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機也會踩雷的三個理財“常識”

有一些理財方法,看似是挺有道理的常識,但其實是老司機也會踩雷的誤區。

想當年,小週週也算是金融從業者,見過理財達人,也見過財務小白。閱人無數的小週週發現,致富道路雖然千千萬,但致不了富的原因卻很雷同。下面這三點,就是披著“常識”外表的謬誤。

1、炒股也是理財

炒股是理財嗎?理財追求的是財富的穩健增值,而炒股實際上是將自己的錢投資於企業,因此炒股其實是一種投資行為。

投資最忌諱的是什麼呢?就拿創業投資來說,當一個行業幾乎無人進入,但對這一行業的需求又真實存在時,創業者就容易成功,投資者也能輕鬆獲得高額收益;但如果這一行業已經有太多人在做,這時候還要投資嗎?

股票投資也一樣。對大多數股民而言,投資股市的目的是為了獲得財富增值(這是一種理財的心態)。但目前看來,A股穩賺不賠的套路只有打新股,而現在沒有個2000萬以上資金,中籤概率幾乎為0。

正是有太多人抱著理財的目的去投資,所以A股才有一賺、二平、七虧的說法。

2、資產配置就是買買買

資產配置很重要的一點是分散投資,也就是雞蛋不能放在用一個籃子裡。這一點本身並沒有錯,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出了各種問題。

小週週的朋友小李,平日自詡“理財達人”,近來卻每每對我感嘆:理財根本不賺錢。為啥?

拿過小李的手機一看,上面各種理財APP俱全,從手機銀行客戶端到P2P平臺的應用足足二十幾個。原來,小李為了降低所謂的風險,買了6家銀行的理財產品、10只基金、還在十幾家P2P都投了不少錢,此外還買了9只股票。總資金雖然有近60萬,這幾年的投資收益算來算去,還不到5萬,還不如單純買銀行理財來得高。

所謂分散投資,並不是要分平臺投資,而是在幾個資產大類如股票、債券、另類投資等,每個類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少數產品進行投資。並且不是平均化的投資,而是選擇合適的比例穩收益降風險。

3、錢生錢是最快的

我們經常聽到某些所謂的“磚家”,告訴投資者說錢生錢是最快的賺錢方式,很多人也信以為真。真是這樣的嗎?

要真是這樣的話,首富哪輪得到比爾蓋茨、王健林,不該是這些“磚家”麼?

錢生錢,也就是資本增值的本質在於資本轉移過程中產生的利差。例如建一棟房子需要2億,但自己只有1億,地產商付出1000萬給金融中介機構,作為籌措另外1億資金的代價,但金融機構不可能將獲得的1000萬全部給到投資者,只會拿出300萬作為利息。

錢生錢的問題在於,由於信息不對稱,投資者在利差分配中處於劣勢,因此效率不高。而地產商呢?賺了9000萬!(地產商和金融機構的行為不是理財,而是投資)正常情況下,賺錢最快的方式永遠是最靠近實業的方式——實業本身。

理財是個技術活兒,需要不斷反思和實踐,才能探索出最符合自己的理財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