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天才墜落了,那些贏在起跑線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奧數天才墜落了,那些贏在起跑線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奧數天才墜落了,那些贏在起跑線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5月3日,一篇爆文《奧數天才墜落之後》讓我們認識了一個牛人,他叫付雲皓。

付雲皓很小就嶄露數學天賦,少年時期連續兩次獲得國際奧賽金牌,保送北大數院。出生於1985年的付雲皓,稱得上是一個贏在起跑線上的神話了。

可是,付雲皓上了北大後人生大反轉。他沉迷遊戲,門門掛科,竟然連畢業證都沒拿到,最後落得一個在二本師範院校教書的下場。

從兩屆國際奧賽冠軍到北大肄業,付雲皓被嘲笑為天才的墜落,又一個“傷仲永“式的天才。

奧數天才墜落了,那些贏在起跑線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可是,作為一個自私的家長,我想說,謝謝你的墜落,要不是天才一不小心摔了個大馬趴,我們的孩子哪有這樣的福氣。

中國有句老話,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優秀的人才都跑去麻省理工當教授了,都去廟堂之上搞學術了,如果不是出了這檔子事兒,付雲皓也是要走這條路的,廣州第二師範大學的學生做夢也想不到,還能有世界級的奧數冠軍來教自己。

這個二本上得太值了!

這事兒也許是付雲皓個人的悲哀,但也是學生的幸運。而且這些學生將會成為中小學老師,也就是說,是我們的下一代的幸運,是社會的幸運。

不是嗎?優秀的人才留在了國內,留在了基礎教育的崗位上,是天大的好事兒啊。一有人才就給美國人送去,就為華爾街服務,大家還拍手稱快,難道我們都是在中國臥底的美國人?

不是說希望付雲皓墜落,只是覺得這事兒不應該被鄙視,被冷嘲熱諷。

奧數天才墜落了,那些贏在起跑線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還有人馬上就說:你們看看,贏在起跑線有什麼用,還不是倒在了跑道上,變成一個死胖子,摔得都爬不起來。所以,贏在起跑線就是當今教育的最大謊言。

呵呵,這樣說更是滿嘴跑火車,完全沒有根據。

因為泰坦尼克號沉沒了,所以科學技術就是人類最大的謊言?因為挑戰者號爆炸了,所以探索宇宙神馬都是騙人的?

不是把兩個風馬牛不相干的事硬湊在一起,就可以宣稱找到因果關係了。

且不說付雲晧一個人的成敗能不能概況一個教育問題,就是這件事本身,也恰恰證明了“贏在起跑線”不是謊言。

不僅不是謊言,看了付雲皓本人發在知乎的自白書後,我更想說:沒錯啦,人生就是要贏在起跑線!

奧數天才墜落了,那些贏在起跑線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奧數天才墜落了,那些贏在起跑線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就算墜落,智商也永遠在線

奧數天才墜落了,那些贏在起跑線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我摘了一些,大家可以看看:

奧數天才墜落了,那些贏在起跑線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哈哈,這個開頭可以說很俏皮了,把一個有趣、有料的付雲皓推到了我們的眼前,你會特別想往下看,想知道這個有趣的靈魂還會告訴我們什麼。

付雲皓非常聰明,拎出黑白照片就把那篇訪談的造作和可笑大白於天下。他把憤怒變為自嘲,說自己文中的形象是“濃濃的過氣網紅即視感”,更讓讀者覺得可親可愛,真實舒服。

他敏銳的感受力和準確生動的表達,告訴我們天才什麼時候都是天才,一個人的命運會墜落,階層會墜落,智力上沒有墜落這回事兒。

付雲皓批駁那篇專訪更是有點有面,直指要害,了了數語就講得清楚明白。原文較長,就節選一點,大家感受一下。

縱觀全文,作者的主旨思想似乎是在學科上有天賦的孩子必須要去做學術研究,並得出有價值的研究成果,才叫做成功,除此之外的道路都叫做不成功。按照這種思路審視,自然明白為何我自己提供的材料幾乎沒被使用——

我作為一個作者筆下“不成功”的例子,卻活的很快樂很充實,這些貌似沒有必要寫進去。所以,我有一點驚訝,這篇採訪到底是記錄我本人,還是記錄大家口中的我呢?

第三反應:對該報道所傳遞價值觀的不理解。

該文章的作者筆下傳遞的觀點是:優秀的人從事基礎工作,就是一件很可恥的事情。得過imo冠軍的人,如果不出意外,他們的征途就一定是高等數學的星辰大海,而不是給一群“二本師範生”教初中數學知識,如果成了付雲皓這種去給“二本師範生”講課的人,那就是天才墜落了。

雖然我否認自己是天才,但仍然謝謝吳同學蒐集了我曾經是天才的事例,他很用功,值得表揚。然而,他傳遞的價值觀所帶來的負能量,讓我不得不發聲,我不是為了自證清白而發聲,我只是為了朗朗乾坤的正能量弘揚而發聲……

看聰明人寫的東西是一種享受,他講道理就像清澈溪水中的鵝卵石那麼歷歷在目。頭腦強大想問題就透,思想像匕首,一紮一個準都在點子上。付的文章邏輯嚴密,但表述卻形象具體,讀來如行雲流水一般,說明作者的思維是極其流暢通透的。

我們一屆算100個師範生(實際上一百多),80個去中小學,每個學生平均帶10屆學生,每屆算兩個班60人。若真能幫助這些師範生提升能力,那一年的教學裡能間接幫助多少小孩子呢?不知道這個微薄的數字能不能入得了作者的法眼?

13級的春燕同學曾經問我,為什麼來這裡工作,我的回答之一是,讓廣東省多幾個靠譜的中小學老師。嗯,就是很簡單的想法,沒有什麼星辰大海,沒有太多高遠的學術理想的宣揚,我只想盡自己的力量,讓初等教育越來越專業化越來越有水平,提高師範生的教學能力讓儘量多的孩子受到正確的引導。

學術呢?……我從來沒有說過我會放棄學術,難道教“二本師範生”就不配搞學術嗎?學術何時分了高低貴賤?學術何時端起了架子?學術何時只存在於“高堂之上”?

文如其人,付雲皓的自白書,活潑自然、真實感人,還有一種遊刃有餘的美感。一看就是受過很好的教育,既有高智商又有豐富的內心世界,絕不是那種只會啃書本,鑽牛角尖的理工直男。

事實上,被形容為除了數學別的都低於正常水平的付雲皓,中文可以寫出幾萬字的學術論文;英文可以講課;化學可以幫當化學老師的母親做化學卷子;生物可以幫當生物老師的父親做生物卷子。

哈哈,他們家倒是濃濃的中學老師家庭教育即視感啊!

奧數天才墜落了,那些贏在起跑線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其實能精通一個學科的人,學別的東西會更加得心應手。因為通過一個領域的深入學習,獲得的不光是知識,學習能力也在不斷增強。

吸收、理解,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具備了學習能力的金鑰匙,你就可以在許多學科間大殺四方。

歷史上很多牛人都是通才。比如愛因斯坦、錢學森這種頂級理工男不僅擅長音樂,也酷愛閱讀哲學文學書籍,平時手不釋卷。

卡爾·馬克思既是思想家、社會學家又是經濟學家,他對高等數學有濃厚的興趣和深入的鑽研。

奧數天才墜落了,那些贏在起跑線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長年的數學競賽對人頭腦的訓練,智力、學習能力的提升真不是一句空話。人家一個學數學出身的,說寫就能寫出思想犀利,幽默豁達的文章來,讓大多數吃文字飯的專業媒體人都汗顏,這不就是贏在起跑線嗎?

教育給人最本質的改變就是頭腦和心靈的塑造。不談付的成敗,就說這個人給我們展現出的智慧、人性,已經說明兒童時期的教育很成功了。

奧數天才墜落了,那些贏在起跑線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起點高才不怕墜落

天才墜落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付雲皓的遭遇就是一個少年人到成人青春期的迷茫,誰一輩子不栽幾個跟頭?

胡適先生年輕時也浪蕩過,天天在日記裡懺悔自己戒不掉麻將癮,逛八大胡同。擱現在就是黃賭毒,要被罵渣男的,還不如付雲皓呢。

浪子回頭金不換,少年才俊走了歪路,一但痛改前非,潛心學問,成就更大。

胡適論學問稱得上國學大師,論能力擔任過中國駐美大使,這樣的人物百年難遇。

奧數天才墜落了,那些贏在起跑線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為什麼,因為他沉淪過,體會過人間百態,看到了真實的社會人生,做出來的才是真學問。

付雲皓從北大肄業後非常消沉,是朱華偉拉了他一把。朱華偉當時是廣州大學計算機教育軟件研究所所長,也是一名從業三十多年的奧數名師。

他賞識付雲皓,朱華偉曾經評價付雲皓為“中國數學界標誌性人物“。他為了付雲皓,聯名其他人給教育部寫信,費盡周折為付一人在廣州大學開設了“數學教育與數學奧林匹克“碩士學位。

這樣,三年後,付雲皓才拿到了碩士文憑。

起點高的人墜落一下,最多也就是掉到了平地,回到普通人的起點。何況,還有貴人相助,專為一人設一個專業恐怕全中國罕見。之所以能絕處逢生,那是因為誰都知道他是付雲皓,不是等閒之輩。

是人才,到哪兒都有大用處。

一個平庸的人還能往哪兒墜落呢,掉下去就是十八層底獄,一輩子都不一定爬得上來。

人生就是起伏不定,誰能保證自己不遇到坑,早一點努力,多一點技能傍身,怎麼也不能說是壞事。不贏在起跑線,一旦墜落起來都沒有底線。

天才墜落的另一個意思不正是說明他去過高處,有登頂的實力嗎?可是,某天一不小心掉下來了,大家就拍手稱快。“叫你爬那麼高,跑那麼快,現在慘了吧?贏在起跑線根本就沒有用!”

從高處摔下來是很痛,但是安於地心引力,又對雲宵有無限嚮往的我們,是不是一種幸災樂禍看人笑話的可悲心理呢?

付雲皓只是回到了一個普通人的起點,但是也許一個天才墜落的結尾,正好是另一個精彩故事的開頭。

贏在起跑線上的人,恰恰因為比別人多了許多資本,才更經得起失敗,經得起摔打。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就是為他的人生打下一個更好的基礎,能扛得住更多的風險。

奧數天才墜落了,那些贏在起跑線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贏在起跑線的孩子不扭曲

《人物》專訪把付雲皓描寫成一個好像除了數學啥都不懂的神童,好像要說明奧數競賽的童年給他造成了某種缺失,導致上了北大後開始墮落。

在奧數集訓、各種競賽中長大的孩子沒有童年,失去美好人性,這是大家不認同贏在起跑線的最根本的原因。

每次發生類似的事情,每一個天才夢的破碎都不約而同地指向了同一種結論:讓孩子贏在起跑線是父母急功近利。

這已經成為了一種固定思維了。其實,我們並不真正瞭解那些少年得志的孩子,他們只活在我們的想象中。

奧數天才墜落了,那些贏在起跑線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雖然付雲皓從小就在數學上有過人的天賦,6歲就把小學數學都學完了,但他參加奧數競賽並不是一帆風順。從二年級到五年級一直沒什麼收穫,直到六年級開始才表現突出,不斷獲獎。

付雲皓高一時,代表國家隊征戰IMO(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需要經過殘酷的層層選拔,在10萬個參賽高中生中,只有180名左右可以進入冬令營,之後其中30名入選國家集訓隊,最後經過一個月的封閉訓練,選出最優秀的6名同學組成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國家隊。

那一次,他差了一分沒進冬令營。到高二他才第一次入選國家隊,實力在隊裡只能排到第四,結果卻成為中國隊拿滿分的兩人之一。

第二年,付雲皓又再次站上了冠軍的領獎臺,成為連續兩屆滿分金牌得主。

數學競賽是極端殘酷的,個個都是絕頂聰明,能夠頂住壓力,從小到大把參加奧數訓練和競賽當家常便飯,這本身就是一種卓越的品格鍛鍊。

沒有早年的艱苦磨鍊,不可能有面對失敗再接再厲的堅毅品格。

更不可能有經歷了巨大的挫折,失去了天才的光環後,能面對現實,認為自己“成長得更接地氣”的付雲皓。

他走過的路,我們沒有看到缺失,而是看到一個靠天才打拼的少年,成長為一個有人生閱歷,有見識有追求的大好青年。可以說品質與智商齊飛啊,哪來的缺失?

不僅贏在起跑線不是謊言,平凡而不平庸也不是謊言。

付雲皓的故事還告訴我們,為什麼人“不成功“也可以活得快樂充實;當個平凡的人,從事普通的職業,也可以不平庸。

人能夠平凡而不平庸,前提是你得是塊金子,才能放哪兒都發光。

平凡的是生活,不是人。一個有才華的人即使在平凡的生活裡,也有快樂和意義,他的人生就有幸福可言。

而一個無聊乏味的庸人落到平凡的生活裡就只能過更加土味兒的人生。

贏在起跑線也不能保證孩子永遠是人生贏家,但能讓他在平凡中找到人生的價值和意義。父母無法設計孩子的人生,但有一點是必須的——讓他成為一個有精氣神兒的人。

奧數天才墜落了,那些贏在起跑線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贏在起跑線唯一的壞處是

贏在起跑線這句話總讓人覺得政治不正確,總有人千方百計要證明是功利的,是扼殺人性的,是一種low的價值觀。看,又一個天才墜落了!

可我們從付雲皓身上看到,贏在起跑線可以是一股清流。

這個贏在起跑線的上的孩子,即使人生遇到波折,處境潦倒,還能懷抱回報社會,投身教育的理想,他贏得清新脫俗,贏得十分漂亮!

奧數天才墜落了,那些贏在起跑線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孔子說過,窮則安身立命,達則兼濟天下。

其實說得就是一個受過良好教育,才能出眾,贏在起跑線上的人。只有這樣的人,即使身處亂世,在社會動盪的時候,別人都活不下去了,他可以生存,還可以養家餬口。

遇到一個好的時代呢,就能兼濟天下,為大眾謀幸福。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於個人、於社會都是好事,一點都不low,關鍵在於我們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是為了什麼。

奧數天才墜落了,那些贏在起跑線的人最後都怎麼樣了?

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一個在美國的華人媽媽,她叫蔡越,她的大兒子品學兼優考上著名的沃頓商學院,完美對標藤校、白領、社會精英。

可是有一天,兒子突然說:媽媽我要去西非塞拉里昂——就是爆發伊波拉病毒的國家,做4個月的義工。

那個國家剛剛結束戰亂,醫療衛生條件極差,當媽的當然非常擔心,對兒子說:“你能不能不去?”結果小兒子說:“

媽媽,你認為應該誰家的兒子去?

這話說的,差點把媽媽的腰給閃了。

最後,媽媽還是想通了,她對兒子說:“我目送你進藤校的時候,是希望你將來有更好的生活,最後卻變成,你想要一個更好的世界。是我沒有跟上你的成長。

雖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但我們也有侷限性,這個時代讓我們的青春都在職場上拼掉了,都去追夢一般的美好生活了,沒想到人生還可以,以世界為家,以拯救苦難為責任。

最後這位媽媽還調侃了一下:我們做父母的移民美國,在這個全世界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努力工作,站穩了腳跟,終於給孩子創造了條件,讓他能去全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了!

哈哈,贏在起跑線唯一的壞處是,有可能還你一個大無畏的國際人道主義戰士,你得有這個思想準備!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吧,這樣他才能去更大的舞臺,更好的世界,才能超過我們的侷限,拋棄我們的狹隘,這才是最好的教育。

PS:付雲皓“墮落”這件事,恰恰證明了孩子就應該贏在起跑線上、關於“起跑線”,我還寫過下面幾篇文章

小學減負沒錯,但這話不是說給你聽的

你跟孩子多大仇,要讓他零起點入學

因為擇校,一鍵切換窮爸爸富爸爸

上了好學校才知道,讀書無用論都是騙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