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的這四個最值得觀看的文化遺址,你知道嗎?

1、鄭成功演武場遺址:

廈門的這四個最值得觀看的文化遺址,你知道嗎?

鄭成功演武場遺址位於廈門大學魯迅紀念館前的大操場處,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當年鄭成功揮師北伐之前,曾在此選將練兵,訓練出一支擁有萬人的“鐵人軍”,後來成為收復臺灣的主力。解放後在廈門大學同安樓後面的八角亭花園中發現一塊長120釐米,寬48釐米的“練膽”石刻,現存於鼓浪嶼鄭成功紀念館。陳嘉庚先生當年選擇演武亭的遺址創辦廈門大學,寓意秉承先輩遺志,愛國興邦。

2、蘇頌故居:

廈門的這四個最值得觀看的文化遺址,你知道嗎?

蘇頌是宋朝時的宰相,為政清廉,勤政愛民,當官近60載,皆有建樹,為後人留下很多科學著作。蘇頌故居“蘆山堂”,在縣城西北隅永豐鄉,佔地1700平方米,蘇頌高祖定居於此,“蘆山”也就成為入閩蘇氏的“雅號”,迄今遷臺灣、香港、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等地的蘇氏後裔,皆源於此。 現存的“蘆山堂”,為民國元年重建,為三進雙護厝府第式建築,面積750平方米,故居內現有蘇頌坐式塑像,蘇氏族譜以及蘇氏後裔八大名人畫像。在新建的蘇頌科技館中,陳列了他做為一位政治家,外交家,天文學家,藥物學家,文學家,歷史學家的業績。館中還有蘇頌首創的世界第一座天文鐘“水運儀象臺”模型。

3、胡裡山炮臺:

廈門的這四個最值得觀看的文化遺址,你知道嗎?

胡裡山炮臺位於廈門東南端海岬突出部,靠近廈門大學,是中國洋務運動的產物。始建於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炮臺總面積7萬多平方米,城堡面積1.3萬多平方米,分為戰坪區、兵營區和後山區,內開砌暗道,築造護牆,彈藥庫,兵房,官廳,山頂了望廳等。炮臺結構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具有歐洲和我國明清時期的建築風格。胡裡山炮臺還配備了當時最優的裝備,特別是兩尊280毫米口徑,射角為360度,炮身長13.13米,重50噸的克虜伯大炮,威力巨大,有效射程16000米,是主炮臺。在民國初年,海軍四打胡裡山炮臺中突顯出它在海岸戰爭中的優勢。特別是在1937年的抗日保衛戰中,擊沉日軍箬竹型13號艦。首開中國戰區擊沉日艦的輝煌戰績。

4、新碑林:

廈門的這四個最值得觀看的文化遺址,你知道嗎?

新碑林位於萬石巖前的岩石中,佔地5000平方米,有100幅書法作品,包括詩,詞,聯文,大都是描摹景色和抒情佳作。萬石巖本已有不少題刻,但大都是明清作品。從1982年起,廈門植物園廣求海內外書法名家,詩人名士施賜墨寶,並蒙虞愚,羅丹,黃松鶴,高懷諸賢者的鼎力支持,徵得名家名作數百幅,遂議鐫刻山石,使書苑藝廊與秀麗山景相輝映。碑林中有方毅,張愛萍,趙樸初,虞愚,劉海粟,謝澄光,張人希等名家,書法家的詩,詞,也有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門書法家的佳作。

廈門的這四個最值得觀看的文化遺址,你知道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