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書遺囑庫了卻身後事 天津兩萬餘名老人訂遺囑

前段日子,瓊瑤在社交網站上發佈的“遺囑”引發了廣大網友的議論和思考。國人對“遺囑”的印象從晦氣漸漸轉為接受,其實遺囑傳承的不僅是財產,也是愛與家風。2017年04月18日,《天津日報》對天津遺囑庫進行了整版報道,為大家講述“遺囑與傳承”的故事。

存書遺囑庫了卻身後事 天津兩萬餘名老人訂遺囑

79歲的瓊瑤近日在社交網站上發佈了一封寫給兒子和兒媳的公開信,把自己對親人叮囑的對身後事的想法和要求等公佈於眾。信中透露,她因為不久前看了一篇題為《預約自己的美好告別》的文章,有感而發想到了自己的身後事。一時間,這篇“遺囑”引發很多人議論與思考。

數據:財產繼承糾紛多 立遺囑需求走高

來自天津老齡辦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年底,天津市60歲以上戶籍人口已經達到230.37萬,佔全市戶籍人口的22.43%,人口老齡化程度超全國平均值,在上海、北京之後,位列全國第三;天津65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146.93萬,80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33.41萬;失能老人約佔6.65%,空巢老人約佔70%,獨居老人約佔10.21%;從性別看,各個年齡段的女性數量都超過男性,且超過比例隨年齡增長呈上升趨勢。

越來越多的老人開始選擇辦理遺囑登記業務。業內人士認為,主要是近些年來的財產繼承糾紛呈直線上升趨勢,對家庭關係構成威脅,這樣的背景下,藉助第三方機構完成遺囑的確立,成了很多人的選擇。

有調查顯示,在現實生活中,沒有立遺囑想法的人佔73.6%,有過的佔26.4%。目前人們看待遺囑的情況是:大部分人不願明面上提立遺囑這件事,認為它“不太吉利”,但是實際上現在還是很多人關心遺囑的話題、關心立遺囑有什麼好處,因為現在財產紛爭越來越多,立遺囑可以防止子女起糾紛,也為了將來子女繼承財產手續簡便。

六成遺囑被判無效

遺囑是立遺囑人生前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按照法律規定的方式對其遺產或其他事務所作的個人處分,並於遺囑人死亡時發生效力的法律行為。

立遺囑人往往希望通過遺囑對身後事的處分來避免繼承人因財產發生糾紛,導致家庭不睦。隨著當今社會老齡化的加速,涉及老年人的贍養、財產等問題越來越多,為了保護自己的權益,老年人採取立遺囑的形式處分個人財產權利成了首選。

但是,由於遺囑涉及的法律條文較多,如果遺囑立的不規範或者遺囑內容超出了法律允許的範圍或遺囑難以執行,不僅不利於家庭和睦,更容易在繼承人之間產生矛盾,最終遺囑導致在法律上沒有效力,老人的心願不能得以實現。有數據顯示,超過60%的遺囑在遺產糾紛中被法院認定為無效。

天津遺囑庫負責人周立瑩對此表示,現在有不少老人都有了一些法律意識,也有一些老人有提前立遺囑的意識,但是並不清楚相關法律方面的規定和程序,對於如何訂立遺囑、合法有效遺囑的具體條款和格式等還不瞭解,還有些人錯誤地認為只要口頭說過了或者子女們都當面同意了,遺囑就生效了。

這其實都是誤區,而且由此引發的遺囑無效、老人被騙的官司很多,經常會有一些老人立下了遺囑卻被宣判無效的情況,還常常出現“有遺囑仍然對簿公堂”的怪現象,導致家庭矛盾和糾紛。造成這些的主要原因是老人對於所立遺囑的形式和法律要求不瞭解。這個時候,由專業機構、專業律師來提供服務和幫助,就顯得十分必要了。

現在,年滿60歲的老人可以本人或由家屬攜帶老人證件,前往位於天津市和平區社會組織孵化中心二樓(天津市和平區榮安大街138號,中華職專旁邊)的天津遺囑庫進行現場預約,也可以撥打電話(022)60906005預約,在老人身體狀況允許時儘早辦理遺囑。

父母遺產 獨生子女未必順利繼承

周立瑩介紹說,現實生活中,很多老人都不把立遺囑這件事放在心上,覺得自己還活著寫這種東西有點“觸黴頭”。而一旦事到臨頭,導致獨生子女繼承難有三大風險:

一是不能全額繼承家產。由於我國《繼承法》規定的遺產繼承順序,第一順序是配偶、子女、父母(且份額均等),第二順序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繼承開始後,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若沒有,則由第二順序繼承人繼承。

繼承發生後,必須所有的法定繼承人放棄繼承,父母的房子等財產才可過戶到自己獨生子女的名下。如果沒有寫遺囑,一旦父母比祖父母、外祖父母先去世,則遺產將流轉到父母的兄弟姐妹那裡。這些繼承人故去時,財產會再繼承,導致房產等在經歷過幾次繼承之後,散落在更多的遠親手中,並沒有完全給到被繼承人想給的人。

另外,《婚姻法》第17條規定,夫妻關係存續期間繼承和贈予的財產都屬於夫妻共同財產,所以,即便如願將財產給到第一繼承人中的子女,當其結了婚,父輩留給子女的遺產,就成了獨生子女夫妻的共同財產,假如遇到婚變或獨生子女比配偶早去世,就會造成家庭財產流失。

二是獨生子女的父母離世之後,孩子辦理房產繼承時,或者無法通過正常渠道獲知父母銀行存款在哪裡、有多少的時候,只好想盡辦法打繼承官司,拜託法院協助查詢。而現實中,獨生子女起訴無法立案的問題真實存在。

三是獨生子女想繼承父母留下的房子,公證手續繁多,例如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死亡證明要到原籍去開,還有如母親去世後父親沒有再婚的證明、父母沒有其他子女的證明……

周立瑩說,我國《繼承法》規定,遺囑繼承的效力優先於法定繼承,在有遺囑的情況下,按照遺囑繼承優先處理遺產,這體現法律對遺囑的重視。

因此,父母若想子女順利繼承,遺產繼承要及時處理,千萬不要誤以為獨生子女繼承遺產就一定簡單,最好在生前立下有效的遺囑,列明財產清單,指定繼承人,明確財產權利,避免財產旁落,註明重要信息(如父母在遺囑中註明祖父母、外祖父母是否去世以及去世時間),使孩子將來辦理繼承時可簡化手續,避免財產丟失。

隔輩遺贈 繼承人從“知道”到接受有時限

原來,王大爺的女兒幾年前喪偶,獨自撫養年幼的外孫女。王大爺老兩口看到女兒生活艱辛,就把外孫女接到身邊生活。現在女兒有了第二次婚姻,生活很幸福,並且再次懷孕。

王大爺老兩口不想影響女兒現在的生活,又想維護一手帶大的外孫女今後的生活。因為老兩口都70多歲了,這件事一直是二老的心事,直到有一天他們看到關於天津遺囑庫的介紹,立即前來預約辦理,立遺囑把老兩口的財產留給外孫女。

另據規定,外孫女作為遺贈的受贈人應當在“知道或應當知道”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接受遺贈的表示,否則就視為放棄遺贈。

那如何在“知道”受遺贈事實後兩個月內作出接受的意思表示呢?司法實踐中,可以行使遺贈權的方式主要有:向公證機構申請作為受贈人確認權利、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確認受遺贈人權利、向天津遺囑庫申請提取遺囑。

對於繼承人來說,提取遺囑日期即視為“應當知道”之日,“應當知道”之日起兩個月之內去辦理相關繼承手續,就可以完成遺贈事宜。

這樣,既充分尊重了老人自己的意願,保證自己的財產自己作主,也能保證老人傳承意願得以實現,其外孫女今後生活有所依靠。

過早傳承 房屋登記在子女名下有風險

例如,如果子女成年後不履行贍養父母的義務,父母想收回房屋將會有很大的法律障礙。天津遺囑庫接待的老人諮詢中,已有多起子女成年後將房屋出賣,不讓其父母居住的情況發生。

還有的老兩口在兒子未成年時,就以兒子名義購置了房產,而當兒子後來婚姻觸礁離婚時,根據《婚姻法》規定,在夫妻婚姻存續期間繼承或贈予的財產屬於夫妻共同財產,兒子的前妻分得了房產的50%,令老兩口悔不當初。

自書遺囑 老人立遺囑先體檢更保險

家住天津河東區的楊大娘有一養子和一養女,但生活是由侄子和侄女照顧。後來,楊大娘寫下遺囑,表明只要侄子和侄女在其晚年入住養老院後仍繼續給予照顧,併為其料理後事,便將自己的房屋贈予侄子侄女。不料,楊大娘在立遺囑後不久被診斷為患老年性痴呆症,並於一年後去世,她的侄子、侄女、養子、養女為繼承楊大娘的遺產發生衝突。侄子、侄女訴至法院,要求按楊大娘生前遺囑確認房產歸他們所有。庭審中,養子稱楊大娘被確診患有老年痴呆症,故遺囑應屬無效。

周立瑩說,遺囑庫在為老人諮詢和起草遺囑以後,老人需要填寫申請表,並提交自書遺囑和精神評估報告,之後就可以現場辦理遺囑登記和保管。為避免老人來回奔波,天津遺囑庫開通了精神評估便民通道,老人也可以選擇在現場辦理。

存書遺囑庫了卻身後事 天津兩萬餘名老人訂遺囑

老人須知

一是要正確對待,不要等到最後年紀大身體狀況不允許時才想起立遺囑。

二是立遺囑由於涉及很多專業的法律方面內容,最好找專業的機構,立好一份合法有效的遺囑,才能夠一定程度上避免家庭糾紛。

三是立了遺囑之後,要考慮遺囑保存在哪裡、將來由誰提取出來交到誰的手裡等。

此外,最好根據財產和家庭狀況的改變隨時變更遺囑(法律上以時間上最後一份遺囑為準)。

兩萬餘名老人 遺囑庫訂遺囑

如今,人們日常談論更多的是優生、優育,而對於“優逝”,有多少人能想到?人們不僅不願談起,而且由於受到傳統觀念影響,甚至會感到晦氣,以致主觀上刻意迴避、感情上不願牽扯,以致“優逝教育”處於普遍缺乏狀態。

優逝,是人們依法通過訂立遺囑,來主動管理好自己的財產,分配好自己的遺產,提前安排好自己的身後事。這樣做,不僅能使自己在百年之後真正放心走好,同時也能給兒孫後代的生活帶來一份平靜。這可避免當患者突然出現認知障礙或進入昏迷狀態、失去行為能力時,不能明瞭或簽署遺囑等文件的意義,遺留倫理及法律問題;也可在不可避免的死亡過程來臨時,醫學照護能理性有序又充滿尊嚴,儘量使臨終者從容欣慰、無所牽掛。

長期以來,國人是諱言死亡的,但是現在也開始慢慢地接受遺囑文化了。

旨在為全國範圍內年滿60週歲的老人免費提供遺囑諮詢、遺囑登記和遺囑保管服務的天津市內首家遺囑庫——天津遺囑庫,將於今年6月迎來成立兩週年。天津遺囑庫通過百餘名公益律師等專業人士來幫助有需求者訂立合法有效的遺囑,截至目前,該庫已經為兩萬餘名老人辦理了遺囑服務。

看重優生和重視優逝同等重要。優生優育是人生良好的開端,而優逝同樣可以爭取完美的謝幕。

立遺囑 也是傳承家風

“家庭財富不僅僅是物質財富,在繼承裡面,包括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周立瑩在採訪中表示,目前國人訂立遺囑,內容主要體現在如何分配自己故去以後的物質遺產,而對精神遺產的傳承,認識尚有不足。所以,天津遺囑庫在設立的過程中注重兩方面內容,一是財產,二是家風的傳承。

天津遺囑庫在接待老人立遺囑時,還專門為老人們提供了一個“家風傳承卡”,願意給子女留言者可以填寫,並可以與遺囑一起保留在遺囑庫。老人去世以後,子女來遺囑庫領取的時候就能夠看到老人立遺囑時對子女的交代。

例如,有一名退休教師在該庫訂立遺囑時,在家風傳承卡上給自己的兩個孩子留下了自己的人生感悟,希望善與愛的火種代代相傳。“希望通過遺囑弘揚傳統美德,讓社會形成良好的敬老氛圍,子女不要光盯著父母的財產,更要重視精神傳承方面的內容。”周立瑩說。

(文源:天津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