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比電視劇中更悲劇,不是氣死而是病死,家仇未報遺憾終生

原著比電視劇中更悲劇,不是氣死而是病死,家仇未報遺憾終生

98版《水滸傳》中林沖與魯智深

98版《水滸傳》於1998年1月在中央電視臺首播,二十年過去了,給70、80後留下美好的回憶,記得那時候每天晚上放學,準時趕八點坐在電視機前等待著讓人亢奮昂揚的《好漢歌》,滿滿的都是回憶。晚上看電視,白天看原著,到學校三五同學總會一起討論劇中誰的功夫好,誰的智慧高,每每出現分歧,總會在原著找出答案。

原著比電視劇中更悲劇,不是氣死而是病死,家仇未報遺憾終生

11版《水滸傳》中林沖與魯智深

今天老謀子和大家林沖和魯智深兩個經典人物出入最大的幾個地方。

與原著相比,電視劇中對林沖性格略加修改,比如王倫讓林沖去拿投名狀,原著裡林沖沒有猶豫,直接說“這事也不難”,於是下山去取。電視劇中裡林沖下山後遇上一對母子而放行,嘆道:“想我林沖,想當一回強盜都當不成!”很容易讓人想到高俅害他走投無路。總的說,電視劇中對林沖命運的展開有兩條線索:一是他和高俅的深仇,二是他和魯智深的友誼。原著裡並不明朗。

原著比電視劇中更悲劇,不是氣死而是病死,家仇未報遺憾終生

電影中林沖與魯智深

原著中林沖是在徵方臘後,在回來時在浙江病逝,而劇中林沖是因宋江放了高俅而氣死,雖然更能讓林沖的形象鮮活起來,但是卻也讓這樣一個悲劇英雄的形象轟然倒塌,感覺氣度不夠。原著要表達的林沖是一個懦弱的人,因不得報仇而氣死,這樣卻又成了一個“剛烈之士”,這樣在性格上顯得矛盾。

原著比電視劇中更悲劇,不是氣死而是病死,家仇未報遺憾終生

11版《水滸傳》中林沖劇照

對魯智深的性格塑造大致符合原著,如他身上體現出來的“狂禪”意味。但是第二次大鬧五臺山,原著裡是因為魯達屢教不改、恣意放蕩,電視劇中改為和尚們出於懷恨而引誘他下山酗酒。這樣一改,魯智深品格有所上升,但是性情與他不相符。原著中宋江在封官後,兌現了讓公孫勝回去修道、侍奉老母和師父的諾言,但是,魯智深卻沒能走,而是參加征討方臘的隊伍,並且生擒方臘之後離開梁山好漢這個團隊的,且皈依佛門,在浙江六和寺坐化。在電視劇中魯智深沒有參加戰爭,直接歸依佛門,擒方臘的任務交給武松完成,就有了“武松單臂擒方臘”情節。
原著比電視劇中更悲劇,不是氣死而是病死,家仇未報遺憾終生

11版《水滸傳》中魯智深劇照

雖然,這兩個人物在影視劇中多少有些改動,但是老謀子認為總體還是比較成功的,電視劇在刻畫人物形象時需要大量的鋪墊,根據劇情的需要,增加渲染,是完全有必要的,因為藝術本身服務社會,服務於大眾的,只要大眾能接受,就是好作品,成功的作品。

各位觀眾你認為98版《水滸傳》中哪位英雄改變最大呢?哪些章節刪減最多呢?哪些人物或事件的不夠翔實?希望留下您的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