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影節|“絕版”謝晉:最難修復是初心

上海电影节|“绝版”谢晋:最难修复是初心

【一】

十年,謝晉遠去,恍若隔世。

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推出的“向大師致敬”單元,《大李小李和老李》等謝晉7部代表作數字修復後,重新推向觀眾,竟然一票難求。

十年間,中國電影票房一路高歌猛進,並不意味著電影“黃金時代”的降臨;觀眾接受的電影資訊日新月異,並不等於藝術素養的提高。每逢時代更迭,文化需求強烈。上世紀50年代,上海電影界就發起過諸如“ 好的國產電影為何這樣少?”之類的討論。 官方話語一直在強化,要加強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創作,呼喚有思想含量的大作、有藝術激情的力作和有時代風範的傑作。影評家們反覆詰問: 我們的電影是否配得上這個時代? 其實,這不僅僅是電影的問題,而是整個文化的問題。電影消費的“淺閱讀”化是市場化進程中伴隨的陣痛,電影反映現實的能力弱化,暴露了現實主義傳統的失落。一是反映現實題材的佳作少,二是偽現實主義的贗品多。現實題材不等於現實主義,真正的現實主義不是粉飾現實,重要的是超越現實,擔負社會責任,對現實進行質疑、反思和批判,這是電影工作者的擔當和責任。

這種背景下,懷念謝晉,有著普遍的語境。

上海电影节|“绝版”谢晋:最难修复是初心

《紅色娘子軍》劇照

上海电影节|“绝版”谢晋:最难修复是初心

《天雲山傳奇》劇照

【二】

2018年是謝晉導演誕辰95週年,也是其藝術生涯70週年紀念。從1948年到2003年,他共執導了36部影片。以《女籃5號》《紅色娘子軍》《舞臺姐妹》《天雲山傳奇》《牧馬人》《芙蓉鎮》最為著名。他的作品以現實主義見長,把人物命運同社會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注重人物感情的抒寫和角色性格的刻畫,這些電影跨越了社會主義十七年、文革和改革開放等共和國重要的歷史時期,擁有全球最多的觀眾人數,成為當代中國電影一個難以逾越的高峰。

賈樟柯曾感慨,“楊德昌告訴我們,一部電影可以解釋整個世界,一部電影也可以囊括中國社會的全部。”這句話,放在謝晉身上,我覺得更加適用,沒有一位華人導演,用鏡頭當筆墨,記錄過如此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遷和時代風雲。

懷念謝晉,是多重心境的疊化。

上海电影节|“绝版”谢晋:最难修复是初心

《牧馬人》劇照

上海电影节|“绝版”谢晋:最难修复是初心

《芙蓉鎮》劇照

謝晉代表了一組父輩的群像。中國第三、四代電影導演群落是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代表,他們的作品兼具家國意識和濟世精神,導演在創作中自覺將歷史與現實,個人風格與國家命運、社會責任和民族憂患緊密結合在一起,撐起了中國電影的脊樑。

謝晉代表了一個黃金的年代。他的“文革”三部曲,記錄了民族的心靈史,充滿著悲天憫人的情懷,是整個上世紀80年代思想解放的號角回聲,文藝復興的精神寫照。

謝晉代表了一種古典的風範。謝晉導演具有獨特的導演風格和人格魅力,他把深沉的人生體驗融入半個多世紀的電影創作,他對電影的赤子之心、慷慨悲歌、忍辱負重和從一而終,感染和影響了幾代中國電影人。

謝晉代表了一座厚重的大山。他的電影沿續了鄭正秋、蔡楚生開創的上海現實主義電影創作的傳統,在家庭情節劇敘事、電影語言民族化及演員職業素質養成上,進行了諸多探索,也是形成上海電影學派的中流砥柱。

現實在眼前,主義已遠去。中國電影的體量、技術和多樣化和謝晉時代不可同日而語,但是,筋骨、內涵和深度依然是謝晉一直堅持並留給後人的追問和凝思。何謂大片?一部電影作品中,功力高、樣式新、思想深,便是大片;何稱大師?一位藝術家,要同時完成時代,民族和個人的命題作文,便成大師。從這個意義上講,老片修復並不難,難的是還原初心。

上海电影节|“绝版”谢晋:最难修复是初心

《大李小李和老李》劇照

【三】

《大李小李和老李》成為電影節的爆款。上海電影人為了還謝晉當年的願望,重新進行了滬語方言版配音,這是一次意味深長的致敬。

《大李小李和老李》在謝晉的電影序列中,有特殊的“孤本”價值。其一,這是以演繹悲劇見長的謝晉執導唯一的喜劇;其二,電影的故事反映1960年代的上海生活,這是上海導演謝晉為數極少的“上海敘事”;其三,和謝晉電影傳統的宏大敘事不同,這是一部風格活潑清新的小品式電影。

喜劇電影推出方言版,素來是上海電影的傳統。上海是江南滑稽戲的大碼頭,1958年,根據滑稽戲改編的電影《三毛學生意》就曾以普通話和滬語兩種拷貝發行,滑稽表演藝術家文彬彬憑藉“三毛”家喻戶曉。

重看《大李小李和老李》,發現另一個謝晉。這部旨在圖解全民健身的宣傳片之所以經典,因為它把本地滑稽戲的誇張表演、早期喜劇電影的敘事技巧以及時代宣教主題的“政治正確”結合得妙趣橫生,快意輕鬆。

——高級的肢體表演。早期的默片時代,都是天生的喜劇電影,會說話的肢體,能會意的表情,每個小人物都被劉俠聲、範哈哈和文彬彬這批上海滑稽演員塑造得過目難忘。“大李學做廣播操”,和“老李和大力士被關冷庫”兩段,令人捧腹,全靠肢體表演,堪稱中國喜劇電影最經典的一瞬,在那個沒有無厘頭,沒有惡搞的年代,幽默就是這樣信手拈來,通俗卻高級。

上海电影节|“绝版”谢晋:最难修复是初心

《大李小李和老李》劇照

——運動的鏡頭掌控。全片的攝影和畫面剪接都很有韻味,大李、老李和小李等主要人物集中於工人新村一幢樓內。開篇,所有角色用“一鏡到底”的方法交代,用長鏡頭和升降攝影,依次表現每個樓層的鄰里關係和角色特徵;結尾,從行駛的船慢慢拉到搖臂的雲臺然後升起的運動長鏡頭,顯示了導演場面調度的功力。

此外,演員服裝設計和道具置景亦很講究,每個演員每次出鏡衣服都不一樣,5只“小老虎”的花衣裳也很可愛,尤其,醫生的“西化”打扮,雙排扣西服,陽傘和拎包,一出場就是“老克拉”。從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江灣體育場開闊的地平線,“1933老場房”建築作為當年片中“富民屠宰場”拍攝地的設計時尚細節,這些畫面如今看來令人唏噓不已。

謝晉拍過很多命題電影。《大李小李和老李》亦是命題作文中的一個,從滑稽戲角度說,是“定向戲”。即1960年代初,為配合政策、行業宣教的宣傳片。 但是,謝晉卻帶著鐐銬跳舞,小戲小拍,輕拿輕放,拍成了一部喜劇經典。在他看來,主題並不是枷鎖,沒有標準答案,它來自內心,為劇作提供一個精神指向。他真正知道自己看重什麼、在意什麼、關心什麼,因此並不擔心會為主題所限。

【四】

《大李小李和老李》在當年社會主義電影的時代熱潮中,只能算是泛起的一朵小浪花,但這浪花足以折射出謝晉電影的多彩和深厚。

多年來,因“謝晉模式”的誤導,業界對謝晉電影的關注僅僅侷限在其對女性題材的演繹,或聚焦於以“文革三部曲”為代表的家庭倫理片的探索,這是遠遠不夠的。謝晉電影涉及領域多樣,藝術風格多元,他的導演經歷從1940年代上海電影起步,先後跋涉過“十七年”社會主義電影,“文革”電影,1980新時期電影和1990年代電影等重大歷史時期,在每一個階段,都留下了深深腳印。應該說,對這樣一個貫穿中國電影史的重要導演,無論是史料整理,還是學術研究,都是上海電影乃至中國電影珍貴的精神遺產。

上海电影节|“绝版”谢晋:最难修复是初心

《舞臺姐妹》劇照

謝晉電影中的某些個人化特徵,好比理解謝晉的一串鑰匙,遠比後人概括的“謝晉模式”要精彩和豐富。例如,謝晉電影中的“原鄉情結”。謝晉從小生長浙江上虞,鍾愛紹興酒和越劇,對舞臺人生的題材格外駕輕就熟,擅長藉助江南文化和民間戲曲語彙作為電影的敘事載體,《舞臺姐妹》中可看到他對傳統戲曲文化的理解和表達。又如,謝晉電影中的“上海敘事”。他在上海研習電影技藝,深受鄭正秋等上海電影現實主義傳統影響,熟悉好萊塢情節劇講故事的手法,他後來的電影都接續了對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電影文脈的努力,在演繹家國倫理的悲情故事方面,中國導演無人可及。還有,謝晉電影中的“題材偏愛”,謝晉喜歡體育運動,偏愛體育題材,從《女藍5號》《大李小李和老李》到《女足9號》,他終生戀戰這一領域。對電影體育題材、喜劇類型的開拓和探索,為上海電影留下了許多經驗。

上海电影节|“绝版”谢晋:最难修复是初心

《女足9號》海報

有人說,謝晉是傳統中國電影的“終結者”,無數的後來者只能高山仰止,“畏途巉巖不可攀”,繞道而走。這是對大師的神話,大師不會終結,而是連接,既繼往開來,又包前孕後。今天,中國電影所面臨的新時代,不是解決人們怎樣追隨電影,而是要解決電影如何追隨人的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如鍾惦棐所言:時代有謝晉,謝晉無時代。

【展映信息】

《芙蓉鎮》

6月24日星期日10:00-12:44 百麗宮影城(長寧來福士店)

6月24日星期日18:30-21:14 上海電影博物館 藝術影廳

《大李小李和老李》

6月21日星期四18:30-19:52 上海星光影城(亞新旗艦店)

6月23日星期六10:30-11:52 SFC上影影城(新衡山店)

6月23日星期六18:30-19:52 AMG海上明珠國際影城(莘莊店)

6月24日星期日13:30-14:52 上海電影博物館

《天雲山傳奇》

6月19日星期二15:45-17:46 SFC上海影城

6月24日星期日15:45-17:46 上海電影博物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