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好的藏族習俗——舔碗

嘉絨的家訓家規對於節儉的重要意義一直有著深刻的認識,勤儉節約是立身之本和持家之寶,始終貫穿著藏族民間社會生活之中,無形地影響著每一個藏族人,在從小就養成教育方面的注重,如吃飯結束時要舔碗,從古至今的好傳統。

藏族諺語作為家風文化及其價值觀念的主要載體,其內容中有很多涉及宣揚和傳播勤儉節約的思想。如:《薩迦格言》中“假若財富急劇增長,他很快就會走向衰亡;被流水灌滿的池塘,不是決堤就是衝光。”“錢財積得過多,錢財就是催命鬼;富翁常遭禍害,乞丐反倒安泰。”“吃烤焦的饃饃能撿到錢。”“勞動是幸福的右手,節儉是幸福的左手。”等都宣揚了幸福的根本是節儉,如果鋪張浪費,那麼勞動創造出來的一切也將毀於一旦。在家裡老人最反對,倒掉剩飯剩菜。特別是要碗舔乾淨才過關。糧食是點點滴滴累計而成的,所以特別注重浪費糧食。因此要從小培養孩子不浪費糧食的習慣。一直到現在也習慣了,每次都在舔碗,我的漢族朋友們說我沒有吃飽嗎?我說:吃飽了也不能浪費一顆糧食,這就要從小培養愛惜糧食,勤儉節約的好風尚。其實我們這樣好的習俗怎樣繼續保持下去,這就考驗每個家庭的養成教育。

在嘉絨吃完後舔碗也是一種勤儉節約的一種表現。我們在家裡是,吃多少要多少,不能浪費糧食。在嘉絨有一句諺語“掉到地上了一顆米,水牛要哭”。這就是勤儉節約的意思。現在的政策說說的光盤心動。這些就體現了祖先們有遠見卓越。讓從小就要有養成良好的勤儉節約的習慣。

一種好的藏族習俗——舔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