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的發展取決於AI以及分析驅動的網絡安全

惡意軟件攻擊所帶來的潛在服務損失正在觸動“智慧城市”建築師的神經,因為想要維持智慧城市的有效性,不僅需要確保各種設備自身的完整性,還需要對各種設備保持完全的控制力。

智慧城市的发展取决于AI以及分析驱动的网络安全

在ISACA發佈的《2018年智能城市調查報告》中,共計針對全球2000名受訪者進行了調查訪問,其中74%的受訪者表示,他們最擔心的是“勒索軟件”和“惡意軟件”攻擊;而63%的受訪者表示,其最擔心拒絕服務(DoS)攻擊。

但是,只有15%的受訪者認為,智慧城市最有能力處理這些攻擊;55%的受訪者認為,國家政府已經為此做了更好的準備。

鑑於“智慧城市”技術正在迅速成為任何現代化城市的一部分,這一調查結果著實引發了人們的高度關注和擔憂。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智慧城市中日益增加的數字化又吸引了新的關注點:舉例來說,67%的受訪者認為,民族國家惡意行為者是網絡攻擊的主力軍;而63%的受訪者也將黑客行為主義者視為一種威脅。

而在歐洲受訪群中,民族國家惡意行為者更受關注,有高達74%的受訪者稱他們最有可能成為網絡攻擊的肇事者。

網絡攻擊的威脅無處不在,而從最近的攻擊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智慧城市元素很容易受到網絡攻擊的危害。例如,在2017年6月底,勒索軟件WannaCry成功感染了美國維多利亞州的55個闖紅燈和超速監控攝像頭。

此外,在被問及哪些部門最易遭受網絡攻擊時,能源部門(71%的受訪者)略微領先通訊部門(70%)和金融服務部門(64%),佔據榜首位置。事實證明,能源、通訊以及運輸部門確實最容易成為通過自治系統(autonomous systems)獲利的攻擊者的主要目標。所謂“自治系統”即為由一個或多個網絡運營商來運行一個或多個網絡協議前綴的網絡連接組合,這些運營商往往都具有單獨的定義明確的路由策略。

為了有效應對網絡威脅,上述部門也開始加大創新力度,而且一些創新舉措已經得到了落實。例如,5月底,國家交通部長證實稱,他們將從2020年起就自動駕駛汽車的國家標準制定等方面開展合作。

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我們的城市被認定為“智能”之前,我們必須首先將這種“智慧”的態度轉移到我們所利用和管理的新技術和系統之上。

我們的智慧城市對於意圖不軌的人而言,具備許多潛在的吸引力,因此,想要發展健康的智慧城市就必須對訓練有素的安全專業人員進行必要的投資,並完善自身信息和技術基礎設施現代化,這一點至關重要。

分析驅動的安全性

許多投資者已經將目光聚焦於數據分析,及其對於提高安全性的重要作用等方面,根據Webroot公司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當受訪者被問及需要藉助什麼技術來完善其安全工作時,提及頻率最高的答案就是“先進的數據分析”。

智慧城市就像是“資源囤積庫”,裡面充斥著各種有用或無用的資源。因為有時候替代相關技術的資源短缺,就導致了“遺留技術”的出現。而這種“遺留技術”和最新解決方案混雜並存的現象又進一步導致了智慧城市網絡環境的複雜性和風險性。

很多人可能都認為,新技術或尖端科學才是智慧城市所需的,數據分析已經存在了很久,它真的能對智慧城市發揮效用嗎?事實上,使用數據分析在管理稀缺資源以及突出異常行為方面具有很好的價值,因為它可以提供可視性。

有效的數據分析能夠為城市交通、能源、規劃等多個方面提供決策依據。而眼下,其與正在快速發展的人工智能(AI)技術又相互滲透融合,彼此促進。通過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可以進一步提高可視性,進而提升分析大量網絡安全數據的響應能力。

在ISACA發佈的《2018年智能城市調查報告》中,78%的受訪者表示,基於AI技術的網絡安全對於提高智慧城市安全性和抗災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儘管只有36%的受訪者期待人工智能可以在未來5年內得到廣泛部署。

此外,政府調查可能也會為智慧城市組件的評估工作提供一些指導,澳大利亞國防部(ADF)副部長Ray Griggs在本週舉辦的參議院預算聽證會上表示,ADF聯合信息作戰部門正在評估設備和系統的“網絡價值”。

這一潛在戰略為正在進行的國防工作——通過評估和納入評估產品清單對網絡安全技術進行分類——賦予了新的面貌。儘管其列表上的技術已經完成了針對特定安全性和可用性目標的測試,但是在智慧城市和智慧設備之間所進行的類似努力可能會更具變革型,將有助於解決日益“聯網化”的城市所面臨的諸多安全問題。

為了更好地迎接即將面臨的諸多安全挑戰,智慧城市可以進一步完善其信息和技術基礎設施現代化,對訓練有素的安全專業人員進行必要的投資,並根據自身需求與私營部門進行合作以填補技術和人員空白。最後,必須認清的現實是,這些安全挑戰將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而顯示出更加危險的威脅場景。

報告下載:

http://www.isaca.org/info/smart-cities-survey/index.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