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全家都是中產階級

你們全家都是中產階級

你們全家都是中產階級

你們全家都是中產階級

你們全家都是中產階級

我一直挺好奇的:怎麼自從6月底的這輪股市暴跌之後,做互聯網的人都開始嚷嚷著“屌絲經濟結束,中產階級消費崛起”了呢?

那些突然就被崛起了的中產階級,是從哪兒一夜之間冒出來的?

過去,互聯網經濟是“屌絲經濟”,主打3G——Game(遊戲)、Girls(女生,其實指的是色情)和Gambling(賭博博彩)。網絡遊戲和手機遊戲裡的點卡、增值付費道具和廣告,唱吧和勁舞團裡的鮮花和禮物,QQ空間裡的黃鑽會員資格,YY上的付費會員,直播平臺上那些給美女主播送花買肉鬆餅的人……這些都是互聯網“屌絲經濟”源源不斷的利潤來源。這就是所謂的得屌絲者得天下。

2015年,在互聯網消費上從來不被重視的“中產階級”突然就翻身了:健身、美業、餐飲、外賣、生鮮、房地產、洗車、母嬰、海外購物,還有閱讀、視頻和電影等“內容消費”。消費這些服務的用戶看上去挺高端,挺像傳說中的“中產階級”的,於是“中產階級消費”就被資本和創業者扶上位了。

OK,注意幾個事實:

唯品會、聚美優品等美妝、海淘和服裝的大部分銷量來自中國二、三線以下城市;

整個跨境電商——也就是“海淘”的洋貨消費在向二、三線城市傾斜;

從2014年起,三線城市的電影院線票房超過了一線,貓眼電影和格瓦拉在其中功不可沒,《萬萬沒想到》、《師傅》和《尋龍訣》的主要票房都來自這些地方;

餐飲外賣兩家競爭最激烈的公司——美團和餓了麼最激烈的爭奪正在三線城市展開;

三線以下城市的餘額寶用戶正在撬動整個阿里巴巴餘額寶資金鍊的增長;

滴滴出行和Uber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競爭已經告一段落,現正在杭州和成都激戰,西安和青島等城市也已經成為戰場;

……

當雙十一大家都在“買買買”,都在從海外渠道往回屯洋貨的時候,一線城市的“中產階級”和三線城市的“屌絲”們在幹著一樣的事,都在盯著手機屏幕點按鈕到手指頭抽筋。

當《尋龍訣》、《師傅》和《萬萬沒想到》歲末上映的時候,三線城市的幼兒園老師和北京光華路財富中心寫字樓裡的姑娘們一樣興奮,大家都讀過《鬼吹燈》,都認識廖凡和黃渤,都在優酷上追過王大錘和叫獸易小星。但是《星球大戰》和《小門神》可能在一線城市的人緣會更好些。

當羅輯思維又做了一期視頻,羅振宇開始講創新的五大法則,講海洋文明與陸地文明的差別的時候,在外面談了一天deal的VC投資經理和蚌埠一個賣電動車的小老闆一起打開了優酷的羅輯思維頻道,他們從中學到的東西可能不一樣,但都覺得挺有收穫,哪怕是多了點談資呢。

當北京CBD世紀財富中心的白領中午叫了一個外賣送到大樓電梯口被保安攔住的時候,2000多公里外一個小鎮上的健身器材店小老闆也剛叫了一個外賣,下單的方式也是用支付寶。

很多事跟我們想的確實不一樣:

二三線城市的屌絲對財富的掌握,可能更自由更靈活,沒有生活成本的過高壓力,錢就真的變成錢了。

過去5年,智能手機大範圍的普及和移動應用對人們生活的無死角覆蓋,彌合的不僅是生活方式差異的鴻溝,也包括審美、消費訴求和精神世界的層際差異。




你們全家都是中產階級


那些過去在勁舞團上買花的人,在QQ空間上用黃鑽的人,在YY上當付費會員看大尺度直播的人,在優酷上看《萬萬沒想到》裡王大錘慘兮兮的樣子的人,有一天他們發現《萬萬沒想到》在自己家旁邊的電影院裡跟北京同期上映了,而且隨時就能買到票搶到座,他就成了電影院線的消費者。

那些一年也讀不了一本書,做著一點小生意,通過朋友圈轉發文章注意到一個笑咪咪的胖子講了點創新的成功學,還夾雜著扯了點人文和歷史,比自己中學的語文老師和歷史老師可愛多了的人,一不小心就成了羅輯思維的粉絲,而他這輩子可能都不是許知遠是誰。

三四線城市的人們更愛健身,更有時間做美妝,更有時間享受時光和美食。

不是中產階級崛起了,而是屌絲經濟的味兒變了。屌絲們有了一股小布爾喬亞味兒,還挺好聞的。

那些喊“中產階級消費崛起”的人,是你們全家都是中產階級,還是我們全家都是中產階級?

你們全家都是中產階級

如何成為一個“託派分子”?

Let‘s get T-Party star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