一個60多米跨度的挑簷,展現了現代建築的大氣磅礴。

水景、雕塑、藝術裝置、染井吉野櫻樹和諧唯美,建築與水景的情境交融,極簡與光的相會,讓建築自然而然就進入了一種“懸浮”的設計語境,給人靜謐安然的美感。

靜謐與光明在此相會,越極簡,越大氣!

沁心綠幕主題牆靜謐而富有生機

◎ 建築即精神

在日本眾多的現代建築大師中,安藤忠雄與谷口吉生都曾打造過許多著名的博物館,而他們兩位也都非常善於營造靜謐而神聖的建築語境,極具藝術感染力。

綠城建發·沁園的設計靈感源自於谷口吉生操刀的法隆寺寶物館,設計手法又借鑑了安藤忠雄的水之教堂,靜謐而富有生命力。

靜謐與光明在此相會,越極簡,越大氣!

水之教堂 © 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這樣描述水之教堂“在我眼裡,建築是一種特殊的裝置,它能與自然取得和諧統一,使人直觀地感受到大自然豐富的生命力。”

靜謐與光明在此相會,越極簡,越大氣!

建築與水景融為一體

靜謐與光明在此相會,越極簡,越大氣!

沁心綠幕,靜謐而富有生機

靜謐與光明在此相會,越極簡,越大氣!

留白藝術的巧妙應用,樹影婆娑,富有靈性

我們在探索建築與自然的關係時,光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留白是現代設計中常用的表現手法,綠城建發·沁園巧妙地將石材與鋁板、不鏽鋼等材質結合,石材上的樹影婆娑與水景的倒映美輪美奐。建築的故事伴隨著光和影而不斷延續,引人沉思。對自然光線的靈活應用,體現了設計師極高的設計造詣。

◎ 當代數字藝術的理性之美

沁心綠幕主題牆的藝術裝置Mesh Motion01由當代數字藝術家張周捷創作,充滿詩意的數字化藝術裝置,盡顯數字的理性之美。四件裝置巧妙而變化莫測,時而歡暢轉動,時而靜默沉思,更會與訪客互動,靈動而富有生命力。

靜謐與光明在此相會,越極簡,越大氣!

沁心綠幕主題牆夜晚效果

我們在建築設計中,感性與理性、靜態與動態、具象與抽象等關係,都可能會成為設計的重點。

靜謐與光明在此相會,越極簡,越大氣!

藝術鏡池,靜謐安然

綠城建發·沁園的庭院設計中,採用了中國傳統建築中的合院結構,藝術鏡池即是中心庭院。藝術鏡池中央的藝術裝置Mesh Motion02 由當代數字藝術家張周捷設計。

靜謐與光明在此相會,越極簡,越大氣!

靜謐與光明在此相會,越極簡,越大氣!

藝術鏡池夜晚效果

在藝術鏡池的設計中,我們看到了一種靜態的對稱性與動態的對稱性,建築、景觀、藝術融為一體,敞開心扉,擁抱天光。這就是傳統建築與當代設計的巧妙融合。

關於傳統與現代,安藤忠雄是這樣解釋的:“所謂傳統,不是看得見的形體,而是支撐形體的精神。我認為,汲取這種精神運用在現代,才是繼承傳統的真意。”

靜謐與光明在此相會,越極簡,越大氣!

靜謐與光明在此相會,越極簡,越大氣!

靜謐與光明在此相會,越極簡,越大氣!

建築與景觀巧妙營造靜謐的情境交融

◎ 消失的建築,自然隱逸的藝境

藝術鏡池以自然為中心,玻璃幕牆、不鏽鋼材質、水景等都只是獨特設計語境中的元素而已,玻璃幕牆上的疏影或陽光,為建築注入了豐富的藝術細胞。

靜謐與光明在此相會,越極簡,越大氣!

迴歸自然,隱逸如畫的建築語境

靜謐與光明在此相會,越極簡,越大氣!

靜謐與光明在此相會,越極簡,越大氣!

消失的建築,自然純粹

建築師藉助玻璃幕牆的反射關係,巧妙地將自然環境引到建築的肌膚上,讓設計進入了一種消隱無邊界的狀態,這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消失的建築”。這樣的設計,能將建築的自然屬性最大化,讓設計迴歸到自然、純樸的藝術意境。

靜謐與光明在此相會,越極簡,越大氣!

模糊室內外的邊界

建築與景觀永遠是密不可分的關係,因為建築設計的重點就是如何處理建築與自然環境的關係。透過落地玻璃窗,窗外的景觀清晰可見。從自然中汲取靈光,也是本案設計中最大的亮點之一。

◎ 迴歸本真,極簡生活的理想詩學

當代室內設計格外重視人的心理狀態,因此設計精神也變得更為重要。極簡是最貼近現代生活的藝術形式,融合了理性的現代建築與前沿藝術,不再侷限於建築空間,更凸顯藝術境界的重要性。

現代人希望保持簡樸安寧的生活方式,因此融合、純樸、曠達、渾厚的極簡設計更受追捧,同時又體現了一種時代的包容性與革命性。

靜謐與光明在此相會,越極簡,越大氣!

綠城建發·沁園洽談區

靜謐與光明在此相會,越極簡,越大氣!

靜謐與光明在此相會,越極簡,越大氣!

靜謐與光明在此相會,越極簡,越大氣!

綠城建發·沁園旋轉樓梯

靜謐與光明在此相會,越極簡,越大氣!

綠城建發·沁園效果圖

從設計的本質來看,建築創造了一種生活方式,同時也會精簡為生活最本質的東西。

“沁園要傳達的是一種當代美學,它的設計線索可以延伸到東京的法隆寺寶物館、紐約的MOMA當代藝術中心等等,這些建築都在傳達獨特的當代美學概念,在我看來,當代生活,可以與藝術有更密切的連接,甚至生活方式本身也可以是一種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