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來北京幫子女帶孩子的“老漂族”?

侖枘D6mu3414

看了這個問題我忍不住想回答一下,因為我女兒正準備去北京工作,不久的將來自己可能成為“老漂族”中的一名。



在兒女的眼裡父母來北京帶孩子天經地義,一是自己工作忙,經常加班加點,與孩子相處的時間相對少,父母帶孩子大可放心,另外父母有文化對幼兒的教育也有幫助。二是來京工作時間不長,買房還貸壓力大。父母來幫帶孩子,自己可騰出更多的精力赴在工作上,加薪升職機會更多,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可節約大筆保姆費用。

在父母眼裡幫兒女帶孩子也是天經地義,義不容辭的責任。祖祖輩輩都是這樣過來的,兒女永遠放在第一位,同時也以能幫到兒女為榮。

事實上,當踏上老漂族生活的征途,這些50、60歲的人群就揹負著諸多不適和孤獨。下面已我們這些50多歲退休女人為例:



1.長期與老公分居

50多歲的退休女人來京幫兒女帶孩子,註定要與老公分開,因為老公仍在工作。且不說自己因少了老公的陪伴會更加孤獨,老公因少了自己的照顧冷暖會不會自知?老夫妻兩頭牽掛。特別是老公生個病什麼的,這邊急得團團轉。

2.生活變得單調無趣

原來的退休生活十分豐富,健身跳舞旅遊每天過得很充實,各種群活動層出不窮,人也顯得年輕。來京帶孩子每天重複著買菜、做飯、哄孩子、搞衛生相同的事情,沒有組織,沒有興趣相投的同伴。除了孫子就沒有其它交流的話題。

3.免費的保姆

其實,幫兒女帶孩子就是一個免費的保姆,孩子工作忙什麼都要做,也沒有更多與兒女交流的機會。有時做得不如兒女的意,一樣受到兒女的責備。有誤解和委屈只有獨自承受,也不想給遠方的老公添亂和擔憂。

4.最黃金的退休生活沒了

自國家頒佈二孩政策以來,年輕人自然會好好享用這一政策。生二胎的越來越多,而當我們帶大孫子上了學,終於舒了一口氣,以為可以迴歸自己的生活時,殊不知第二胎又要降臨,這樣帶孫的日子又開始了,徹底淹沒了自己的愛好興趣,整個黃金退休生活全部奉獻給帶孫。等十年後不再要帶孫了,發現自己真正老了,走不動了,只剩下病肢弱體,中國老人年的悲哀!



當然不可否認,帶孫自有帶孫的樂趣,他(她)的一聲稚氣的"奶奶”,早已將你全部的付出溶化……。即使再苦再累,你仍然心甘情願,這就是中國式的奶奶外婆!


漫鏡頭

  “老漂族”是指為照顧第三代而遠離家鄉、來到陌生大城市的父母。由於現如今有許多年輕人離開故鄉到外地闖未來,父母便跟著他們“漂”晚年,重點是帶孩子,這樣一個老年群體被稱為“老漂族”。

 要知道在大城市請月嫂要多少錢,在北京等大城市,專業點的月嫂要8000-10000元,如果是高級點的月嫂則要達到2-3萬元。父母來幫著帶孩子,可以省下一筆不小的請月嫂和保姆的費用,這對於工薪階層來說,可以大大減輕生活壓力,可以安下心來全心工作,創造更好地工作成績,獲得更高收入和職位提升。同時,父母過來可以經常見到孫兒,可以緩解對孫兒的思念之苦,弄孫為樂,頤養天年,確實不失為一件美事。

   但是對於這些老漂一族來說,也有許多煩惱。首先,思鄉之苦,特別是背景離鄉的人,遠離了自己原來的老屋子、老鄰居們,遠離了自己的土地,思鄉之苦的心病,如果老人不能及時調整,那麼可能會給自己的身體健康帶來的隱患。其次,與已婚的子女生活在一起,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差異,長期的相處中會有很多問題,平時偶爾回趟家,這些矛盾都會被暫時壓抑。但是長期相處中,問題和矛盾就會逐步凸顯,如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一項最新調查顯示,在300名50歲以上從外地來武漢市投奔兒女的“老漂族”中,65.2%的老人認為子女對他們的重視不夠,42.3%的老人對家庭生活不滿意,79.2%的老人感覺很孤獨。此外,64.7%的老人“在家獨處”打發閒餘時間;在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後,49.7%的老人選擇了憋在心裡不說。最關鍵,老人沒有醫保,生病報銷問題不方便,但是全國醫保聯網後,總體方便了很多。但是仍然還有許多問題。


布瑞克農業數據

今年春節期間,微博上的一條短視頻讓不少家庭在歡聚之餘,多了一份思考。這個視頻以白描的手法,講述了一位山東青島籍的張阿姨在北京的生活現實:在陌生的城市,每日操持著繁忙的家務,同時也經歷著精神世界的孤獨。

“張阿姨”的身後站著一個群體,本該頤養天年的他們,為了支持兒女的事業、照顧第三代孫輩,成為了城市“老漂族”,異鄉生活的他們,在缺乏城市歸屬感的同時,更面臨著巨大的“心理空巢”。而這個群體的規模相當龐大,據國家衛計委發佈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2016》顯示,全國2.47億流動人口中,流動老人有將近1800萬,其中,專程為照顧晚輩而流動的老人比例高達43%。

“老漂族”的出現有兩個重要推力。一方面,城鎮化與人口流動大背景促使無數年輕人在城市成家立業,父輩老人投奔子女以滿足其養老需求,另一方面,在城市中打拼的年輕人無法為照看下一代付出太多時間和精力,老人緣於強烈的傳統責任倫理,願意盡最大努力減輕子輩的生活負擔,哪怕自己做出犧牲。鑑於在可預見的將來,這兩個推力還將繼續發揮作用,因此有專家預測,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二孩政策”的實施,“老漂族”群體的規模還會不斷擴大。

國人習慣安土重遷,對老年人來說,在異鄉生活的不適感只會更加濃重。在陌生城市裡的水土不服、生活方式的變化、和兒孫之間的代際衝突、鄉愁的難以排遣以及社會保障的缺乏,都會對“老漂族”構成巨大的困擾。而“老漂族”現象之所以日益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何處安放老漂族的晚年與幸福”之所以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就是因為“老漂族”並非單個家庭的個例,而是不可忽視的社會人口現象。

就此而論,“老漂族”現象及其背後的一系列問題,既關乎老年民生、民權和民意,實際也關係到社會政策和公共服務的走向。在老齡化社會已是客觀現實的背景下,如果“老漂族”養老的問題得到順利破解,中國應對老齡化無疑會從容得多。

在物質層面,“老漂族”面臨的主要問題集中在公共服務與保障覆蓋上,反映了基本公共服務欠均等。從制度來看,目前的相關公共服務與社會保障政策仍具有明顯的戶籍分割痕跡,平等服務社區內常住人口的政策理念有待進一步落實。近年來,異地就醫結算、老人投奔子女可落戶等政策在一些地方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面對“老漂族”群體迅速擴大的現實,相關措施尚需進一步推進才可滿足需求應該是一個共識。

人民日報最近有文章指出,“如何破解‘老漂族’養老難題,不僅考驗著‘異地養老’模式的健全與完善,更是社會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務改革的一道時代命題。”而要答好這道命題,顯然需要多方的努力和協作。


南方都市報

父母含辛茹苦把你們養大娶妻生子,本來他們可以好好歇歇享受他們自己的二人世界了,但還要拋家舍業不遠千里萬里的來到你們的身邊幫助你們照顧下一代,他們時時要忍受思鄉之苦拖著年邁的身體幫你們分擔家務讓你們在大城市努力打拼,可你們並沒有感恩的心總是這樣認為這是應該應分的,可你們不要忘了他們該盡的義務已經盡到了不欠你們什麼了,我也是一個做父親的也有一女一兒,女兒明年研究生就要畢業了也快結婚生子了,兒子今年大二未來他也要娶妻生子,我早就和老婆說過未來不管她們誰有了孩子堅決不管,她們有能力生就有能力養,我倆沒義務幫助她們照顧下一代,等我倆退休了好好享受二人世界把身體養的棒棒的不給子女添負擔,等到了真快走不動了就去選擇一家好的養老院,至於說我和愛人的房產和存款她們如果盡孝道等我們走了二一添作五平分,如果沒有盡到該盡的孝道對不起房子和錢你們就不要想了。


W神清氣爽

我兒子和兒媳都在北京打拼,我們老倆口在京照顧他倆和一歲半的孫女。

我們15年來京至今,各種開銷都是他們包圓,保括我倆每年幾次回家路費和其它支出。每禮拜全家都去遊玩和美食,很開心!做為老人不花一分錢總是心裡不安,於是和老伴就決定每到過年拒收小倆口一萬的紅包,反過來給孫女一個一萬的紅包。

在京相處幾年中,感到很開心,很合睦。特別有了小孫女後,才知道了什麼叫天倫之樂!只要一家人在一起,我認為到那都是家!


馬安武

每次看到“老漂族”都會心生敬意。我時常在想,到了他們這個年紀,我願意做一名“老漂族”嗎?



雖然我不在北京,但是我們小區也有很多“老漂族”,他們放棄自己年老的生活方式,捨棄生活了大半輩子的鄉村,只為減輕孩子們的負擔,意願跟隨子女背井離鄉。

帶過孩子的都知道,帶孩子是一件累還不容易見成績的工作。每天都是看似瑣碎的事,背後確實將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條的功勞。這麼繁重的任務,對於退休後的老人來說的確是不少的壓力。

除了這些,他們還要面對【心理壓力】。一、萬一帶不好,孩子埋怨。自己苦苦付出,卻換不到肯定。這是我在小區聽到最多“老漂族”們的擔憂。

二、跟隨子女來到新環境,一切都要從頭開始。重新建立生活圈,重新適應生活方式。小區的人大多數都是關門閉戶的,不像自己的家長,可以隨意串門拉家常。

三、在異鄉,老人家很難找到歸屬感,精神壓力變得越來越大。朋友說,每次母親來小住,都喜歡將旅行箱當衣櫃,衣服永遠都是放旅行箱裡,好像做好了隨時走的準備。

對於“老漂族”,子女們要感恩,多陪伴,而不是純粹地當做“保姆”。老人家幫子女帶孩子是情分,不帶是本分。

(圖片來源網絡,如侵,互刪!)


家語幼學

中國人都有一個好的傳統,叫團圓。我們這代人有工作單位的都是已獨生子女為多,現在年紀都在50多歲以上,象我今年才53歲,就退居二線了,可以不在單位上班,加上夫人也已經退休,正好兒媳婦生小孩,那我們正好在家沒事,也就一起來京幫幫他們,說實話,象我們這個年齡正處壯年,開車買萊帶小孩,特別是料理家務比他們年輕人還強,能幹就幫他們幹一點,再說,帶孫子也有我們的一份責任,也應有一份我們長輩的貢獻,閤家團圓也是我們包括兒女們在內的期待,三年來,我們在北京生活很快樂,很輕鬆,幸福感滿滿的,我和夫人從不說帶小孩累什麼的,與小孩相處不僅增進了情感,也使我們的心態變得越發年輕,經濟上的帳就不要去計較了,平常家裡的一切開支都由我們全包圓,兒子,兒媳婦也很好,每次長假都會帶我們全家出遊,當然錢自然由他們出,我們也有時回老家,車票他們早就會給我們訂好,所以,我想什麼叫享受天倫之樂?這不正是我現在的生活嗎!以前我們在家上班,兒子上大學後在北京工作,每年也只有春節回家一次,而現在子孫三代天天在一起,過得非常幸福快樂,每天都是在愉悅的心情中迎接新的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的到來!


手機用戶52507267870

我們這代人基本都是一個孩子,有了孫子如果需要給帶,在身體健康允許的情況下一定給帶。帶孩子雖然很累,但是也有很多樂趣。子女安家立業有了孩子,這是非常時期,當老人的不能袖手旁觀,幫助一下,度過這最困難的時候,孩子大了就好了。過去是爹孃在哪,哪就是家。現在孩子在哪,哪就是家。離開故土也沒問題,換個新環境,全當旅遊了。看看當地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地理風貌,自然景觀。地球都是村了,還有什麼走不出來的。放好心態,做好後勤,讓他們安心工作幹事業,不也是為了多賺錢,共同提高生活質量嗎。


老魚218591078

我同學的婆婆和公公就是因為看孩子而漂北京的。他們做飯洗衣看娃全包了,我對同學很羨慕,但同學說所有生活費都自己出,負擔大重了。別人的家只一人就搞定了,怨言太大了。

遇到這樣的,老人還一如既往地伺候這一家子,我感到他們真不容易。

年輕時辛辛苦苦地養大自己的孩子,老了還照顧好自己的孫子,還收拾家務,做一家人的保姆,不要錢還被埋怨。真讓人氣憤。

老人們真不容易,離開家,離開熟悉的地方,特別是離開自己的老夥伴,來這陌生的地方,連個一起說說的都沒有。

孤獨一直填充在生活裡。


愛書的龜龜

我的婆婆和媽媽都曾經跟著我們成為老漂族。孩子一歲之前是婆婆跟著我們在北京帶孩子。最根本原因是不想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由於生活壓力,必須夫妻倆人共同上班,又不願意把孩子留老家骨肉分離,沒有辦法老人只能一大把年紀跟著我們成為北漂。慶幸的是婆婆是個很民主的老人,我也比較尊重老人,相處一年並未出現所謂的婆媳矛盾。婆婆只管帶孩子,所有家務不需要做,週末和假期給婆婆放假,可以和相熟的老人朋友一起出去玩或者逛街,定期給婆婆零花錢,經常給婆婆買衣服。本著老人給帶孩子是情分不是本分的原則,避免婆媳矛盾,一家人也相處和睦。小區裡很多老漂族,極少沒有婆媳矛盾的,有的很過分,老人為了兒子忍氣吞聲,在北京又沒有親戚朋友,只能找同樣帶孩子的其他老人吐槽訴苦,所以經常聽到各種各樣的故事。最後想說,老漂族比北漂更不容易,沒有人這樣一大把年紀還願意背井離鄉,都是為了孩子。所以做兒女的真的需要多多體諒他們,多多理解他們。用一顆感恩的心,和睦相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