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褪去“勵志橙”的外衣,褚橙還是“高貴”的褚橙嗎?

假如褪去“勵志橙”的外衣,褚橙還是“高貴”的褚橙嗎?

假如褪去“勵志橙”的外衣,褚橙還是“高貴”的褚橙嗎?

褚橙進永旺超市了(原吉之島),新鮮呀!

褚橙降價了,11月28日16.8元/斤,30日就變成了13.8,好快呀!

連續幾日,坊間都在討論褚橙。是什麼讓它走線下渠道呢?應該只有一點,渠道出了問題。

曾幾何時,褚橙卜一推出,因勵志情懷而深受“大眾”喜歡。此“大眾”非普通批發市場或者線下購買者,而是特指線上那一部分人,青年白領為主。褚老,傳奇人物呀!

幾年來,好似它一經推出,就萬人空巷!其它的橙子兄弟,羨慕呀!怪只怪沒有一個好爹。人家玩的高逼格,我們只能走批發市場了,價格,那更是相去甚遠咯。

假如褪去“勵志橙”的外衣,褚橙還是“高貴”的褚橙嗎?

而今,它走下神壇,不光可看可嘗,還有降價促銷。這太意外了!雖說沒有淪為普通產品,但溢出的那個“泡沫”,破了,“回奶了”!

相反,另一端,批發市場的兄弟們,可忙了!通宵達旦,紅紅火火,應了那句話:“沒有賣不出去的產品,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

所以,從本質來說,褚橙要發展,還是應該從傳統渠道做起,價格定得再合理一點。

從褚橙降價讓我們不禁想到,進口的澳橙和國產的17.5°橙是靠什麼實現溢價的?他們並沒有勵志IP。

假如褪去“勵志橙”的外衣,褚橙還是“高貴”的褚橙嗎?

進口澳橙為什麼那麼貴?

把目光轉向進口區,澳洲橙,吉之島14.8元/斤,憑什麼這麼貴?還有人買?

這得從它的老家說起。澳大利亞地處亞熱帶地區,770萬平方公里只有2300萬人,地廣人稀,植被豐富,土地肥沃,陽光充足,雨量充沛,晝夜溫差又大,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是它的第一個優勢。

第二個,澳大利亞現代農業發達,除了設施設備,日常管理也是世界翹首,比如每棵樹,只保持在50-60顆果,絕不“豐收”。全程系統化,流程化,科技化。

假如褪去“勵志橙”的外衣,褚橙還是“高貴”的褚橙嗎?

另外,他們有全國性的農業研究中心,有專業的柑橘協會,舉全國之力做這一個單品。一如佳沛。而近乎苛嚴的選果摘果、清選分級,進入流通領域的橙子,那是真的高逼格呀。別說在中國,在世界各地,也陪養了許多“死忠”。

除此,供應鏈方面,運營升級到國家層面後,嚴得讓人“難受”,拽得很呀。你若有意見,那就不做嘛!

橙子界裡的愛馬仕,絕非浪得虛名。

國產17.5°橙靠什麼溢價?

那我國有沒有這樣的產品呢?答案是肯定的!

還是吉之島,17.5°橙,售價13.8元/斤。這個價格貴不貴?筆者認為,不貴!

理由一,產品價值。百果園提出“好吃是評判水果的唯一標準”,好吃的核心是什麼?酸糖度!美國農業部USDA將橙汁分級標準界定在12.5-20.5,17.5°橙基本處在中間位置,甜中帶酸,酸中帶甜,甜得可口,酸得愉悅。它的“母親”農夫山泉說:這才是真正的橙味呀!

說到“母親”,這就引出了另一個問題,你一個做水的,搞什麼農業?

“母親”笑了!這年頭,不流行跨界嘛,何況,我們底氣足!

底氣是什麼?

假如褪去“勵志橙”的外衣,褚橙還是“高貴”的褚橙嗎?

產區呀。我們從2006年就開始項目調研,選擇了“世界橙鄉”贛南,其武功山脈獨特的地理環境“出口”的產品,個個精品。

還有管理呀。我們不是一年兩年,是11年,精耕細作,臥薪嚐膽。走農業現代化之路:標準化田地管理,農業生產智能化和規模化流程,依託數據管理和 GPS 追溯系統制定施肥標準。積累全年全天候氣候數據制定採摘和驗收標準。

當然,最核心的還有標準。“母親”懷胎十月,不到十個月,是不能強產仔的,橙子也一樣,不到時間堅決不摘!還有,我們有自動稱重分級系統,無損紅外糖檢測系統。。。

2014 年 11 月,17.5°橙一經推出,預售一週,訂單近 10000份。

另外,在渠道方面,17.5°橙也沒有選擇單純的線上操作,而是先走傳統渠道,一步一個腳印,批發市場可見,商超可見,水果店也可見,接地氣呀。老百姓嚐了一口,喲,還不錯,過幾天就回頭了。

假如褪去“勵志橙”的外衣,褚橙還是“高貴”的褚橙嗎?

國內臍橙產業大洗牌不遠了?

由此,引出幾個問題:我國的橙子就比不上外國的嗎?產品靠什麼溢價?

筆者認為,從目前來看,我國的橙還真比不上外國,首先種植標準不如人家。澳大利亞就不說了,美國,兩個州近萬戶,都在種新奇士橙,統一管理。我國呢?除了褚橙,贛南橙,還有湖南冰糖橙(前幾天袁老不是去北京打廣告了嗎),奉節臍橙,秭歸臍橙,還有許多地方性橙。每個地方都說自己的產品好,但談到管理,沒有一個講得出來。就算有,也只有類似褚橙、17.5°橙這樣的企業在行動。

其次,營運方面差太遠。美國這兩個州,幾萬平方公里,只有一個專業合作社,你說,他們會打價格戰嗎?會惡意擠兌嗎?

假如褪去“勵志橙”的外衣,褚橙還是“高貴”的褚橙嗎?

那該如何改變呢?

這就需要褚老、“農夫”這樣的單位和個人,利用現在的資源,去影響和“感染”周邊的人。大夥兒看一看,我這個產品都是科學管理的,都可以追根溯源,要讓產品賣出好價錢,就按我這個樣子做!怕時間長耗不起?那可以合作嘛,共同經營。

當然,橙子要溢價,除了產品,還有渠道,“遠離江湖”的時代已過去了,從傳統的流通渠道做起,從社區出發營銷,普通大眾都看得到了,產品肯定是不愁銷的。

所以,單從橙子說,或許過不了幾年,就要大洗牌了。對於農民是痛苦的,但對中國農業,卻是積極的,也是非常需要的。

當然了,回到上題,假如剝離了“勵志”IP,褚橙一定還是褚橙,但是褚橙的價格還能買到今天的價格嗎?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