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日本海軍的河內級戰列艦,算的上是一種無畏型戰列艦嗎?

決勝彈頭

“河內”級戰列艦,算不上是無畏型戰列艦,該級艦隻能算的上是一種準無畏型戰列艦。

“河內”級戰列艦首艦“河內”號

1906年12月2日,“無畏”號戰列艦進入英國皇家海軍服役。因為“無畏”號戰列艦的設計思路和採用的技術,遠超過同時代其他戰列艦,所以大大震撼了世界各國的軍艦工程師。

建造中的“河內”號戰列艦

“無畏”號戰列艦服役的第二年,也就是1907年,日本通過“八八艦隊”的籌建方案。八八艦隊是未來舊日本海軍的艦隊核心,這個艦隊將由艦齡不滿8年(主力艦的減齡一般為25年)的8艘戰列艦,8艘戰列巡洋艦組成。在該方案下,日本國會通過了2艘新型戰列艦的建造預算,這就是“河內”級戰列艦。雖然“河內”級戰列艦的設計工作和開工時間都要比英國的“無畏”級戰列艦更晚,但是該級艦的設計,卻與“無畏”號相差甚遠。

“河內”號戰列艦

“無畏”號戰列艦,與之前的戰列艦最大區別就是,採用了“全重炮”的武器配置。在該艦上,裝備了10門305毫米45倍徑Mk X型艦炮。這10門炮,以雙聯裝形式,分裝在5座炮塔內。這樣的佈置,可以讓觀測彈著點和射擊變得較為簡單,從而提高射速和較遠距離的命中率。

而“河內”級戰列艦,雖然主炮的口徑一致,該艦裝備了12門305毫米主炮(以雙聯裝形式分裝在6個炮塔內),但是這12門炮的倍徑卻不一樣。其中,裝備在艦艏和艦艉的兩座雙聯裝炮塔,裝備的是41年式50倍徑305毫米艦炮,而裝備在艦體兩側的四座雙聯裝炮塔,裝備的卻是41年式45倍徑305毫米艦炮。因為艦炮的倍徑不同,所以無法統一計算主炮射擊距離,使得射擊變得更為複雜(倍徑不同,炮彈在炮管內受到推進藥燃氣作用時間也就不同,最終會導致兩種火炮的彈道不同)。

“河內”級戰列艦的二號艦“攝津”號

所以說,“河內”級戰列艦,在設計建造時,就已經比“無畏”號戰列艦要落後。因為這個主炮倍徑問題,所以該艦隻能算的上是一級準無畏型戰列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