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百脈匯於兩掌——寶寶久病體虛、盜汗的按摩療法

俗語說:“心靈手巧”,手巧首先要心靈,手要受“心”的支配。

歷代醫家都非常重視手診,對於幼兒、神經、五官、皮膚等疾,手部穴位療效比較顯著,《千金要方》中就記載有“小兒雖無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闢風寒……”。

小兒按摩具有抗感染、退熱、提高免疫力的作用。當然按摩後人體白細胞及網狀內皮系統細胞的吞噬能力也加強,在此不加贅述。

小兒保健按摩的方法大致有二種:一是全身按摩法,另一種是手穴按摩法,因“小兒百脈匯於兩掌”,尋常人家也可通過按摩寶寶手部穴位,達到預防疾病、緩解病痛的目的。

小兒百脈匯於兩掌——寶寶久病體虛、盜汗的按摩療法

針對先天不足、久病體虛的的寶寶,媽媽們可以先找準寶寶手掌部的穴位:腎經,即寶寶小指指頭,指紋面。

在給寶寶按摩前,媽媽的手需要先塗抹潤膚露,然後,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手法要輕快,每天200次-500次左右,能夠補腎益腦,對於寶寶先天不足、久病體虛、腎虛久瀉等症有明顯的療效。

記得不要反方向推,那就不是補腎經,而是清腎經了。

針對自汗、盜汗的的寶寶,媽媽們可以先找準寶寶手掌部的穴位:腎頂,即寶寶小指頂端。

媽媽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每天100次-300次左右,能夠收斂元氣、固表止汗,對於寶寶自汗、盜汗或大汗淋漓不止等症均有一定的療效。

針對目赤腫痛、高熱、呼吸氣涼,手足逆冷的寶寶,媽媽們可以先找準寶寶手掌部的穴位:腎紋,即寶寶小指第二指間關節橫紋處。

媽媽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每天100次-500次左右,能夠祛風明目、散痰結,能夠緩解寶寶目赤腫痛、熱毒內陷痰結不散所致高熱、鵝口瘡、呼吸氣涼,手足逆冷等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