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嶽霖是他的恩師,他16歲就出版學術譯著,是李敖一生最感激之人

金嶽霖一生天真浪漫,率性而行。他總是按自己的志趣去生活,去做事。在情感方面,他終生未娶,卻愛了林徽因一生。他不愛做官,但愛好交友。可以說他的一生都是跟朋友們一起度過的。  

金嶽霖性情溫和敦厚,待人熱情,總是不遺餘力地幫助別人。殷海光的成功很大一部分的原因都是源於他的幫助。  

那時的殷海光還是一名籍籍無名的中學生,對邏輯學情有獨鍾。他在讀了金嶽霖的文章後,產生了和這位教授“討論”邏輯的想法。他直截了當地給金嶽霖寫了一封信,在信中說了自己對於邏輯的一些看法,並向這位教授請教。 

金嶽霖是他的恩師,他16歲就出版學術譯著,是李敖一生最感激之人

作為一名很有威望的名教授,金嶽霖對這個中學生非但沒有不屑一顧,反而非常熱情地回了信,在信中,金嶽霖“告訴他,有哪些書,可以寄來借給他讀。”這種做法對於還是中學生的殷海光起了非常大的激勵作用。年僅十六歲的殷海光以一己之力翻譯了一本四百多頁的《邏輯基本》。  

殷海光高中畢業後,打算去北平求學,然而家境困難,生活和學習費用無著落。這時候,他又一次寫信向金嶽霖求助。金嶽霖為此找到張東蓀,希望張東蓀能為殷海光安排一份工作,以便殷海光能夠邊讀書邊掙錢。對於一個自己素未謀面的青年,金嶽霖真的是非常熱心的,他的理由只有一個,“一個青年要學問總是好事。”  

金嶽霖是他的恩師,他16歲就出版學術譯著,是李敖一生最感激之人

殷海光到達北平後,張東蓀的允諾卻落空了,這時金嶽霖負責起了殷海光的全部生活費用。不僅如此,他們還約定,每週他們見面一次,一邊吃飯,一邊談學問。  

此時的殷海光,從與金嶽霖“討論”的中學生變成了他的弟子。他們的說話風格大為不同。金嶽霖與人談話總是“如果這樣,那會怎樣”,又或者是“或者……”“可能……”殷海光卻是盛氣凌人,說話喜歡用“我認為一定如何”之類的語氣。然而這並不影響他們之間的師生情誼。  

金嶽霖是他的恩師,他16歲就出版學術譯著,是李敖一生最感激之人

跟隨著金嶽霖,殷海光在那一段時間裡結識了許多北平學術界的名流。這對於一個青年的成長是多麼的難得啊!  

因為遇到了金嶽霖這樣的恩師,殷海光的成長很快,到了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殷海光已經是臺灣最負盛名的政論家了。不僅如此,殷海光還培養出了像李敖、陳鼓應這樣蜚聲海內外的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