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產品和手工業產品的區別(以西裝為例)

手工業作為原始的生產方式,在機器大工業出現之前,具有生產領域的統治地位。用工多、用時多、產量小是它顯著的特點。一件西服的完成要依賴於匠人的手藝,或是很多匠人的協作,它的產品理念和機器工業的產品理念是不一樣的。手工定製把衣服看做人的貼身覆體的包裝物,要求上身之後面料平復,而且曲線吻合。所以手工衣服複雜的階段在於量體試衣和製版的過程,在設計的階段。它是為特定的人體服務的,是為特定的穿著習慣服務的,是為特定的審美偏好服務的,所以高度的人性化是它主要的特徵。既然每件衣服都是充滿個性的,那麼勞動的過程便是非標準的,創造性的。西服腰線以上的部位要覆蓋最複雜的人體曲面,除了在剪裁時給於充分考慮,要在做毛襯時把胸部挺起來;肩胛骨凹進去的部分要做出來;後背和肩膀的連接處是個球形,要用墊肩修飾,使球形的曲線得到緩和;後背和腰線經過熨燙使線條自然流暢;袖子自然下垂,呈現出臂膀的曲線;領子和駁頭無縫隙的貼在身上等等。也就是說,每個部位要經過單獨的塑型才能達到上面所寫的要求。手工的優勢表現在不同部位的塑型能力,通過製版的別具匠心的設計、通過毛襯的製作、通過熨燙的工藝、通過反覆試樣的不斷修正來綜合完成,最終貼體覆蓋一個特定的人體。高質量的定做不是光有高超的手藝就能保證的,它需要裁縫對面料的感覺,以及不同面料的不同處理方法。愛馬仕的皮具定製店為顧客提供了4000種材料和款式的組合。西服也是一樣,有實力的手工坊提供的所選面料已經是琳琅滿目了。工業西服走的又是另外一個規矩。它首先有一件標準樣衣,在生產中所有參數的設定都是以這個樣衣為標準的,它的目的就是和樣衣生產的一樣。樣衣的設計是以某一個尺寸的標準人體為參考的,而標準人體又是一個教學概念,實際沒有人長的是標準的。成衣要面向公眾銷售,每個人都會有一份不合體,為了緩解這份不合體,成衣設計只能把尺寸搞的鬆一些,讓衣服儘量平面一些。雖然某些部位看起來不錯很平展,但有些部位就會起皺,就會有臃腫,就會有起翹。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它是成衣,是為一批人做的。所以成衣銷售,品牌觀念特別重要,顧客看上這個牌子,成衣上身的那份不合體可以將究,但定製就不行。那麼成衣為什麼會大行其道呢?因為10個裁縫裡面,能做高端定製的可能只有一個,大部分裁縫手藝是粗糙的不能令人滿意。機器大工業的產品有一種高標準的精美,去過4s店的人都有過感覺,嚴絲合縫的做工,明亮的車漆,舒適的座椅,自然流暢的操控,幾乎找不到產品的缺陷。西服也是一樣,工業品剛上市那種顛覆性的體驗是大部分手工品所不具備的。 工業品也緩解了產品稀缺的狀況,使得大部分人都不缺衣服,解決了手工業主導時期產量不足的問題。這個現象全世界都一樣,歐洲手工坊曾經也被機器工業排擠的步履艱難。後來的邏輯就是審美疲勞,工業品不太講服務,它不是為你一個人做的。後來歐洲人面對日本的工業狂潮時,感覺還是自己國家幾百年積累的手工業才能找到出路。手工定製的本質是一種服務,裁縫技術的服務。技術的傳播和培養的緩慢的,它只能是小範圍的,掙不了多少錢的。西方手工家族在被資本收購之前,估計也就是個小業主,遠遠達不到富貴的程度。工業品那種為利潤而生,產量無限擴大,把消費者標準模式化,服務缺乏內容缺點使得高端消費人群越來越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