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狀元——盤點出自南充的狀元郎

南充作為一個千年古城,自古以來就不缺乏精兵強將、文人騷客。但是說起自古以來,我們南充人十年寒窗苦讀,金榜題名,高中狀元的優秀傑出學子們也大有人在啊。在古代,要想當狀元,那可是要經過皇帝的親自監考——殿試,得到得到第一名才能成為一名狀元,殿試往往三年才舉行一次,也就是說,要想當狀元就是要當三年全國考生的第一名,這難度簡直太大了。

自從隋朝有了科舉制度以來,南充在接下里的朝代走出來的狀元有許多,就讓小報童來盤點一下:

一、唐代尹氏兄弟狀元:(尹樞、尹極)

唐德宗貞元七年(791年),閬州(今閬中)士子年逾七十的尹樞奪得辛未科進士頭名。尹樞奪冠轟動長安,一則他參加了40年的科舉應試,此次終於一雪前恥;二則他效仿毛遂自薦,“狀元非老夫不可”,得到主考官杜黃裳的認可,遂脫穎而出。22年後,唐憲宗元和八年(813年),尹樞之弟尹極再中狀元。閬州尹氏名滿天下,時稱兄弟二人“梧桐雙鳳”。

高中狀元——盤點出自南充的狀元郎

高中狀元——盤點出自南充的狀元郎

二、宋代陳氏三狀元:陳堯叟、陳堯佐、陳堯諮

陳氏三狀元是指北宋年間,閬中市下轄的南部縣(今南部縣大橋鎮)陳省華(官至尚書)的3個兒子中陳堯叟、陳堯佐、陳堯諮三兄弟,分別有兩人中了文狀元,一人中了武狀元,歷史上稱這三兄弟為“陳氏三狀元”。由於當時的新井屬保寧府管轄,今天閬中市的三陳街就是以這三兄弟的事蹟而名留千秋的。在南部也留下了金魚溪、金玉橋、狀元橋、三元街等美名軼事。

高中狀元——盤點出自南充的狀元郎

三。宋代狀元李協恭

李協恭,儀隴縣舊縣壩(今屬銅鼓鄉)人。 宋太宗雍初 , 協恭赴京考試,名壓通場,奪得狀元。功成名就,奉旨回鄉省親。四處尋訪,不想其母早於十年前病逝於觀音庵中。母親墓地,野草萋萋。為報母親生育之恩,便在觀音庵側建“報恩寺”一座(今觀紫場南十里處),遵制在觀紫場南二里許的大石坎下大路旁立一高大的石碑(高一丈七尺),上書“宋狀元李協恭故里”。“高碑埡”由此得名。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儀隴試院建成後,將東起金粟書院(今金城小學)至龍王祠(原縣委大門處)前,命名狀元街。

高中狀元——盤點出自南充的狀元郎

自古以來,有多少寒門學子,為了求得功名,十年寒窗苦讀,而我們所說的狀元就是古代科舉制度所能取得的最好考試成績,而我們在南充竟然出了如此多的狀元郎。這也可以說是我們南充人的一大驕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