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没人说,唐长安城是“摊大饼”发展?

为何没人说,唐长安城是“摊大饼”发展?

更多发现请关注 西安城记

发现身边这座城

为何没人说,唐长安城是“摊大饼”发展?

前言 | Preface

2018年,是唐朝定都西安一千四百周年。它灿烂的历史和过往,值得我们好好发现和挖掘。

今天的西安主城区,核心区依旧是建立在唐长安城的基址之上。可以说,西安现在最好的风景、最有内涵的地方,都与唐长安城有关。从这个角度,你就会理解“文明和文化”的价值和意义。那么,一千多年前唐长安城规划是如何影响西安的?

那么,为何没人说一千多年前的唐长安城“摊大饼”?为何,彼时的唐长安城没有“断头路”?

最好的西安都与唐长安城有关

一千多年的历史在脚下

古代帝国时期,唐朝是中国最为灿烂绚丽的朝代。盛唐的都城——长安城,它被誉为“世界四大古都”。

作为中国古代最大的都城,它按照中国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是世界城市史的千百年来伟大杰作。古老的城市之所以迷人,就是因为它拥有无法比拟的灵魂和文明沉淀。

如今,西安核心的主城区,都是叠加在曾经的唐长安城之上。

为何没人说,唐长安城是“摊大饼”发展?

古长安城和如今西安城的位置关系图(图/网络)

为何没人说,唐长安城是“摊大饼”发展?

隋唐长安城的整体规划(图/星球研究所)

世界城市文明史上,有诸多名城因种种原因而湮灭。比如被火山灰葬送的庞贝城,被遗弃于原始丛林中的吴哥城,因地震而沉陷水底的亚历山大城,还有“地上城一座,地下城几层”开封城,但更多却毁于战火和人类自身。

在现代,当古老的城市“新旧融合”相对完美之时,会堪称“完美之城”,比如巴黎、罗马、京都和布拉格等。如今,西安城最精华、最有内涵的地方,都是当年唐长安城所遗留下的杰作。所以,当年无数人在说西安因为文物耽误发展,这些言论,现在看起来不仅是“肤浅”,而且是对文明和文化最浅薄的认知。

唐长安城,规模是明清北京城的1.4倍,比同时期拜占庭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大7倍,古罗马城只有她的20%。这种“匠人营城”方式,影响了世界。奈良和京都,皆仿长安城而建。

为何没人说,唐长安城是“摊大饼”发展?

古长安城一〇八坊的复原图

为何没人说,唐长安城是“摊大饼”发展?

正是因为发现了唐城墙的延平门遗址,

唐延路得以改变高新区格局

如今,屡屡被刷屏的西安城名胜风景,以及影响西安的重要城市规划,无一不与唐长安城有关:比如成为国家5A景区的曲江新区、“关中八景”之一的雁塔晨钟——小雁塔、比如占地面积3.2平方公里的“中央公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西安第一个城市公园——兴庆公园、西北最大的城市绿化大道——唐延路等。它们,都处于唐长安城的范围。

正是因为唐长安城遗址存在,才让西安拥有今天的格局。西安的六处世界文化遗产,其中四处与唐朝有关,它们分别是:唐大雁塔、唐小雁塔、唐大明宫和唐兴教寺。前面三个,都位于西安主城区。

所以,在长安城“一盘棋”规划的情况下,就没有像今天如此之多、毫无美感、容积率超标的“韭菜路”和“毁容建筑”!

唐长安城里没有“断头路”

一张蓝图绘到底

2017年,西安开始“断头路革命”。从这次城市治理中,我们才知道,西安竟然拥有大大小小各种断头路五十多条。

“断头路”不仅影响交通,更制约区域发展。就比如,曲江芙蓉西路打通之前,曲江二期和航天基地进入性极差。对比唐长安城,西安的规划让人汗颜。一千多年前,面积达84平方公里隋唐长安城,是没有一条“断头路”:长安城内南北11条大街,东西14条大街,划分出整整齐齐的一百一十个坊。

白居易曾这样写长安城:“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如今,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和美国“纽约悬日”,四四方方都胜过了西安。

为何没人说,唐长安城是“摊大饼”发展?

纽约曼哈顿棋盘式的规划(图/网络)

为何没人说,唐长安城是“摊大饼”发展?

西班牙巴塞罗那的棋盘式城市格局(图/网络)

最最要的是,隋唐长安城真正是“一张蓝图画到底”。公元五八二年,在宇文恺主持下,隋朝仅用一年就建成了宫城和皇城。公元六一三年,隋朝动用十余万人建造外郭城,总体格局至此基本形成。朱雀大街,把长安城分成东西对称两部分,东部万年县,西部长安县。长安城108坊,类似如今的城市社区,坊皆有围墙,四面有门。

唐长安城,也根据地形特点和堪舆思想等,进行功能布局和完善。“密宗祖庭”大兴善寺,就此诞生在小寨区域。“千宠万爱于一身”的曲江,在此期间成为整座长安城最迤逦和最风花雪月之地。

翻开西安规划史,一九五〇年代由苏联人参与的西安第一次整体规划,就考虑“避开”汉唐遗址区,在东西两翼新建工业区。实际上,早在1935年民国“陪都计划”中,就明确了“将西京市区拟定为行政区、古迹文化区、工业区、商业区、农业实验区、风景区等六区,规定工业区与古迹区应先严定界线。”

为何没人说,唐长安城是“摊大饼”发展?

西安第一次城市规划图(1953-1972)

市区规划面积131平方公里

为何没人说,唐长安城是“摊大饼”发展?

西安第一次城市规划图(1980-2000)

市区规划面积180平方公里

不过,西安1953-1972年和1980-2000年两次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区面积仅为131和120平方公里。对比,只是对唐长安城多了东西两翼的工业区。

话说回来,为何没有人说唐长安城发展摊大饼?也许有人会说,隋唐长安城规划难度低,是在一张白纸上进行规划,不需要挖地下空间和大面积拆迁等等。我们认为,这是在为无能找借口:

现在不缺资金和专家,为何还出现那么短视的规划和工程,让狗剩一直回不了家?

所以,隋唐长安城给我们的一大借鉴,到底什么是“一张蓝图绘到底”。而存续时间长达289年的唐朝,让长安城的规划得以不断完善。

唐长安城到底有多少人?

必须未雨绸缪

城市越大,吸附力越强,人口就越多。那么,这对城市配套工程要求极高。误判了人口,必然影响城市运转。比如,西安如今的教育和交通问题,无不是前些年的误判和失误。

那么,对于当时的唐长安城来说,人口增加最大的考验就是粮食。

汉朝开始,长安就有了“漕运”:把全国各地上缴朝廷的粮草,通过水路运到京师。直到清朝,都关乎政局稳定。《新唐书》:开元初,河南尹李杰为水陆运使,运米岁二百五十万石,而八递用车千八百乘。到唐玄宗以来,每年运米多达二百五十万石。

为何没人说,唐长安城是“摊大饼”发展?

世博园所在的广运潭,在唐朝时

是漕运核心的所在

所以,“长安米贵,居大不易”这个故事不只是买房。29岁中进士,32岁授官的白居易,33岁才在渭南买下第一套房。他非当时贵族,却通过科举逐渐成为高级官僚,37岁时娶了才弘农杨氏的女儿,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供需关系决定一切”。从白居易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可以反映出当年多少人想留在唐长安城。

各种文字上都记载,唐长安城的人口达到一百万。有人怀疑,说长安城面积84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竟达1.19万人/平方公里——这个显然不太现实。

为何没人说,唐长安城是“摊大饼”发展?

数百万人口聚集在唐长安城,

这规模在古代难以想象

据《旧唐书》,关中地区几乎所有州府,人口都是翻番增长。同州(今渭南大荔县),由23万余人,增长至40余万人;凤翔,由不足11万人,增至38万余人。同州在长安之东;凤翔,在长安之西。根据相关记载推算,唐建立之初,长安地区户籍人口90来万人。天宝初,长安地区户籍人口多达196万多人,净增百万人口,翻了一番还多。

在唐时,长安城普遍是一户六口。除去皇城和宫城等区域,大约是九十万人。常备军是十六卫和北衙禁军,约十五万人。军民这一块,大约就有一百万人。

与此同时,还有无法计数的世界各国的使团成员、留学生、留学僧人。除去动辄数十上百人的使团,单说留学生,唐太宗时期“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诸国酋长,亦遣子弟请入国学。于是国学之内八千余人。”算上东瀛来客,估计至少上万人。

所以,对于西安来说,未来容纳的人数可能要远超过想象。那么,城市规划“考虑未来,而非眼前;考虑容量,而非资源!”

文=雨林

为何没人说,唐长安城是“摊大饼”发展?
为何没人说,唐长安城是“摊大饼”发展?

与西安城记一起,见证西安新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