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如今茶越賣越沒勁,茶越喝越沒味,究竟哪裡出了問題?

人常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作為居家生活七件事之一,茶是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且不可或缺的重要生活資料。由於我國地理有南北之分,十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風,人們的飲食習慣也不盡相同。不同的飲食習慣輔以不同的茶就能起到克食消化、解膩消滯的作用,能夠使人身鍵體康。

為什麼現如今茶越賣越沒勁,茶越喝越沒味,究竟哪裡出了問題?

筆者60年代生人,從小耳濡目染有關茶的記憶。那時候,茶是一種福利,是父母工作單位定期發放而非自己購買。茶的品種只有一種----茉莉花茶,這種茶非常親民,沒有架子,家家都有,人人都喜歡弄個大茶缸泡著喝。八十年代初,還有一種叫太姥香雲的茉莉花茶很是流行,二兩一包一塊多錢,味道好、方便攜帶,揭開杯蓋茉莉花香瀰漫開來,令人頓感神清氣爽。

為什麼現如今茶越賣越沒勁,茶越喝越沒味,究竟哪裡出了問題?

那時,剛剛改革開放,烤羊肉流行起來,一種磚茶卻是烤羊肉的最佳搭檔。人們吃了烤肉產生積滯,只有喝了在爐火上一直煮著的磚茶感覺特別順暢,消食效果非常明顯,這就是涇陽茯茶。那時候,一餅(1公斤)磚茶就一塊多點,可謂物美價廉,功能顯著。還有楊凌古河灘會上的罐罐茶,是把茯茶裝在罐罐裡煮,味道濃釅,克食消膩,特別有勁,有著深厚的市場基礎。

為什麼現如今茶越賣越沒勁,茶越喝越沒味,究竟哪裡出了問題?

而今,西安人喝茶的老記憶在漸漸模糊,人們對茶的認識在逐步提高,茶品牌茶產品越來越豐富,名詞和概念越來越多,一些新的營銷模式此起彼伏,令人眼花繚亂,同時也帶來困惑:為什麼當年的茶便宜味道還好,為什麼現在的茶既貴還沒有感覺?

為什麼現如今茶越賣越沒勁,茶越喝越沒味,究竟哪裡出了問題?

其實說到底,這是一個文化現象,是物質滿足後精神不足的表現。從茉莉花茶看,雖有先入為主的味覺佔有,卻沒有橫向的比較,唯一性使味覺記憶加強,一朝介入,終生難忘。

市場經濟的到來,讓茶產業得到蓬勃發展,六大茶係數萬品種一一接受市場檢驗。如果說,當年茉莉花茶帶給人的是一種清晰溫暖記憶的話,今天琳琅滿目的茶葉帶給人們的茫然和困惑則與茶文化宣傳有關。因為計劃經濟時代,物質匱乏,一切靠配給,是不用推廣和營銷。如今,時代不同了,尤其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對茶產業更是前所未有的利好。2017年被譽為大西安發展元年,政府職能部門做好“五星級店小二”,剩下的就看企業和商家了。茶几十年一貫制被政府“寵”著,被人們當做公關利器用著,當作文化包裝的外衣披著,從來就沒有好好審視過自己,早被寵壞了!

為什麼現如今茶越賣越沒勁,茶越喝越沒味,究竟哪裡出了問題?

與被寵壞的茶一樣的還有賣茶的人,似乎與茶沾邊都是有文化的事情。似乎開個茶葉店就能賺錢!但是,你真的懂茶嗎?賣茶都說自家的茶好,都拿著自家之矛去戳別家的盾。讓我說來,這是賣自家的“茶葉”,不是賣“茶”,更不是賣“茶文化”!這種賣法雖然目的明確,但卻是“盲賣”。

為什麼現如今茶越賣越沒勁,茶越喝越沒味,究竟哪裡出了問題?

移動互聯時代,人手一個移動終端,大數據庫,在正常銷售的同時,學習掌握大數據,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利用移動互聯來推介、宣傳自己則是一門全新技能,熟練地掌握和運用就會事半功倍。但是,產品的推介與植入需要精神支柱文化之魂,需要正知識正能量,需要有“潤物細無聲”地與生活做好構建,而不是生硬直白露骨的推銷。

為什麼現如今茶越賣越沒勁,茶越喝越沒味,究竟哪裡出了問題?

這裡有必要說下北京故宮的文創產品,讓文物說話始於斯、讓“四爺”呆萌(卡通)出於斯、鑰匙扣、茶缸等處處都是皇帝……幾十塊錢的商品,一年銷售超百億,靠什麼,是創意嗎?不是!!!靠兩點,一是靠故宮藏品的文化自信。二是讓尋常百姓喜聞樂見。不論任何行業,事實告訴人們這個時代更需要文化自信。一帶一路打造的是國家自信,“五星級店小二”打造的是城市自信。有了文化自信,才可能深入尋常百姓家;沒有文化自信,只能虛空的被架起來。

為什麼現如今茶越賣越沒勁,茶越喝越沒味,究竟哪裡出了問題?

一段時間以來,我一直在讀一本書《始翠山,詩詞發現陝茶之美》,這本書引用了很多和陝茶相關之詩詞,重點是做了非常詳細解讀,旁徵博引,與時俱進,古為今用,令人視野大開,《始翠山》與其說是在敘述陝茶發展的歷史,不如說在探究五千年來茶背後陝人的精神。書中引用的素材和觀點,可以活生生的引用到當下陝茶的銷售中來,是陝茶經營者的一本很好的工具書,或者叫“陝茶銷售手冊”。

為什麼現如今茶越賣越沒勁,茶越喝越沒味,究竟哪裡出了問題?

但是,遺憾的是,雖然這本書立意很高製作也精良,但還是沒走進尋常百姓家。我認為,書和茶一樣,都是產品,也是商品,不能曲高和寡,還得有一套經營模式,比如讓利給中間渠道,讓更多的茶館茶店去經營這本書,這樣才能讓更多人能看到讀到,也不枉作者的辛勞。這個問題我相信奚總會理解的。

有此遺憾,但的確不能掩飾其的立意高遠,融通古今的定位,

該書站在茶產業之巔俯瞰陝茶,精準、大氣、專業、包容,是茶行業少有的文化產品,是陝茶不可多得的極具人文情懷的一本好書。

為什麼現如今茶越賣越沒勁,茶越喝越沒味,究竟哪裡出了問題?

陝西不缺歷史文化資源,陝西茶產業需要一種創新精神,把豐富的資源轉化為文化自信,開發出更多讓老百姓喜聞樂見的產品,讓茶商把盲賣變成有底氣的賣,精準的賣。《始翠山》可以為茶葉經營者補上這一課。

西安舊事之西安雜談,立足西安,不僅對這座城市的歷史記憶進行梳理,也會心有旁騖的聚焦西安文化發展,從老西安喝茶記憶發現當下市場存在的問題,直抒胸臆、建言獻策,樹立文化自信,講好西安故事。

為什麼現如今茶越賣越沒勁,茶越喝越沒味,究竟哪裡出了問題?

為什麼現如今茶越賣越沒勁,茶越喝越沒味,究竟哪裡出了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