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億鈔票躺在賬上,利息卻沒幾個子!上市公司市值玩尷尬了!

賬上躺著幾十億的貨幣資金,利息收入少得可憐,股權質押率又很高,這樣的企業在A股中有不少。隨著創業板明星企業三聚環保(300072)被質疑“逼停”,類似的公司開始被機構投資者打上問號。

業績騰飛邏輯被質疑

本週一晚間,自媒體風雲市值稱,三聚環保自2010年上市以來,營業收入從當年的4.3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224.8億元,對應營業利潤從0.7億增長到28.3億元,市值高達510億元。但業績騰飛的邏輯是:股權質押—金融槓桿—客戶投產—訂單收入—利潤增長—股價上漲—股權質押。

此外,公司賬面資金看著熱鬧,理財收益和利息收入並不多,跟賬上貨幣資金不匹配。2015年理財收益只有100萬元,2016年和2017年的理財收益完全為零,利息收入分別為916萬、1264萬、1994萬元,而這三年中,四季度末的平均貨幣資金餘額分別是20.84億、41.54億、53.11億元。

該自媒體分析,真正有錢的公司都會做現金管理,至少會做短期理財,三聚環保幾十億資金基本都做活期存款,幾乎沒什麼理財收益,不得不令人心生疑竇。進而推測,2017年已經出現問題的幾家公司都是賬上有大量現金但理財收益為零,如保千里、龍力生物、神霧環保等。

繼週二早盤因為擬披露重大事項臨停之後,三聚環保在晚間發佈《關於核實媒體報道的停牌公告》,對部分質疑進行了初步核實,並表示因報道涉及的內容及客戶較多,核實尚需時間,股票已於5月29日起停牌,預計6月4日復牌。

幾十億貨幣資金卻不見利息

wind數據顯示,目前滬深兩市有可比數據的3487只股票中,2017年年報中顯示貨幣資金超過50億元的公司有290家。按照銀行最低的活期利率0.3%保守計算,全年公司利息收入也有1500萬元。“賬上如果真有50億貨幣資金完全做活期,概率太低了,就算做做短期定存,全年利息上億不費勁。”上述會計師表示。

“並不能說企業貨幣資金多利息少就有問題,還要綜合考慮其他因素,比方是不是做到其他科目中去了,比方年末的貨幣資金和日常的平均貨幣資金是不是差距特別大等等。”上述會計師人士稱,問題大的主要還是存在於質押比例高的企業中。

王亞偉持股五年翻了6倍

三聚環保之所以引發機構投資者的熱議,除了因為其是創業板明星股外,很大程度上還因為其和股市大佬王亞偉的密切關係。自2013年首次躋身三聚環保十大股東名單後,王亞偉便一直重倉持有該股,至今已持有了5年。

今年以來,公司股價表現一直不理想,該股最高價為40.20元(1月30日),最低價為25.48元(4月18日),有57.77%的振幅。但4月17日早間,三聚環保董秘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對“王亞偉旗下基金清倉三聚環保”進行澄清時表示,“截至4月15日得到的股東數據,千合資本旗下基金沒有減倉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