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的開國將領團:雲臺二十八將(一),東方蒼龍七宿

東漢的開國將領團:雲臺二十八將,都是“星宿下凡”,名氣卻不大

提及東漢,人們首先想到的必定是東漢末年群雄紛爭的那些故事,這是東漢朝廷最為衰弱的時期,卻藉著《三國演義》的東風,變得家喻戶曉。與之對比,東漢開國時期那段歷史總是容易被人忽視,除了知道東漢是劉秀所建立以外,似乎就沒什麼更多的東西了,如開國功臣之類的,簡直一片空白。

東漢的開國將領團:雲臺二十八將(一),東方蒼龍七宿

在開國功臣方面,西漢有“漢初三傑”,唐有“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都是最為人熟知的,不過當這他們受到舉世矚目時,東漢的“雲臺二十八將”卻只能躲在史書的角落裡瑟瑟發抖,哦,不,是無人問津。

“雲臺二十八將”是漢光武帝劉秀麾下的大將團,在他逐鹿群雄、一統天下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們的能力在諸將中最強,也最受劉秀賞識。

劉秀去世後,漢明帝劉莊即位。漢明帝永平三年(60年),劉莊為了表彰這些開國元勳,命人畫了二十八位大將的畫像,懸掛在洛陽南宮雲臺閣,稱為雲臺二十八將。後人還把這些將領與神話傳說的天庭二十八星宿名稱相對應,稱為"雲臺廿(二十之意)八宿"。

當然,跟“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一樣,這個榜單並不盡善盡美,如馬援和來歙(xī )等這些跟皇室有親戚關係的大將都沒被列入。

東漢的開國將領團:雲臺二十八將(一),東方蒼龍七宿

范曄在《後漢書》中為雲臺二十八將一一立傳,稱他們"鹹能感會風雲,奮其智勇,稱為佐命,亦各志能之士也。"那我們就來看一看這二十八位大將。

首先是東方蒼龍七宿。

1、角木蛟——高密侯鄧禹。

東漢的開國將領團:雲臺二十八將(一),東方蒼龍七宿

鄧禹,字仲華,南陽新野人,東漢初年軍事家,雲臺二十八將之首。

鄧禹自幼聰明機敏,而且很好學,他十三歲即能誦詩,後來前往長安學習。鄧禹在長安期間,結識了正好也在長安拜師求學的劉秀,兩人一見如故,結為知己。

一晃西漢滅亡、新朝取而代之,接著新朝也亡了,天下分崩離析。更始元年(23年),劉秀經略河北,鄧禹前往追隨,為劉秀劃策,提出"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的方略。

在鄧禹的幫助下,隻身前往河北的劉秀擊敗了銅馬軍並將其收編,在河北站住了腳。隨後鄧禹率兵進軍關西,但卻多年無建樹,劉秀以馮異取而代之。

東漢的開國將領團:雲臺二十八將(一),東方蒼龍七宿

不過鄧禹的能力擺在那裡,後來在討伐延岑的時候,他再立大功。鄧禹功勞卓著,始終受到劉秀的信任和重,被劉秀"恃之以為蕭何"。

劉秀稱帝后,封鄧禹為大司徒、酇(zàn)侯(蕭何也曾封過此侯),之後改封高密侯,並進位太傅。

永平元年(58年),鄧禹去世,諡號元侯。

2、亢金龍——廣平侯吳漢。

東漢的開國將領團:雲臺二十八將(一),東方蒼龍七宿

吳漢,字子顏,南陽宛縣(今河南省南陽市)人,東漢開國名將、軍事家,雲臺二十八將第二位。

吳漢年輕時曾經在縣裡當過亭長,後來犯了事,撒腿就跑來到了漁陽,靠販馬為生。

賣馬得走,而不是久居一地,吳漢經常往來於燕地和薊地之間,沿途所見,很大程度上增長了他的閱歷和經驗。

更始元年(23年),更始帝劉玄派使者韓鴻巡行河北,吳漢前往投奔,被任命為安樂縣令。沒多久,王郎在邯鄲起兵,威勢一時無兩,北方州郡瞬間搖擺不定,於是劉秀被劉玄派了上來。

東漢的開國將領團:雲臺二十八將(一),東方蒼龍七宿

吳漢聽說過劉秀的名聲,就去勸太守彭寵歸附劉秀,彭寵思考後,真的歸順劉秀。劉秀任命吳漢為大將軍,讓他拿著信物到北方徵調十郡突騎。

不久,吳漢就徵調幽州十郡之兵南下,和劉秀在清陽會師。吳漢先後斬殺苗曾和謝躬,平定銅馬軍和青犢軍等農民軍,接著又斬殺更始帝任命的中書令謝躬,擁立劉秀為帝,與更始政權決裂。

吳漢被封為大司馬,改封舞陽侯(之前是建策侯)。此後吳漢活躍於東漢統一天下的戰場上,先是平定了東方,然後又遠征巴蜀,消滅了盤踞蜀地的公孫述政權,又改封為廣平侯。

建武二十年(44年),吳漢病逝,諡忠侯。

3、氐土貉——膠東侯賈復。

東漢的開國將領團:雲臺二十八將(一),東方蒼龍七宿

賈復,字君文,南陽郡冠軍縣(今河南鄧縣)人,東漢名將,雲臺二十八將第三位。

賈復是儒生出身,青少年時攻讀《尚書》,很受師友器重。新莽末年,賈復擔任縣吏,後來綠林軍起義,賈復聚眾數百人響應,自稱將軍。

更始政權建立後,賈復率眾歸附劉玄的族兄漢中王劉嘉,劉嘉將其推薦給劉秀,賈復由此成為劉秀的破虜將軍督。歸順劉秀後,賈復隨其擊信都、攻邯鄣、戰真定、破鄴城、平定郾城、召陵、新息等地,戰功赫赫。

劉秀即位後,賈復出任執金吾,封膠東侯。

建武三十一年(55年),賈復去世,諡剛侯。

4、房日兔——好畤侯耿弇(yǎn)。

東漢的開國將領團:雲臺二十八將(一),東方蒼龍七宿

耿弇,字伯昭,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人,東漢開國名將、軍事家,雲臺二十八將第四位。

耿弇自幼喜好兵書,劉秀巡行河北,他晝夜兼行,前去拜見,被任為門下吏。

當時劉秀勢力薄弱,在王朗的打擊下很是狼狽,有一次劉秀倉卒南撤,手下官屬大部分都失散了。耿弇隻身逃回昌平,說服父親耿況派寇恂到漁陽跟彭寵約定,各自發騎兵兩千、步兵一千,聲援劉秀。

耿弇則和景丹、寇恂等人親自率領聯軍南下,沿途擊殺王郎大將和校尉等四百多人,斬殺敵軍三萬餘人,一路平定了涿郡、中山等二十二縣,終於在廣阿見到了劉秀。劉秀大喜過望,當即任命弇為偏將軍。

劉秀稱帝后,耿弇封建威大將軍、好畤侯,耿弇時年22歲,是劉秀手下最年輕的大將軍。此後,耿弇敗延岑、平齊魯、攻隴右,拿下三百餘城,為東漢的統一立下赫赫戰功。

永平元年(58年),耿弇逝世,諡曰愍侯。

5、 心月狐——雍奴侯寇恂。

東漢的開國將領團:雲臺二十八將(一),東方蒼龍七宿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今屬北京市)人,東漢開國名將,雲臺二十八將第五位。

寇恂出身世家大族,原是新朝上谷郡功曹,很得太守耿況器重,跟耿況之子耿弇處得也很好。後來寇恂跟耿弇一起到廣阿投奔劉秀,劉秀任命他為偏將軍,賜號承義侯。

此後,寇恂被任命為河內太守,行大將軍事,寇恂鎮守河內,治理潁川、汝南二郡,協助劉秀建立東漢。劉秀北伐燕、代時,寇恂統領屬縣,造箭百萬支,養馬兩千匹,收租四百萬斛,並及時轉運前線,為戰爭的勝利立下大功。

接著寇恂才真正投身前線,先後敗蘇茂、平穎川,戰功赫赫。

劉秀稱帝后,寇恂被任命為執金吾,封雍奴侯。

建武十二年(36年),寇恂去世,諡威侯。

6、尾火虎——舞陽侯岑彭。

東漢的開國將領團:雲臺二十八將(一),東方蒼龍七宿

岑彭,字君然,南陽棘陽(今河南新野)人,東漢初年軍事家,雲臺二十八將第六位。

岑彭原是新朝的棘陽縣令,曾長期堅守宛城抵抗更始政權。後來岑彭無奈投降,本來難逃一死,卻被劉秀的兄長劉演所救,因此隸屬於劉演。

劉演被殺後,岑彭被大司馬朱鮪(wěi)收編,先後擔任淮陽都尉和潁川太守。建武元年(25年),岑彭歸降劉秀,被任命為刺奸大將軍,督察眾營。隨軍平定河北。

劉秀稱帝后,岑彭擔任廷尉,行大將軍事,封歸德侯。岑彭除了軍事才能以外,勸降能力也是一流的,在之前他就成功勸說更始政權的大將呂植投降劉秀。建武二年(26年),岑彭逼降許邯,升任徵南大將軍,封舞陰侯。劉秀率軍圍攻洛陽時,岑彭又勸降守將朱鮪,使得洛陽輕易拿下。

此後岑彭一路征戰,討鄧奉、攻秦豐、敗田戎、定江夏、平荊州、破天水。隨後,岑彭按照劉秀得隴望蜀的指令,西進巴蜀討伐公孫述,大軍直抵成都,但卻被公孫述派刺客刺殺。

岑彭死後,諡號壯侯。

7、箕水豹——夏陽侯馮異。

東漢的開國將領團:雲臺二十八將(一),東方蒼龍七宿

馮異,字公孫,潁川父城(今河南寶豐)人,東漢開國名將、軍事家,雲臺二十八將第七位。

馮異精通《左氏春秋》和《孫子兵法》,早年曾擔任新朝的潁川郡掾,後來歸順劉秀,隨之徵戰並立下汗馬功勞,尤其是大破赤眉以及平定關中,其功甚偉。

馮異深得劉秀信任,而且他為人謙退,從不居功自傲,眾將領有時互相爭功,只有馮異一個人坐在樹下,不跟他們爭,得到“大樹將軍”的美名。

劉秀稱帝后,馮異被封為徵西大將軍、陽夏侯。

建武十年(34年)夏,馮異與諸將進攻落門,在攻克前病發,最終在軍營中去世,諡節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