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沒有自己的奢侈品牌?

中國為什麼沒有自己的奢侈品牌?

中國輕工業很發達的,箱包、皮具、服裝的產量世界第一,但就是沒有自己的奢侈品。

國人富裕之後,對奢侈品趨之若鶩,大把銀子流向奢侈品牌,財力不濟就買個高仿的,也要跨入奢侈品消費群體。以我們古國五千年曆史底蘊,十幾億國人的聰明才智,就做不出個好包包嗎?就做不出綢緞似的羊絨面料?就做不出工藝西服?看來成就奢侈品的並不是你擁有多少物質資源和智力資源,中國明代的瓷器和絲綢傳到西方以後,就是作為奢侈品登堂入室,使得西方貴族愛不釋手。

奢侈品沒什麼神秘的,它無非是一種把產品做到極致的工匠精神。就拿傑尼亞來說吧,它是以羊絨起家的。羊絨是一種非常難打理的原材料,羊毛下面緊貼皮膚的一層絨毛,輕盈到可以隨風飄散、漂浮在空氣中。而那幫傑尼亞匠人把它紡紗成線。紗線細到什麼程度?一克紗線可以有250米長,並且久折不斷;匠人們在紗線中加入絲綢和黃金,使得面料手感光滑,有著素雅暗淡的光澤。

傑尼亞裁縫把西服當藝術品來做,設備先進偏偏不用,寧可退回到農耕時代,一針一線,一套衣服用時一個禮拜,並且穿插著反覆的試衣和修改。這樣的費盡周折價值在哪裡?比機器生產的更加標準嗎?

在於他們尊重人體。西裝的精髓就在於高度的覆體,前胸、肩胛骨、後背、是人體曲線最複雜的地方,相當於人體是模具,西服上身要曲線吻合,而腰部以下可以呈飄逸的狀態,手工定製的價值就在這裡。

西方人的工匠精神已經達到偏執的程度,連汽車這個完全大工業的產品,也要手工打製。國人的理解,汽車手工是因為可以降低成本,省下了建造流水線的費用。這樣的理解完全解釋了中國人為什麼整不出精緻到完美的產品。

中國為什麼沒有自己的奢侈品牌?布里奧尼是意大利的高端西服品牌,它不像傑尼亞以面料起家,並且擴展到成衣。他開始就是個高級裁縫,只不過生產方式做了變革,傳統定製是手工裁縫一個人完成的,西服有幾百道工序,一個人獨立完成是有難度的,技藝精湛的質量有保證,從業時間短,技藝不嫻熟的匠人做出的成品難免有瑕疵。布里奧尼把整個西服流程分解成幾十道獨立的工序,每個工序安排一個裁縫手工完成,每人只專注一道工序,這樣質量就可以得到保證。它比作坊更高一級,叫做工廠手工業,是馬克思反覆分析的一種生產方式。即保留了手工的精美,又避免了手工製品的不標準,產量也能得到保證。而這樣生產是有難度的,它不像大工業,人只要把機器伺候好就行了,需要每個工序制定方法和標準,並且針對性的培訓。所以布里奧尼有自己的裁縫學校。這些都是前期心血和投入,自家的手藝要傳承給沒有血緣關係的陌生人,實際上是貢獻給社會,這在中國社會只能是個笑話。

裁縫們把手藝的傳承作為考慮問題的出發點,這表現出他們尊重歷史的心態。如果把絲綢和瓷器的手藝繼續優化和傳承,那麼中國在奢侈品屆肯定有自己的地位。一個民族幾百年堅持不懈的造那麼幾種東西,不出奢侈品才怪。

中國為什麼沒有自己的奢侈品牌?路易威登把箱包做到使人膜拜的程度,以至於消費者看人家的畫冊還要戴上白手套。箱包有什麼了不起的,不是顧客是上帝嗎?

作為消費者首先要表現出對人家商品的尊重,人家才接待你,和你洽談。對產品的尊重就是對手藝的尊重、就是對工匠的尊重、對一個手工行業幾百年精益求精勞動的尊重,奢侈品就是這樣來的。路易威登有很多人性到極致的設計,做箱包的給用箱包的人已經考慮到無以復加的程度,衣服在皮箱裡面是掛著的,而不是疊著的;裝酒的皮箱放著一直紅酒和兩隻酒杯,打開既能飲用;書箱裡面隱藏著一個摺疊的書桌,即使在野外打開箱子都能伏案寫作;放梳妝品的箱子裡面打開是一面鏡子,然後是一層層的抽匣,抽匣裡面設計有不同的格擋;去賭場娛樂一把有特製的籌碼箱,方便舒服的抓取等等。

對手藝的專注和熱愛,是西方工匠的顯著的特點。我沒有去過西方。不知道西方有沒有職業的貴賤之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