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總四處求學 員工深夜加班

國內龍頭企業的勤奮努力讓學者折服

5月10日是國務院批准設立“中國品牌日”後的第二個慶典日,當日由中國製造網發起並主辦的“中國品牌日主題峰會暨2018中國製造之美年度評選啟動儀式”在南京舉辦。眾多製造行業大咖參加了此次主題峰會,聚焦中國品牌的發展之路。

老總四處求學 員工深夜加班

從“製造”到“智造”

2017年4月24日,國務院發文將每年的5月10日設立為“中國品牌日”,標誌著“發揮品牌引領作用”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在新經濟浪潮下,中小製造企業正設計和製造出更多的優秀中國產品,從“製造”轉變到“智造”,完成從“大”到“強”的跨越。

事實上,將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也不失為一種“智造”。“譚木匠26年只做一把梳子,產品線沒有擴充,經濟模式也是比較單一,就是自己研發、生產到銷售。”譚木匠投資者關係經理譚堯稱,2009年公司在港交所掛牌上市,在上市公司體系中譚木匠其實非常小,“人家是大象、老虎那麼大,我們就像一隻小螞蟻,但我們希望我們這隻小螞蟻是健康、可愛、有趣的。”

企業家學習精神讓人敬佩

在活動現場,原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吳曉波教授也感慨,中國製造目前正處於從追趕到超越的階段,從國內各個領先公司身上可以看到,它們的生產力遠遠超過西方,那種勤奮、努力的程度更是截然不同。他提到,最近有媒體跑到杭州高新區觀察高科技企業的下班時間,阿里巴巴、網易、華為等公司員工深夜都在加班,那幾棟大樓有的晚上11點以後才熄燈。

企業家為了提升自身管理能力,熱愛學習的那股勁頭也是令人折服。“20多年來,南京、杭州不少企業家都會在週末飛往北京,自費參加北大、清華、人大的學習培訓,每個人都行色匆匆,拎著知名學府的學習袋”,吳曉波笑言。

中國企業對於吸引“外腦”同樣是不遺餘力、不惜重金。滕俊楷透露,這幾年萬事利引進了很多高端人才,特別是2014年把愛馬仕的總裁給挖過來了。他在愛馬仕工作了二十多年時間,對奢侈品運營有很深的造詣。在滕俊楷看來,這次人才引進對公司幫助非常大,奢侈品的核心是奢侈品精神,就是對於產品品質的極致追求,這也要求生產線的工人要以藝術家來看待,生產的每個產品都是都是藝術品。

逃離規模生產的牢籠

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研發的投入總量已經接近整個歐盟的總量,今年將超過歐盟研發的總量。而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的研發投入總量僅佔美國的7%左右,現在已經增長到美國的80%左右,這一增長速度相當迅猛。

作為中國經濟的觀察者,吳曉波一直堅信“中國製造”的巨大潛力,他在現場談到:“實現創新驅動的供給側新結構是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關鍵,中國已經有1億人左右的中產階層,這一正在迅速擴大的消費群的增長將帶來品質需求的增長。中國社會基於小康水平之上的高品質需求還沒有真正爆發,這個爆發需要的是擁有高品質的產品和良好美譽度的品牌,這也為優秀企業帶來重大機遇。”

他認為,中國製造未來的發展窗口,一是製造向服務延伸,二是向平臺轉型。就以傳統的汽車行業來看,目前整個理念完全不一樣,共享汽車、汽車社交、“互聯網+”等新名詞紛至沓來,豐田更是正式宣告:豐田公司再也不是汽車公司,而是移動服務的公司。

曾作為主創參與2008奧運火炬設計的業內大咖李鳳朗也主張中國製造業應該從規模生產的牢籠中逃離出來,把主體轉移到對美好生活的演繹和記錄上,創造一個有清晰理念和識別特徵的品牌。

那麼,創新設計後的中國品牌是什麼樣的?2018iF大獎唯一大陸評委周佚在現場提醒:“產品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力,企業想要塑造自身的價值,就要學會去發現消費者需求、合理定義產品,賦予產品以蓬勃的‘生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