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銀行搞得像居委會,要當業內“海底撈”

不過,如果有地方,它能搞得像娛樂場所、社區中心,可以免費上上網、讀讀書報、喝喝咖啡聊聊天,有人幫我拿拿快遞、幫我們家交交水電煤,順便在網端或移動端像個超市那樣選選理財產品,並和金融顧問談談投資想法的話…… 好吧,說不定我可以考慮再去去銀行。

至於這家銀行自稱為“全世界最偉大的銀行”嘛,唉,我只能說,這些老外一定沒見識過咱們國家的新金融發展。

不信你們可以去問我老闆,她姓夏;

再不然你們可以去問我爸,他姓馬。

“歡迎來到世界上最偉大的銀行!”是美國安快銀行在每個網點背景牆上的標語,也是每位銀行員工接聽電話時所說的第一句話。

有家銀行搞得像居委會,要當業內“海底撈”

它之所以有底氣說自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銀行,是因為在2008年的金融危機中,美國境內數千家銀行倒閉或被兼併,可它卻通過自己幾十年的金融服務創新實踐,一路逆襲,擴張到擁有數百個網點,成為美國社區最佳銀行代表。

與此同時,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當幾乎所有的銀行都認為網點擴張到最後是死路一條,繼而紛紛尋求提升通過電子銀行服務客戶的能力的時候,雷·戴維斯卻反其道而行之,他斷定銀行網點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為銀行業務是要依靠客戶關係才能發展的。

那麼,安快銀行究竟和普通銀行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

明明是個銀行,偏偏整的像居委會!

在我們的傳統觀念當中,銀行員工與客戶之間總有一道無形的屏障,員工在櫃檯玻璃窗裡辦業務,客戶在外面排隊,彼此之間的空間和心理距離都很大。

為了拉近客戶和銀行之間的距離,雷·戴維斯研究起了受到許多客戶喜愛的星巴克的模式。

雷·戴維斯認為人們喜愛星巴克,是因為星巴克不僅僅只是一家提供咖啡和飲料的咖啡館,更是一個供顧客與新老朋友一起消磨空閒時間的、能夠讓顧客產生歸屬感的“空間”。

因此,安快銀行也將自己的支行定位為其所在社區的中心——一個公眾娛樂和社交的場所,人們休閒時的好去處。

在安快銀行,傳統的桌子被挪走了,取而代之的是走來走去與客戶交流的銀行員工;店內設有可免費上網的電腦,一部可直接與首席執行官連線的客戶電話,供人們讀報的專區,還免費提供安快銀行自己定製的本地烘焙咖啡,並且安快銀行把它開放給其所在的社區,希望可以成為社區居民“自己的空間”。

有家銀行搞得像居委會,要當業內“海底撈”

另外,傳統銀行網點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在於銀行所銷售的是無形的金融產品,無法讓客戶像在百貨商店一樣隨意挑選和試用產品。

為此,安快銀行又借鑑了世界一流零售商——Nordstrom的商品陳設和店內服務方面的經驗。

有家銀行搞得像居委會,要當業內“海底撈”

例如,為了推銷住房按揭貸款產品,安快銀行在網點內放置了一部梯子和一堆刷子及油漆桶,說明他們的按揭貸款服務不僅能幫客戶買下房子,此外,如果顧客有需要,他們還能幫忙客戶裝修房子。

這樣新奇的銀行零售商店果然獲得了很大的成功。社區居民們聽說有這樣一家銀行紛紛來一探新奇,他們瀏覽和諮詢各種服務與產品,並被銀行舒適的環境與人性化的服務所吸引。

不久,客戶和社區成員都開始在安快銀行的商店舉辦活動。通過這樣的方式,在電子銀行大行其道時,安快銀行的零售網點也開始星羅棋佈起來,並在1998年成功上市。

銀行業的“海底撈”

為了讓客戶來銀行能夠不僅體驗到優秀的金融服務,還能夠享受更好的生活,安快銀行就和中國的“海底撈”一樣幾乎將服務創新做到了極致。

比如,銀行發現當地居民們喜愛音樂,就專設了一個活動小組,聆聽了上百首當地音樂工作者的作品後,與有潛力的音樂家合作,將他們的作品放在銀行音樂的網站,供客戶試聽和下載。遇到客戶生日或其他節日的時候,他們就將客戶喜歡的音樂製作成CD作為禮物寄送。

另外,安快銀行還與微軟公司進行了合作,採用信息化手段為客戶節約時間。比如:當顧客進入銀行時,新技術可以讓顧客攜帶的手機向銀行發出顧客身份識別信號,從而可以使銀行加快顧客賬務處理流程,減少顧客等候的時間。

有家銀行搞得像居委會,要當業內“海底撈”

安快銀行智慧型網點旗艦店

事實上,如果安快銀行僅僅靠的是以上的那些方法是很容易被競爭對手所模仿的。為了取得長遠且不可動搖的優勢,雷·戴維斯認為銀行必須把基本工作做好:有了具有創新性的銀行門店,再加上真正關心顧客並將自己的工作做到極致的員工,競爭者要想縮小差距就很難。因此他的結論是僱員們得變成世界上最偉大的銀行家來為世界上最偉大的銀行工作。

那麼,安快銀行的員工是如何在這家最偉大的銀行中工作的呢?

憑直覺辦事的超凡服務

在安快銀行,直覺被理解為擁有傾聽客戶或顧客的心聲、令他們驚喜或高興的行動的技能和能力。雷·戴維斯是從一次入住麗思卡爾頓酒店的愉快經歷得到的啟發,他認為被賦予權力的員工幾乎可以在不帶來任何不利影響的情況下為企業營造新的勢頭。因此安快銀行的員工如果想為顧客做一些事,直接就可以做了,不用請示。

有家銀行搞得像居委會,要當業內“海底撈”

於是,銀行員工就“大膽”地採用了各種“花式”服務手段,出奇制勝地為客戶帶來了非凡體驗。他們做的事情也因此成為了當地社區內的熱門話題。比如:

“我們的一個顧客把車鑰匙鎖進了車內,被困在我們的銀行,束手無策,當時沒有人出來幫他。我的經理扎克開車送他回家拿鑰匙,再把他帶回銀行,他很開心。”

“一位商業房地產團隊的員工參觀一位顧客的辦公室,看到筋疲力盡的全體職員正準備整個週末都加班,以趕工期。於是,這位安快員工便買來了各種精美的小吃,做了幾個‘果籃’,用安快銀行的環保購物袋打包,送給了那位顧客。”

“一個顧客在銀行的出納櫃排隊辦理業務,突然,她提到自己的生日很快就要到了,並若無其事地說,她‘不打算特別地過’。兩個店員聽到後,買了一個氣球、一個蛋糕、一張當地餐館的禮品卡,在生日當天給了她一個驚喜。顧客非常開心,激動不已,因為有人記得她的生日,她和門店員工們一道分享了那個蛋糕。”

你也可以通過視頻來了解在這家世界上最偉大的銀行中工作是怎樣的體驗(建議WIFI環境下觀看)

除了個性化的客戶服務外,安快銀行的產品部也設在了零售銀行部下的市場部內,市場部通過了解一線的產品需求來開發產品,包括產品的定價,也由他們來制定。另外,一線員工還可根據客戶情況,有權直接減免客戶超限費用、調整存款利率等。

我們能從安快銀行身上學到什麼?

安快銀行行長雷.戴維斯曾說:“我從不要求員工以銷售為導向,只要求他們提供足以令顧客驚訝的超凡服務,我也深知通過卓越的服務,員工能無所顧忌地把銷售做得更好。我從不認為銀行的企業文化是一種銷售文化,我總是說我們擁有的是服務文化,我知道,只有這種文化能帶領我們獲得更大的銷售額。”

這這種思維導向下,中國的銀行總是會給員工定一堆的業績指標:開門紅衝刺、季末衝刺、年終衝刺……弄得一年都像在跑馬拉松似的,停不下來。結果員工一年幹得比一年累,天天都想著辭職算了。

每次出了一款新產品,銀行也不會顧忌客戶是不是有相關需求,就讓員工在朋友圈發一堆產品信息,甚至還群發給客戶,造成了客戶的膩煩心理。

培訓員工,往往也只是教一堆的營銷話術,好像只要對著所有客戶說這些話都能夠成功似的,不成功的話只能歸咎於員工的不努力。結果那些所謂的一句話營銷從來沒有成功過,還總是被督導,被領導數落能力欠缺。

在安快銀行,靠的不是業績指標來激勵員工,而是由每年40小時的帶薪志願者服務項目來激勵自己的員工。這種方法不僅得到了社區客戶的廣泛認可,也讓大家在平日的工作充滿正能量。

員工的培訓也很多樣化,銀行會組織員工去 Nordstrom 或者 Ritz-Carlton Hotel 接受統一的培訓,讓員工學習頂級酒店和零售商店服務客戶的理念和技巧;員工也必須接受自家企業大學的培訓,提高幫助客戶解除所有關於金融產品疑惑的能力。

我們可以發現,安快銀行之所以能夠在銀行業競爭異常激烈的美國異軍突起,靠的就是跳出銀行傳統的思維模式,它突破了銀行業運作的傳統框架,主動向其他行業的標杆企業學習,而不侷限於向同行業的成功者學習。

正如安快銀行的廣告語所描述的:

Umpqua Bank,Not a Bank

安快銀行,不僅是銀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