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牌坊村——鄧小平故里

廣安牌坊村——鄧小平故里

從北京乘坐開往重慶方向的列車,到四川廣安(前鋒)站下車,坐公交車到廣安市區,再轉8路汽車,就到了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的家鄉——協興鎮牌坊村。

廣安牌坊村——鄧小平故里

牌坊村,四周綠木成蔭,花團錦簇,天是藍的,地是綠的,整個自然環境,彷彿是一個天然的大氧吧。2001年6月,經四川省委、省政府批准,設立了幅員面積29.91平方公里的鄧小平故居保護區。

進了鄧小平故里南大門,園內更是植被繁華,蔥綠茂盛,一棵棵樹,一片片林,遮天蔽日,蒼勁挺拔。從矗立路邊各式各樣的巨石看去,有"國家質檢林"、"中國海關林"、"中國民主同盟林"、"北京林"、"成都林"、"浙江林"------分別是各部委、團體捐建的。有的樹還標明瞭栽植人、栽植人職務、栽植時間,以及樹名。走在裡面,彷彿置身於綠的海洋、花的世界之中。

廣安牌坊村——鄧小平故里

到了鄧小平銅像廣場,四周樹木多是領導同志和他們家人栽植的。鄧小平銅像置身於四周林木之中。鄧小平端詳地坐在藤椅上面,一手扶著椅子,一手夾著香菸,目光炯炯,凝視遠方,彷彿在說:"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鄧小平銅像廣場,既樸實,又大方,點綴了環境,襯托了主題,讓人們走到這裡,看著這一切,彷彿是在淨化靈魂,陶冶情操。

鄧小平是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在他的倡議下,1981年12月13日,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鄧小平率先垂範,年年親自參加義務植樹勞動,有力地推動了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深入開展。

全國綠化委員會特意立一石碑,"深切懷念全民義務植樹倡導者——鄧小平,'綠化祖國,造福人民'------值此鄧小平百年誕辰之際,特營造紀念林,以緬懷他對我國國土綠化事業的卓越貢獻。"

廣安牌坊村——鄧小平故里

穿過密密的樹林,到了鄧小平故居陳列館。這是一座十分有特色的建築。高高的房架,斜式的房梁,明亮的窗戶,分體式------全是木質結構,給人以全新的感覺。

一進大門,一幅塑像十分逼真,彷彿鄧小平從千山萬水迎面走來。各個展廳分別陳列著各種文物、照片、文字,展示著鄧小平的生平,以及各個時期的豐功偉績。整個陳列館莊重、樸實、大氣、恢弘,充分展示了現代化水平。銀光屏,不時滾動播放著鄧小平不同時期的影像;你想了解什麼內容?只要走到觸摸屏前,按照指示進行觸摸,就一目瞭然,全然若知了。

廣安牌坊村——鄧小平故里

鄧小平是光輝的一生,偉大的一生。他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領導人之一。鄧小平參加革命後,"三起三落",特別是在"文革"期間,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幾封寫給中央辦公廳的書信,陳述著兒子的不幸,至今讓人看去,也要動容------鄧小平復出後,與"四人幫"展開了針鋒相對的鬥爭------特別是第二次復出後,對中國共產黨政策的歷史性轉變起了決定性的作用,被譽為改革開發的總設計師------他以非凡的膽識帶領中國人民走上富強的道路------

廣安牌坊村——鄧小平故里

特別展廳——"永遠的小平",展示著鄧小平退休後的生活。"退休之日","橋牌高手",李琦的畫像——"我們的總設計師",顧毓秀書寫的中堂——"崇壽康寧",以及一張黑白照片和四個孫子在一起的話語:"不要打架啊!姐姐要讓著弟弟呦!"都十分有趣的講述了鄧小平樸實的生活情愫,不凡的個人魅力,和氣慈愛的居家形象。 可以從中看出鄧小平作為世紀偉人的平常心態,以及嚴肅背後的親切、慈祥,和經歷風浪之後的曠達與率真。

鄧小平,他為中華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新中國誕生立下赫赫戰功,他為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鞏固和發展,進行艱辛探索,他為成功開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建立不朽功勳。

廣安牌坊村——鄧小平故里

出了陳列館,是一片金橘園,金黃黃的蜜橘像小燈籠一樣懸掛在一棵棵樹上。這是鄧小平的祖產,兒時的鄧小平與姐妹們經常到這裡玩耍。草地上,幾頭雕塑的銅牛,彷彿正等待小主人的到來。兒時的鄧小平經常在這裡放牧。

不遠處,有一口"鄧家老井"。鄧家原是江西吉安府盧陵縣人,洪武十三年,一世祖以兵部員外郎入蜀------這口井,就是鄧家先人從江西遷到廣安後所挖的,井水終年滿溢,冬天溫潤而熱乎,夏日甘冽而清涼,從未枯縮過。鄧家祖祖輩輩和附近鄉親常年飲用,也養育了一代偉人鄧小平。如今,附近蓋了一座老井茶館,留來往的遊客們歇腳品茗飲茶。

廣安牌坊村——鄧小平故里

穿過金橘園,就到了鄧小平故居。這是一座復修過的老房子,南北出稍,坐東朝西,大小房屋,共有17間,833.4平方米。有鄧家作坊、織布室、廚房、飯堂------有祖父住房、父母住房、姐妹住房------有鄧小平童年、少年時住房。此屋,原是鄧小平父母的居室,1904年8月22日,鄧小平就誕生在這裡,並在這裡生活、學習、度過了15個難忘的春秋。門前是洗硯池,因池形似墨硯而得名。鄧小平童年時經常取其水研磨習字,以及在池中洗筆。

故居的北側有一清水塘,水域面積很大,形似一輪彎彎的月亮。塘內碧波盪漾,塘邊綠樹成蔭,兒時的鄧小平與小夥伴在這裡游泳。再往前走,路旁有一座《神道碑》,建於清嘉慶年間,是朝廷為表彰鄧小平先祖鄧時敏功德而賜建。

廣安牌坊村——鄧小平故里

接著是高大的"德政坊",矗立在路中間,前面左右聯:"敏思勤行盛德若愚;為善最樂詩書傳家。"後面左右聯:"弘揚法典千秋偉業;造福黎民一代名臣。""功勒金石",表彰鄧家先祖。這時,恍然大悟,似乎明白了鄧小平的家鄉為什麼叫牌坊村,看來,鄧家歷朝歷代,是出良將賢才的。鄧小平不就是這樣一個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嗎?

廣安牌坊村——鄧小平故里

出了北大門,徜徉在寬闊的廣場,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鄧小平故里,不正是一個緬懷鄧小平同志的豐功偉績,弘揚鄧小平同志的革命精神,鼓舞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的大課堂嗎?讓我們都來參觀學習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