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貴州黔東南那些值得一去的原生態村落(5)

烏東苗寨

烏東,是座落在雷公山西北山腰壑谷中的一個苗寨,海拔1300米左右,在寨中翹道可見矗立於雲遮霧繞中的雷公山頂峰。烏東寨共100餘戶,500多人,寨子戶數不多,但卻有楊、潘、李龍、萬、姜、侯、趙、金9個姓氏。因烏東寨不是一個宗族,且有9姓,不同姓之間可以通婚。烏東寨的水源很豐富,從雷公山中流出的三條溪流穿寨而過,鮮活流淌著烏東的靈氣和巨大的旅遊發展潛力。烏東的寨民們在這河谷中倚山傍溪建起了幢幢吊腳樓房,形成了一個山明水秀,自然古樸,環境幽美的世外村落,形成了一個世間罕見的人與自然和協相處的山中桃園,純天然的山野菜,原生態的稻田養魚。如果你能到這個世外桃源去吃一頓農家飯,體驗一下苗家的生活,那可真是您人生旅途的絕佳去處。

盤點貴州黔東南那些值得一去的原生態村落(5)

烏東苗寨

楓香革寨

楓香革寨位於貴州黃平縣城東南30公里重興鄉,是革家人聚居村寨中最大的一個自然村寨,全寨有600多戶、2000多人,是革家最大的寨子,都靠種地為生。這個群落因人口少,裝束別緻,風俗習慣獨特而著稱,它就是革家人。革家聚族而居,多為一姓一寨。有廖、羅、李、王、楊、蘭、吳、高等20個姓氏,楓香革寨就是其中較為著名的一支。由於地處偏遠,人數眾多,這裡的革家風情自然也就最為濃厚。尤其是這裡的蠟染、刺繡圖案,內容意味深長,可以通過它來了解革家的文化與歷史。

在楓香革寨,古色古香的木結構房屋鱗次櫛比,杉木、秀竹遍佈房前屋後,鬱鬱蔥蔥的楓香樹幾乎與革家的歷史一樣古老,成了革家人繁衍生息的見證,楓香革寨由此而得名。楓香革寨近600多戶,以廖為族姓,是一個革家大家族。寨內水井遍佈,用青石或鵝卵石鋪墊的路面整潔平坦,四通八達。每戶屋前均置有石條凳,是革家人休憩納涼和刺繡挑花的好場所。

盤點貴州黔東南那些值得一去的原生態村落(5)

楓香革寨

新橋苗寨

新橋苗寨是性感超短裙苗之鄉,距離雷山縣城12公里,從雷山縣城出發只需15分鐘車程。境內交通便利,旅遊資源豐富,怪石林立,林海蒼莽,溝壑縱橫,自然風光秀麗,境內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氣候特點。少數民族風情古樸,歌舞多姿,大塘"水上糧倉""超短裙苗"獨樹一幟,享有"明清建築、唐朝服飾"的美譽;新橋的苗族女人通常穿一種僅長5-7寸的百褶裙,被人戲稱為"超短裙"。

盤點貴州黔東南那些值得一去的原生態村落(5)

新橋苗寨

晚寨侗寨

晚寨侗寨位於貴州榕江縣寨蒿鎮的大坡上。距縣城53公里,全村共218戶,1081人,皆為侗族。晚寨自然生態旅遊資源也十分豐富,是進行民族文化與生態旅遊的勝地。

晚寨位於坡腳有一條清亮的小溪邊,小溪跌入寨腳的懸崖,摔成十丈高的瀑布奇觀;山路沿坡腳一直延伸到坡頂,路面為青石鋪就,一步一塊青石,一石砌一級石階,至山頂共有千級石階,從對面山頭望去,石級路美麗無比。

坡腳的小溪上,建有一座風雨橋,橋不大,但極雅緻。村寨建於山腰,木樓吊腳而立,層層疊建,板壁在太陽的照射下金碧輝煌,有如古代的城堡和宮殿。

晚寨以琵琶歌為最,被譽為"侗族琵琶歌的故鄉"。琵琶系侗族一種伴奏樂器,有三至五絃。琴盤多用大水松樹或香樟樹製成,配以琴桿和琴絃,用竹片彈拔,奏出悅耳和諧的音樂,可獨奏,亦可伴唱,通常用於伴唱。用琵琶伴奏的侗族琵琶歌,顯得格外哀婉動人,聽者時常忍不住要淚流滿面。晚寨琵琶歌悠揚婉轉,抒情動聽,大約產生於清道光年間,至今已有170多年的歷史,琵琶歌的主要內容有古歌,愛情歌和其它民歌,它是以民樂琵琶來伴奏,自彈自唱的形式出現。山寨的歌聲響徹山谷。唱歌的有老人,有中青年,也有小孩。晚寨地方人家都崇尚歌唱,人們以歌為樂,以歌為榮,唱歌佳者備受人敬愛和尊重,自古以來此村歌手歌師輩出,不愧為侗族琵琶歌的故鄉。1958年,晚寨8名女歌手應邀到北京參加全國少數民族文藝匯演,在中南海受到毛主席、周總理的親切接見。

晚寨人迷戀於唱歌,幾乎到痴迷的程度,誰家琵琶一響,便自然有人應和而來,共同練習演唱。而每逢"侗年'、"春節"、"吃新節"等節日期間,村中則要舉行規模宏大的"踩歌堂"活動,其實也就是舉行唱歌比賽,屆時琵琶錚錚響,歌聲悠悠揚,山鳴水泛,掌聲陣陣,場面實在感人。

晚寨曾有八位侗族琵琶女歌手參加全國少數民族文藝匯演,其精湛的演唱博得全場一陣陣熱烈掌聲。近年來,晚寨有不少姑娘小夥外出唱歌傳歌,他們的演唱將使晚寨更加聲名遠揚。

盤點貴州黔東南那些值得一去的原生態村落(5)

晚寨侗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