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7.87公斤!平度小麥單產創青島市最高記錄

眼下正是夏糧的收穫季節,在平度市西南部田野上,一處處金黃色麥田在微風中掀起層層麥浪,長勢喜人。6月19日上午,在蓼蘭鎮青豐種子公司小麥滴灌水肥一體綠色高質高效新技術示範田,經過專家組現場實打驗收,十畝攻關田平均單產為807.87公斤,這是青島市小麥單產首次跨越800公斤大關,標誌著青島市小麥生產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807.87公斤!平度小麥單產創青島市最高記錄

據瞭解,上世紀90年代,在小麥精播栽培技術支撐下,平度市小麥最高單產於1999年跨過650公斤的臺階;2008年,平度市小麥突破單產700公斤大關,小麥氮肥後移技術發揮了關鍵作用;2015年,通過寬幅精播技術創新發展,平度市小麥成功越過750公斤關口,創出單產786.6公斤青島市最高紀錄。

“我們在示範田首先使用了滴灌技術,又在此基礎上運用了綠色高產創建的集成技術。”平度市農業局農技站站長朱瑞華指著麥田裡敷設的水管介紹,在青豐種子公司小麥綠色高質高效新技術千畝示範田,農技人員把水肥一體、增施有機肥、深耕深松、寬幅精播、冬春鎮壓、氮肥後移、一噴三防等技術措施有機融合,集成小麥滴灌水肥一體全程機械化種植新模式進行田間示範,不僅節水、節肥、省工,而且還提高了產量,提升了品質,實現了高質高效發展。

807.87公斤!平度小麥單產創青島市最高記錄

此次實打驗收的小麥品種為青農2號,自2010年山東省審定以來,省內外累計推廣面積達到600多萬畝。據測算,與傳統種植模式比較,小麥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平均每畝可增加產量50公斤左右,加上節約的肥物化成本和人工費用,畝節本增效350元左右,扣除管帶設備成本150元,小麥一季就可增效200元以上,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明顯。

驗收組專家表示,本次青島小麥單產突破800公斤大關,體現了青島糧食生產的科技水平已經達到國內領先地位。目前,像青豐種子公司小麥綠色高目前,像青豐種子公司小麥綠色高質高效新技術千畝示範田這樣的高產創建示範區,在平度有50萬畝。平度市在高產創建示範區先後實施了糧田灌溉噴灌化、輸水渠道防滲化、農田灌溉科學化、生產技術高效化,以及小麥“四高一改”、玉米“一增四改”、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等高產栽培技術。據測算,糧田管灌可節水30%—40%,省地1.5%—2%;防滲渠道與土渠相比,可節水50%。

據瞭解,獲批全國首批糧食高產創建整建制推進示範縣以來,平度市落實關鍵生產技術措施,搞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牽手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振東成立青島市首家鎮級“院士工作站”,建立良種繁育基地20萬畝,先後繁育推廣良種18個,其中4個品種還開啟航天育種模式,全市良種覆蓋率達到100%,累計改造中低產田55萬畝,努力打造50萬畝的糧食生產功能區。

“今年全市142萬畝小麥,預計總產將達到63.95萬噸,再次實現增產豐收。”朱瑞華表示,平度市正以培育壯大集綠色高質高效栽培實用技術推廣、種植管理和社會化服務為一體的新型經營主體為主線,引導糧食生產向種糧大戶和專業合作社集中,推進規模化生產,同時大力發展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代耕代種、代防代治等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提高糧食生產效率和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