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男真的不懂女人嗎?看完這封信你就知道了!

直男真的不懂女人嗎?看完這封信你就知道了!

1

親愛的異性,

展信安好。今天是婦女節,一個屬於你的節日。先祝你節日快樂。

身為一個以表達為生的直男,在這個循例慶賀的日子,有一些存積許久的心裡話,想和你分享。

我知道,很多女性一聽到“婦女”兩個字,就會習慣性地緊鎖眉頭:“你才是婦女,你全家都婦女。”

的確,在長期的認知裡,“婦女”常常和大齡及婚配聯繫在一起,就像《說文》裡提到的:“處子曰女,適人曰婦”。哪個女性願意和大齡聯繫在一起,又有誰願意以是否婚配界定自己的身份呢?

這恐怕也是為什麼,近些年的3月8日前後,會湧現“女生節”“女神節”這樣的新提法,而“婦女”則像是極易傳染的瘟疫和災殃,唯恐避之不及。

可在一個有正常三觀的直男看來,“婦女”並不是一個貶義詞。就像女性並不會因為青春或成熟、單身或婚配而分出高下一樣。

那些提“婦女”必恐慌的女性,害怕的並不是這個稱謂本身,而是它背後聯想到的垂暮衰老和無地自由。

然而,人都要老的。令人畏懼的並不是老,而是老而平庸、鬆弛、無趣甚至一無可取。這件事無分男女,只和具體的人有關。

如果你看到前些天奧斯卡頒獎禮上的簡·方達,或者晚年的奧黛麗·赫本、肖恩·康納利,就會明白,時間給人帶來的未必是懲罰,也可能是歲月的饋贈。

成為這樣的婦女並不容易,希望你有這樣的努力和幸運。會心的直男,有能力也應當欣賞這樣超越年齡的美好。

2

至於愛情與婚姻,更不必成為懸停在心頭的陰影。

在眼下這個價值觀日益多元的時代,進入婚姻的女性日益“貶值”這種荒謬的觀點,早已不再佔據壓倒性的地位。

直男真的不懂女人嗎?看完這封信你就知道了!

越來越多的人願意承認,單身也好,成家也罷,只要是自由意志的結果,都應該得到祝福。就像聽到“剩女”這樣的稱呼,很多人會嗤之以鼻,已婚或未婚的婦女,都應該對基於婚姻產生的歧視迎頭還擊。

從男性的角度,如果一定要說些什麼的話,可能是,希望你們保持自始至終的獨立,追逐自己選擇的幸福,也為可能的代價買單。不要物化自己,不要把自己當成男性的依附,不要因為對安全感的過度追求而輕易妥協。

命運未必會給你夢想中的愛情與生活,但這不是你委曲求全的理由。你應該相信,自己配得上更好的,並且為此不懈尋找。

3

男女平等依舊是一個永恆又現實的話題吧。

直到今天,在很多地方,女性還不能上桌吃飯。在另一些家庭,新生的女嬰依然是家庭矛盾的導火索。

這些沿襲至今的偏見和陋習,仍舊在某些特定的時空裡延續。勉強值得欣慰的是,更多人已經意識到這些問題,並且積極地為女性平權而鼓與呼。

直男真的不懂女人嗎?看完這封信你就知道了!

在人類的歷史上,所有的平權運動都道阻且長。任何自由的獲取,都要付出沉重的代價。有色人種如此,同性戀如此,反對性別歧視的長路同樣如此。

當法律明確寫著:“婦女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某種程度上,也是在宣示,這種不平等仍然切實存在。真正的男女平等,是不需要法律強制規定就能自在人心的。

也正因為這樣,對女性平權的呼籲和實踐更不能停止。這不僅是對女性的要求,也是對男性的期待。

當然,婦女應該追求的是平權,而不是以平權的名義行自利之實。對女性來說,不能一邊呼喊女性權益,一邊抱怨男性不買包包給你,一邊追求性別平等,一邊要求男性必須請客吃飯。買包和請客並不是男性的義務,但祝你遇見那個心甘情願為你買包請你吃飯的人。

4

在很多女性心裡,直男並不是一個褒義詞。

它有時意味著蓬鬆油膩的頭髮和格子襯衫,有時是讓人氣到吐血接不了話的不解風情,有時甚至淪為把女性當成流通商品和生育工具的“癌症”。

想到這些,哪怕事不關己,總有一絲警惕與愧疚。

雖然不至於像寶玉那樣把“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掛在嘴邊,但平心而論,女性可愛可親的概率,實在比男性要高太多。如果能把這種眼見為實當作男性的自我鞭策,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直男真的不懂女人嗎?看完這封信你就知道了!

而對女性來說,直男其實也不至於那麼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至少,在木訥背後,可能是單純,在衝動背後,可能是勇敢。

這些或許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論男性或女性,都能基於客觀的差異去追逐基本的共識,因為相互理解而彼此尊重,因為相互信任而攜手進退。這說起來很抽象宏大,做起來卻很具體細微。

每個人都自知,群體就不會認知混淆。每個人都獨立,群體就不會秩序紛亂。幸福度日,合理做人,面對複雜,保持歡喜。

希望有一天,“三八”不再是一句因為節日而衍生的髒話。希望有一天,“婦女節”不再有人鄭重其事地評價或慶祝。希望有一天,世上所有的美好,都能在平等的名義下各行其是。

那一刻,暖陽如新,雨露滋潤,愛和自由就這麼自然地發生了。

最後,祝你天天快樂,生活和美。

此致,敬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