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理財」資產配置:長期投資的中正之道

「投资理财」资产配置:长期投资的中正之道

「投资理财」资产配置:长期投资的中正之道

我們認為,相比於當今中國研投領域汗牛充棟的證券選擇(尤其是選股)以及時點選擇(頻繁擇時)的研究,資產配置更是居民實現財富管理、長期投資中應堅守的“正道”和最重要的選擇。

1、家庭財富管理:選股、擇時捨本逐末,資產配置才是投資王道

資產配置、選股與擇時是投資組合收益的三項基本來源。但長期以來,無數人在感嘆投資的複雜與不確定性,沉醉於探尋把握選股、擇時之術,卻忽略了資產配置的重要性。海內外大量研究已經證明,資產配置才是決定投資組合收益的支配性力量。

1)Brinson雄文指明資產配置決定投資組合收益

Brinson等人1986年在《金融分析家雜誌》發表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投資組合績效決定》一文。該文分析美國退休基金在1974到1983年間數據後指出,對於投資組合的最終回報率,資產配置的貢獻率達到91.5%,而證券選擇(選股)和擇時只解釋了4.6%和1.8%的收益。該文引發了市場對於投資組合收益的重新思考,間接或直接了改變了基金管理的理念。

「投资理财」资产配置:长期投资的中正之道

Brinson的研究發表後,不斷有新文獻擴展、修正了資產配置貢獻的研究。其中,Ibbotson和Kaplan(IK,2000)對Brinson的研究做出了更準確的解釋,他們認為Brinson等人的研究著重於資產配置隨時間變化對單個基金業績變動貢獻的解釋程度,而非不同基金間業績差異;同時,IK還指出資產收益不但解釋了基金的業績變動,而且直接解釋了基金業績。儘管如此,IK利用更新的數據分別對美國養老基金和共同基金進行了分析,結果仍然為資產配置解釋了絕大部分的投資組合收益。

2)國內研究顯示資產配置對股票開放式基金業績亦有較高的解釋力

國內對於養老金或企業年金的投資信息披露極少,但有一些研究以股票型開放式基金為對象,採用Brinson或IK的研究方法(或略加改進),分析了國內證券市場中資產配置對基金收益的貢獻。如下表所示,同樣(相近)方法下,資產配置對國內開放式股票型基金也有較高的解釋度,但較國外養老基金偏低。

這一結果也符合客觀解釋:國內證券市場尚不成熟,有效定價程度相對弱於海外市場,主動管理業績有較大的浮動空間;國內基金較國外養老基金對於持倉證券組合、持倉規則較寬鬆,提供了管理人在擇時、選股上主動發揮的可能。

「投资理财」资产配置:长期投资的中正之道

3)擇時、選股:絕非“傳說得那麼美”

擇時、選股對於資金業績的低解釋力並非與資產配置的貢獻率在絕對數值上有著巨大差距,而是作為基金主動管理的兩大戰術,二者對能否貢獻業績是存在疑問的。

主動擇時的失敗主要來自兩個方面:首先,擇時要求儘可能的把握影響資產價值的全部因素,而多元化的投資方式加大了此舉的難度;其次,資產價格的短期波動,並不完全能由影響價值變化的因素全部解釋。

對於擇時批判的大量實證研究在海外市場不勝枚舉,最直接的證據便是指數投資基金收益跑贏絕大多數主動管理型基金,而利用指數型基金的投資組合比主動投資型基金組合收益高。最有名的莫過於RichaRd a. FeRRi的經典實證報告《A Case forIndex Fund Portfolios》,其研究顯示1997年—2012年間,美國被動型投資組合在82.9%時間跑贏主動型投資組合基金,且跑贏比例為1.25%,時間越長這一比例越大。

這一現象是否只侷限於美國這種市場效率更高的發達國家?非也,該論文還指出,指數基金在他們的各自投資類別上,能跑贏多數主動型基金。這類研究已經進行了幾十年,無論是在美國還是其他國家,均表明指數基金在所有股票和固定收益市場,已跑贏主動管理型基金的平均值。

「投资理财」资产配置:长期投资的中正之道

選股(證券選擇)同樣令人失望,其中最具揭示性的研究結果是:選股為基金帶來的收益不足以彌補交易成本。同時,由於基金管理者與投資人的“利益不一致”,主動管理基金還包含著多種不利於投資者的行為。

「投资理财」资产配置:长期投资的中正之道

2、資產配置的三大準則:投資組合多元化、重視持有股票、關注交易成本

以投資組合多元化為首的資產配置三大準則,進一步提高了資產配置在長期中為投資者提供穩定回報的能力。

1)投資組合多元化(分散化):金融界中罕見的“免費午餐”

歷代的經濟學研究者都認為在有效市場中“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但有一點可能會讓人驚訝,那就是大家一致認為諾貝爾獎得主哈里•馬柯維茨將資產配置多元化稱為經濟界裡罕見的“免費午餐”。通過多元化投資,投資者可以在降低風險的同時保持收益不變,或在風險不變的情況下提高收益。研究顯示,當投資組合增大到10支股票,組合波動性就會大幅降低;若組合增大到50支股票,組合波動性就接近於市場指數的波動性,既基本分散了非系統性的風險。

基於此,我們在選擇大類資產時,除了對其自身收益與波動性的考量,還考察各資產之間的相關係數,收益/波動條件相近的情況下,相關係數越低的資產應賦予更高的權重。

2)重視股票:長期中的收益之王

儘管股市的波動讓投資者有所迴避,但從更長期的分析來看,股市能帶來豐厚的收益。因為相比於債券或現金,股票作為公司股東承受了公司成長的更大風險,因此理應獲得更高的回報,在Ibbotson等人對美國市場長近80年的分析中,股票符合年收益率10.4%,同期美國國債收益率5.4%,短期國庫券僅為3.7%,股票輕鬆打敗了債券、現金等其他資產。

3)關注交易成本:低費率被動型基金受青睞

基金管理領域流行著“2—20”法則,既管理者收取資金投資額度2%左右固定費用為管理費(國內一般為1.5%左右的基金管理費,以及不超過1%的其他固定費用),同時抽取投資盈利的20%作為激勵。但事實上,由於主動型基金很難有穩定的高於市場指數回報的表現(正如我們在前文對擇時與選股為何失敗的分析),因此迴避高費率的標的或管理基金,會穩定、顯著提高資產配置的收益率。

想要進一步瞭解相關投資機會,可通過以下方式進行諮詢:

1、撥打諮詢熱線400-080-5828(推薦)

「投资理财」资产配置:长期投资的中正之道

格上財富:在基金業協會登記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十年深度研究,甄選陽光私募、PE/VC、海外基金等高端理財產品,為您的資產增值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