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人文思想侷限,是林殊及其父的悲劇源頭,梅長蘇有超越

《琅琊榜》中梅長蘇的思想高度,遠遠超過一般的文臣武將,一個和天子敢叫板,更正樑帝的思想錯誤,天下並非君上的天下,天下為天下人之天下,這是梅長蘇的思想制高點。受其父親林燮的影響,也受到祁王蕭景禹的影響。

《琅琊榜》人文思想侷限,是林殊及其父的悲劇源頭,梅長蘇有超越

梅長蘇的江左盟,地域範圍很廣,江左十四州,是大梁境內非常重要的板塊,是主要的經濟來源,這一帶依山傍水,民生平穩。相對於當時大梁的其他地方,這裡治理得非常好。江左也就是江東,基本上就是現在的滬寧杭大板塊。

在江左盟,提倡一種人人平等自由,尊重生命的理念,沒有人可以隨意殺人。林殊化身梅長蘇,其所領導的江左盟裡主要有兩類人,一類就是赤焰舊部,這些人被視作叛軍,無法返回家鄉,在江左盟,生命可以得到保障,所以都會慕名而來。另一類人就是被當時的朝廷逼得無路可走的人,例如宮羽,例如童路,都是被高官害得來江左盟逃生的。

《琅琊榜》人文思想侷限,是林殊及其父的悲劇源頭,梅長蘇有超越

然而,在全劇的最後,梅長蘇突然脫下了自己的外衣,要回歸成林殊。林殊的職責就是保境安民。作為一代名將,作為軍事天才,林殊的想法並沒有錯,但是看梅長蘇急切地想要回到林殊身份,我們就意識到一點,林殊骨子裡的人文思想核心,那就是文死諫,武死戰。這在當時的年代是極為推崇的。

《琅琊榜》人文思想侷限,是林殊及其父的悲劇源頭,梅長蘇有超越

畢竟是皇權社會,忠誠大於一切。然而皇權本身帶來的君臣思想意識,就註定了所有悲劇的必然性。因為是梁帝一個人說了算,在梁帝感覺自己的權利受到威脅的時候,他有權利決定任何人的死。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武將戰死在沙場上,就是最好的歸宿,這種思想和皇權思想是對應的。同時又是和梅長蘇所倡導的人人平等自由,尊重生命又是矛盾的。

《琅琊榜》人文思想侷限,是林殊及其父的悲劇源頭,梅長蘇有超越

不僅僅林殊是這種思想,霓凰郡主也是這種思想,或者說當時所有人都是這種思想。即使是言侯,一個有著邦交天才的名門之後,他所謂的口才和能力,最終不是為實現國際化邦交為目的,而是為了瓦解敵人的聯盟,拖延時間,給自己的軍隊製造機會,還是靠武力治理天下。就像全劇最初所說,以軍武治國。既然以軍武治國,而後平天下,又何來天下人之天下呢!所以說或梅長蘇的思想遠遠高於林殊的思想。

《琅琊榜》人文思想侷限,是林殊及其父的悲劇源頭,梅長蘇有超越

這些人文思想的侷限,導致了皇權的壟斷,導致了臣民的愚忠,也導致君上的有失。作為一代帝王,梁帝深有感觸,對各方勢力,不採取措施不行,採取措施被視為多疑,嚴厲打擊被視為無情。畢竟沒有好的監督管理制度,梁帝也只是一個人,不是機器,總有誤判的時候,一旦誤判,又變成了千古罪人。

《琅琊榜》人文思想侷限,是林殊及其父的悲劇源頭,梅長蘇有超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