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讀了《增廣》會說話”?

  • 點擊右上角【關注】微課知識共享頭條號,私信回覆“微課”
    ,贈送您國學課堂全網精品微課(定期更新)~

為什麼說“讀了《增廣》會說話”?

《增廣》即《增廣賢文》,是中國古代兒童啟蒙書目。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書名最早見之於明代萬曆年間的戲曲《牡丹亭》,據此可推知此書最遲寫成於萬曆年間。後來,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改成現在這個模樣,稱《增廣昔時於賢文》,通稱《增廣賢文》。作者一直未見任何書載,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間儒生周希陶曾進行過重訂,很可能是民間創作的結晶。

《增廣》從表面上看似乎雜亂無章,但只要認真通讀全書,不難發現有其內在的邏輯。該書對人性的認識以“性本惡”為前提,以冷峻的目光洞察社會人生、親情冷暖:“貧居鬧世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敬有錢人”“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山中有直樹,世上無直人”“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入山不怕傷人虎,只怕人情兩面刀”,等等。

《增廣》把社會諸多方面的陰暗現象高度概括,冷冰冰地陳列在讀者面前。其絕大多數句子都來自經史子集、詩詞曲賦、戲劇小說以及文人雜記,其思想觀念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儒釋道各家經典,從廣義上來說,它是雅俗共賞的“經”的普及本。不需講解就能讀懂,通過讀《增廣》同樣能領會到經文的思想觀念和人生智慧。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