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手撕”范冰冰事件升級 真相或很快浮出水面……

這幾天,崔永元的嘴、范冰冰的稅成了大家關注的對象。

崔永元“手撕”范冰冰事件升级 真相或很快浮出水面……

拋開個人的恩怨不看,

崔永元在曝光中透露的4天6000萬元天價片酬“大小”合同、陰陽合同

讓大家看得是目瞪口呆!

而最新的消息,

據央視新聞報道,針對近日網上反映有關影視從業人員簽訂“陰陽合同”中的涉稅問題,國家稅務總局高度重視,已責成江蘇等地稅務機關依法開展調查核實。如發現違反稅收法律法規的行為,將嚴格依法處理。

不僅如此,無錫市濱湖區地稅局目前已經介入調查取證,相關情況有待後續由稅務機關權威發佈(由於范冰冰工作室在無錫)。

崔永元和范冰冰的孰是孰非,真相終於快浮出水面了!

(一)

整個事件得從5月24日說起。

因為電影《手機2》的開拍,特別是范冰冰還在片場發微博表示很愉快,

崔永元“手撕”范冰冰事件升级 真相或很快浮出水面……

這徹底惹怒了深受《手機》困擾的崔永元。

《手機》中葛優演的男主角嚴守一是一名主持人,其主持的欄目和崔永元的《實話實說》很像,於是大家將嚴多次婚內出軌行為,對號入座給了崔永元。

5月28日,崔永元通過微博發佈了幾張演藝合同照片並配文:“你不用表演,你是真爛”,

合同中有范冰冰名字,其被曝光合同約定片酬為稅後1000萬元。

崔永元“手撕”范冰冰事件升级 真相或很快浮出水面……

僅僅一天後,崔永元又再度曝范冰冰採用“大小”合同,另行約定片酬5000萬元,

兩合同共拿走片酬6000萬元,而實際上范冰冰只在片場演出4天。

崔永元“手撕”范冰冰事件升级 真相或很快浮出水面……

對此,見慣大世面的崔永元根本不帶怕的,

崔永元隨即回應:沒有保護合同秘密義務,范冰冰是公眾人物,如不服,可以“出來走兩步”,對公眾“實話實說”。

6月2日,崔永元再次爆料:“我家鏟屎官說,這就是大小合同。小的是演出200萬,大的是策劃監製748萬加90萬,再拿一麻袋現金。這還不算一線的。我家鏟屎官說,好像有個法律管這事兒。老有人通知我家鏟屎官小心安全,我也得躲好”。

崔永元“手撕”范冰冰事件升级 真相或很快浮出水面……

眾所周知,明星的收入渠道繁雜,難以像個體戶或者有些單位那樣有直接的賬務記錄,

這便給了明星和稅務部門玩捉貓貓遊戲的空間。

而這裡的大小合同,還有一個名字叫陰陽合同。

即明星與商家簽訂一份“陽合同”(大合同),這主要是給稅務等部門“準備”的,作為繳稅依據之一,

私下裡再籤一份合同,其中明星所得費用等比“陽合同”中規定的費用“要多得多”,這才是他們之間真正的合同,也即所謂“陰合同”(小合同)。

籤這樣的合同,用意很明顯,就是為了偷稅漏稅!

回到范冰冰身上,若真有崔永元爆料裡的行為,

那麼按現有的稅法粗略算一下,私下拿走的5000萬,讓當事人或涉嫌少繳千萬的稅,

崔永元“手撕”范冰冰事件升级 真相或很快浮出水面……

這還只是她演出的眾多片子中的一部,

想想都覺得瘋狂!

(二)

當然,范冰冰究竟有沒有做違法的事,

目前僅憑崔永元的一家之詞,不能完全定論。

崔永元“手撕”范冰冰事件升级 真相或很快浮出水面……

這樣的爆料,無疑揭開了影視明星在納稅和片酬方面亂象的一角。

在西方,有句諺語:人活著有兩件事情逃不掉——呼吸和繳稅。

作為高收入群體的明星,本該成為納稅的主力軍,做出示範作用,

結果,在利益驅使下,卻有不少明星想盡各種辦法,試圖逃避納稅的責任,

現實中,除了大小合同,“特別員工同樣是明星慣用的逃稅方式。

不少經紀公司把明星包裝成“特別員工”,給他們做工資表,藝人跟公司簽訂《勞務合同》,所得稅由公司負責,

作為“員工”的明星,工資表上的酬勞往往沒到稅收標準,因此無需繳稅,倒是經紀公司的部分員工經常“光榮納稅”,

明星不如經紀人工資高,你信嗎?!

與此同時,很多明星會選擇到遙遠的霍爾果斯去註冊公司,

目的也是能儘可能的少交點稅!

納稅是每個公民的義務,

作為尋常百姓,每個月工資3500元以上就得納稅,

對比之下,這些明星的收入動輒千萬級別,

本就衣食無憂的他們,卻利用自己的“神通廣大”,無所不用極其的少繳稅.......

(三)

事實上,一如崔永遠的爆料,

在未按規定繳納足額稅款的同時,往往還藏著明星天價片酬的問題!

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

一部影視作品,因為經費大都裝到了明星的腰包,

編導、剪輯、後期製作等環節只能省上再省,

這也導致如今

大家想找到一部製作精良的電視劇比登天還難,到處都是“五毛”特效!

不僅如此,為了自己的片酬能夠再多點,

很多所謂的“流量”明星,最愛乾的事,根本不是磨練演技,而是搞緋聞、走紅毯、參加綜藝節目…..

因為,頻繁的曝光率是積聚粉絲的最佳途徑,

粉絲意味著人氣,意味著會成為製片方和電視臺眼裡的香餑餑,更意味著有了“坐地起價”的資本。

於是,又一種怪象誕生拿高片酬的往往是“演啥不像啥”的,而真正有演技的卻得不到對等的待遇……

我們不否認,在市場經濟下,明星群體的收入高,是供給遠遠滿足不了需求造成的,

正如成龍曾經對此做出的回應: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然而,天價收入的背後,

若有偷稅漏稅之嫌,

再若助漲了不務正業之風、阻礙了影視行業健康發展,

那麼豈能能稱之為正常?!

希望崔永元的爆料、無錫地稅的介入,能夠讓所有的明星感受到警鐘的敲響,

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