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的沉澱與昇華,品悟儒者的五大智慧結晶,句句都受益終生!

  • 點擊右上角【關注】微課知識共享頭條號,私信回覆“微課”
    ,贈送您國學課堂全網精品微課(定期更新)~

千年的沉澱與昇華,品悟儒者的五大智慧結晶,句句都受益終生!

千年的沉澱與昇華,品悟儒者的五大智慧結晶,句句都受益終生!

智慧結晶一:懂知行合一,方可有得

儒者非常強調以天為則,以史為鑑,這就是要奉天法古。以天為則就是要效仿自然,順從自然。對於自然,對於天地萬物,我們必須按照其自身的規律去理解它,而不應該根據自己的主觀願望去隨意地改變它。這不僅僅是道家的思想,也是儒家的思想。

知天命、知天意、知天道,也就是知道自己的歷史使命,即歷史使命感,從而順應既定的條件、背景和憑藉,乘勢而為,百折不撓地向著命定的方向前行,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

你學問再廣博,如果不能把握知識的要領,那做這學問也是沒用的。但是你能夠把握它的精神要點,又不如你去實實在在地做。“知”必須要落實到“行”,落實到“行”才是最重要的。

千年的沉澱與昇華,品悟儒者的五大智慧結晶,句句都受益終生!

智慧結晶二:調整心態,不過分求完美

“內聖”就是自己的修養要高,那麼怎樣提高修養呢?就是以君子為榜樣來要求自己。但是,僅僅提高內在的道德、修養是不夠的,還必須強調“外王”。“外王”就是所謂的“事功”,即不僅要有內心高明的修養,還要把它運用到現實的生活中去,並做出成績來。

希望能完美的解決問題或事情,是人的一種正常心態,對此無需擔心。但,過度苛求完美,而不考慮自己的能力和實際情況,就屬於一種病態的完美主義心理。俗話說:金無足金、人無完人。因此,過分追求完美,豈不是庸人自擾?

如果做任何事情,都過度苛求完美,而不考慮自己的能力和實際情況,一旦不能達到,就鬱鬱寡歡、頻頻苛責自己或他人,就屬於一種病態的完美主義心理。

要正確評價自己的能力以及客觀環境,制定合理的目標和計劃,注意追求的目標不要過高。

千年的沉澱與昇華,品悟儒者的五大智慧結晶,句句都受益終生!

智慧結晶三:和而不同,要懂得包容

同自然不用合了,不同才需要合,但合不是融合,而是結合,二者區別在於融合後為一體,而結合才是真正的合而不同。合而不同,表示一種接受,即我的觀點雖不同於你,但認同你提出不同看法的權利,從而彼此相“合”,而不至於互相詆辱,甚至大打出手。就像水與油同時“合”於一個杯子中,相互“禮讓”一個在上一個在下,但並不相融。

我和你關係好,敬重你的人品,但不代表我一定要同意你的主張。我反對你的理念、方法和手段,並不意味著對你個人道德品質的否定。待人做事有原則、有分寸、有底線。這,才是君子。

千年的沉澱與昇華,品悟儒者的五大智慧結晶,句句都受益終生!

智慧結晶四:惟寬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載物

道不可以忘,怨不可以記。這樣,情緒經常保留在積極層面,你心的器量便是海量,能真正走向寬容的境界。寬容是心靈上的一種默契和認知,它需要器量,寬容是心胸的寬闊,正謂“惟寬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載物”。在社會轉型期,各種社會價值發生碰撞在所難免,在凡民之間有的因雞毛蒜皮小事發生衝突,有的竟致釀成悲劇,事後才後悔不已。

只要不是原則問題,沒有什麼不可商量的,該妥協的就妥協,該退讓的就退讓,從某種意義上說,人的交往也是寬容藝術的恰當運用。

千年的沉澱與昇華,品悟儒者的五大智慧結晶,句句都受益終生!

智慧結晶五:中庸處世,才是人生大道

中庸並不是不辨是非、不講原則、調和矛盾、一團和氣,或保守固執、不前不進、甘居中游,而是教育人們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自我監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理想人格,達到至善、至仁、至誠、至道、至德、至聖、合外內之道的理想人物,是為人處世的基本方法,也是實現“和諧”的基本途徑。

此外,中國的養生學受儒者學說的影響,也以中庸為重要的指導原則。如喜、怒、憂、思、悲、恐、驚本來是人的正常生理活動,然而七情過度,也會物極必反,導致疾病甚至暴亡。

凡事皆有度,必須適可而止,急功近利,欲速則不達,超過一定限度就會適得其反。在快節奏的社會中,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態,合理安排工作、學習和休息,勞逸結合,學會放鬆,忙中偷閒,懂得休養生息,並不斷消除負面思想情緒,才能在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的同時保持身心的健康。

—— END ——

  • 歡迎關注【微課知識共享】頭條號,一起升級知識系統~歡迎大家交流探討!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