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未來危機將來源於何處?

警惕!未來危機將來源於何處?

警惕!未來危機將來源於何處?

(以數量29為例)對應到我國貨幣體系上,可以認為有29萬億的基礎貨幣,同時也是29萬億的流通貨幣。在這裡,基礎貨幣=流通貨幣(可用鍋蓋是基礎貨幣的同時也是流通貨幣)。

實際上這就是實物貨幣時代或銀行沒有出現前的社會貨幣狀態,所有的基礎貨幣等於流通貨幣。

警惕!未來危機將來源於何處?

對應到我國的貨幣體系上,可以認為有29萬億的基礎貨幣,卻產生了44萬億的流通貨幣的效果。在這裡,基礎貨幣不等於流通貨幣(可用鍋蓋是流通貨幣而不一定是基礎貨幣)

實際上這就是銀行出現後進入電子貨幣時代才會出現的社會貨幣狀態,流通貨幣不僅限於基礎貨幣了,流通貨幣可以遠大於基礎貨幣,這是一個金融貨幣領域的新現象。

警惕!未來危機將來源於何處?

M2-M1的部分就是準貨幣,所以我稱這個體系叫做準貨幣體系。

對應到我國貨幣體系上,可以認為在29萬億的基礎貨幣的基礎上,通過銀行信貸派生出149萬億的貨幣供應量M2,M2乘數為5.16.

在這裡,29萬億基礎貨幣規模理論上可以產生149萬億流通貨幣的效果,但是不能同時取現成基礎貨幣,就像149個廚師在只有29個鍋蓋的前提下不可能每人擁有一個鍋蓋,但可以做到每人可以正常使用鍋蓋而絲毫不受影響。

這就是我國當前準貨幣體系的本質,貨幣供應量中大量的準貨幣存在,貨幣供應量即準貨幣的規模,可以遠大於基礎貨幣和流通貨幣,降息即零(負)利率下,準貨幣向流通貨幣轉變會產生危機。

近現代金融貨幣領域最大的新事物就是基於IT技術的電子貨幣出現了,這是人類歷史上從沒出現過的一種非實物貨幣,將對人類社會及金融貨幣領域產生巨大的影響和變革。

警惕!未來危機將來源於何處?

但是,有一個真相必須要十分清晰明瞭。

流通貨幣M1並不等於基礎貨幣,貨幣供應量M2更不等於基礎貨幣,雖然在經濟的交易活動中,貨幣供應量M2及流通貨幣M1與基礎貨幣可以不用任何區別可以同等對待。也就是說,整個金融體系中的M2,是不能同時取現成現金鈔票的(電子貨幣體系下完全沒有這個必要,除非社會危機或戰爭甚至網絡被攻擊等現象出現),同時,跨行轉賬和資本外流,都將導致銀行基礎貨幣(銀行系統內的清算貨幣)的轉移和萎縮,尤其資本外流更將導致金融系統內的基礎貨幣萎縮減少,會導致更嚴重的危機(圓桌上的鍋蓋被某些廚師各自帶出後,將導致圓桌上的鍋蓋明顯不足)。

因此,社會上的流動性一定要區分清楚為以下兩種。

1.商業銀行的流動性:也就是商業銀行內的基礎貨幣(清算貨幣)的規模,也是超額準備金的規模。假如商行的流動性緊張,那麼央行降準可以補充。所有的準備金總和,就是前面圖示中的圓桌上的鍋蓋。

2.社會上的流動性:也就是社會流通貨幣的規模M1,與基礎貨幣無關。

我國當前流通貨幣M1的規模超44萬億,遠超基礎貨幣的規模。因此可以清晰看出,我們說的流動性不足時指商行的流動性(基礎貨幣或清算貨幣)不足,而社會上的流動性氾濫。

(商行的流動性=基礎貨幣-流通中的現金M0-央行的法定準備金,央行通過降準或SLF,MLF等可以補充商行流動性)

......

一旦中債危機爆發,大量的貨幣儲蓄將失去背書負責人,假如這個貨幣真相一旦被各大資本清晰地認識到,那麼社會上的大量的資本將戰略性撤離債務危機的爆發之地,這個過程將導致我國基礎貨幣大量萎縮及人民幣匯率貶值,從而爆發更嚴重的金融危機,經濟危機,甚至社會危機。

我將這個準貨幣體系下的金融危機稱為M2提款權危機。這個危機的先行指標和前兆現象就是國債負利率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