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家灣“劃喜船”

傅家湾“划喜船”

紅網時刻婁底6月19日訊(作者 嚴伯霖 李曉容 )銃炮齊鳴,鼓點鏗鏘,河裡裝扮一新的“喜船”划著花樣,演著車燈戲,岸上青壯年男子表演傳統武術,信人給每位觀眾散發齋粑,吶喊聲、划槳聲、歡呼聲交雜在一起,既有好吃的、好看的,還有好玩的,今年五月初二,傅家灣的村民們用自己獨有的方式----“劃喜船”來迎接端午節的到來。

傅家湾“划喜船”

婁星區埡古村傅家灣位於孫水流域,蜿蜒而來的孫水在這裡變得平坦,形成一個灣凼,上世紀五十年代以前,這裡的村民十之七八以駕船為生,有賽龍舟的傳統。

傅家湾“划喜船”

劃喜船是流行於婁星區埡古、磨子石、高溪一帶的端陽習俗,是一種以劃龍船的形式來還願感恩的原始而古樸的民俗活動,表達了以埡古村為中心的孫水流域人們對自然的敬仰和感恩,是梅山水運文化在這一地域的特殊表現形式。

傅家湾“划喜船”

相傳,清乾隆年間,傅家灣先祖傅南嶽在湘潭河口一座破龍王廟接回一尊龍王像放在傅家祠堂敬奉,這一帶多年都風調雨順,鄉民和諧安康,特別是傅家灣的賽龍舟年年奪第一,大家都認為是龍王爺顯靈。於是,十里八鄉的鄉民都來敬拜許願,以求子嗣,求國泰民安、人壽年豐。求得子嗣的信人為感恩,便在端陽節舉行划龍舟活動,因為喜添人丁,謂之“劃喜船”。劃喜船的時候,不再以比賽為主,而是以娛樂為主,儘量讓龍王爺高興,扎喜船、唱車燈戲、耍武術、散齋粑,吸引附近十里八鄉村民參與。散齋粑就是信人帶著包子、粽子、糖果、皮蛋、茶水等到龍王殿和岸邊。

傅家湾“划喜船”

每逢農曆五月初一,當地人會按照習俗在龍王殿舉行儀式,準備雞、魚、肉三牲,祭龍王爺,師公抱著“龍王爺”,做划船驅魔動作,還要表演儺戲,觀賞性很強。

傅家湾“划喜船”

初二開始,信人們按照順序還願。首先,請神,吹吹打打、浩浩蕩蕩把“龍王爺”抬到河邊,請到船上,開始娛神娛人的“劃喜船”活動,劃完船,又把“龍王爺”請上岸,再浩浩蕩蕩吹吹打打抬到龍王殿,送神歸位,第一個感恩活動才告結束。另一個信人又重新開始感恩活動,如此反覆,最多的一天有6個還願活動,就算這樣,所有參與的人每一次都畢恭畢敬,不敢怠慢。按照規矩,所有參與觀看的人,不管來自哪裡,都是灣裡的客人,都可以在龍王殿免費吃中、晚飯。

傅家湾“划喜船”

到五月初五晚上,送“龍王爺”歸位,參與“劃喜船”活動的鄉民一起在龍王殿聚餐慶賀,總結經驗,核算賬目,表示“劃喜船”活動圓滿結束。傅家灣人以端午劃喜船而自豪。每年端午前夕,村裡的青壯年男人們無論身在何處,都會自覺回村參與“劃喜船”活動,不計報酬。村裡男女老少都會參與,走不動的也由家人攙著到河邊去。2012年,舉辦了連續5天的大型劃喜船活動,四面八方的觀眾達到2萬多人。

傅家湾“划喜船”

劃喜船活動凝聚了人心。平日裡,村民有個什麼大情小事的,族人鄰居相互分擔,大家和氣相通。辦公益活動,齊心協力,鄉風淳樸,山青水綠。近50年裡,灣裡沒人患過癌症。

傅家湾“划喜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