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賀!甘肅15個縣(市、區)獲全國先進

最新好消息!全國普法辦公室決定表彰422個縣(市、區)為第四批“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

”。其中,我省有15個縣(市、區)光榮入選↓↓↓

祝賀!甘肅15個縣(市、區)獲全國先進

最高榮譽稱號

“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是全國普法辦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顯著成績的地區授予的最高榮譽稱號,是衡量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管理水平法治建設社會和諧的重要標尺。

有你家鄉麼?

蘭州市西固區

天水市麥積區

清水縣

金昌市金川區

敦煌市

玉門市

高臺縣

慶陽市西峰區

合水縣

靈臺縣

會寧縣

定西市安定區

康縣

永靖縣

碌曲縣

為全國先進喝彩

↓↓↓

帶你快速瞭解它們

蘭州市西固區

祝賀!甘肅15個縣(市、區)獲全國先進

西固區總面積385平方公里,轄5鎮1鄉40個行政村、9個街道69個社區,現有人口36.6萬人。2016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13.5億元,增長5.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實現248.2億元,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122.3億元,增長9.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12.8億元,增長10%;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2348元和15790元,增長9%和10.5%。

天水市麥積區

祝賀!甘肅15個縣(市、區)獲全國先進

天水市位於甘肅省東南部,是隴東南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也是國家規劃建設的關中—天水經濟區次核心城市。現轄秦州、麥積兩區和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五縣及一個國家級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總人口370萬,總面積1.43萬平方公里,地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素有“隴上江南”之美譽。

清水縣

祝賀!甘肅15個縣(市、區)獲全國先進

清水位於甘肅省東南,天水東北,渭河上游,隴坂西麓,東鄰陝西,南接麥積,西靠秦安,北連張川。全縣總面積2012平方公里,總人口32.4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9.88萬人),少數民族有回、藏、東鄉、土、苗等。現轄6鎮12鄉、260個行政村、1118個村民小組。先後被命名為全國退耕還林先進縣、國家級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創建省級文明縣工作先進縣、省級衛生縣城、全省體育先進縣、省級平安縣、省級雙擁模範縣、省級勞務輸出示範縣、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軒轅文化之鄉。

金昌市金川區

祝賀!甘肅15個縣(市、區)獲全國先進

金昌市金川區總面積 3060.26平方千米,轄兩個鎮、六個街道、27個村、17個城市社區。2010年總人口22.8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9.55萬人,鄉村人口3.31萬人,有蒙古族、回族、藏族、滿族、東鄉族等28個少數民族,漢族佔97.4%。因鎳礦儲量居全國首位,被譽為“祖國的鎳都”。

敦煌市

祝賀!甘肅15個縣(市、區)獲全國先進

敦煌市位於河西走廊最西端,甘、青、新三省(區)交匯處,東經92°13′至95°30′,北緯39°40′至41°40′。全市總面積3.12萬平方公里,其中綠洲面積1400平方公里,僅佔總面積的4.5%。敦煌綠洲由黨河滋補,發源於祁連山的黨河,全長390公里,流域面積1.68萬平方公里,年徑流量3.02億立方米,是敦煌人民的母親河。境內除黨河外,地面水還有西水溝、東水溝、南湖泉水區,年徑流量0.62億立方米。

玉門市

祝賀!甘肅15個縣(市、區)獲全國先進

玉門,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因西域和闐美玉由此通關而得名,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置縣以來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唐代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清光緒陝甘總督楊昌浚詩云:“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 ”,使玉門自古就名揚四海,家喻戶曉。全市總面積1.35萬平方公里,轄新老兩個市區和6鎮6鄉,境內有漢、回、蒙、藏、東鄉等32個民族,總人口18.2萬。川流不息的疏勒河孕育了玉門豐美富饒的戈壁綠洲,巍峨高峻的祁連山涵養了玉門人雄渾質樸的情懷。

高臺縣

祝賀!甘肅15個縣(市、區)獲全國先進

高臺縣位於河西走廊中部,黑河中游下段。全縣轄9個鎮,136個行政村,9個社區。境內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4處、縣級100多處;有4A級景區3處,3A級景區1處。2013年,高臺縣被評為“全國綠化模範縣”;2014年,被評為“省級衛生縣城”;2015年底,被評為“國家級園林縣城”,並被確定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縣”。

慶陽市西峰區

祝賀!甘肅15個縣(市、區)獲全國先進

西峰區隸屬於甘肅省慶陽市,位於甘肅省東部、涇河上游,位於隴東黃土高原董志塬腹地,是慶陽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西峰區所在的董志塬面是天然的綠色農業生產基地,素有"隴東糧倉"、"隴上明珠"之稱。

合水縣

祝賀!甘肅15個縣(市、區)獲全國先進

合水古稱樂蟠,位於甘肅省最東部,是著名的黃河象故里、古石刻之鄉、秦直道要衝、子午嶺腹地、紅二十六軍搖籃。合水資源富集,是隴東能源大縣。全縣森林覆蓋率67.97%,是“全國綠化模範縣”。

靈臺縣

祝賀!甘肅15個縣(市、區)獲全國先進

靈臺縣位於隴東黃土高原南緣,屬黃土高原溝壑區,涇河與渭河之間,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東南與陝西省長武、彬縣、麟遊、千陽、隴縣接壤,西北與本省崇信、涇川縣毗鄰。這裡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有豐富的古商周遺存,原始先民居住遺址、古墓葬430多處,古城址6處,古生物化石點18處,博物館文物藏量7629件,其中國家一級品44件,二級品441件,三級文物1166件,一般文物5618件,珍貴文物藏品數量之多之精居甘肅省基層博物館之首。

會寧縣

祝賀!甘肅15個縣(市、區)獲全國先進

會寧縣位於甘肅省中部、白銀市南端,總流域面積6439平方公里,會寧素有“秦隴鎖鑰”之稱,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境內就有人類生息繁衍;漢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設置祖厲縣,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建縣歷史。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在會寧勝利會師,是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轉折點。會寧被列為全國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和20個重點紅色旅遊城市之一,成為享譽全國的紅色旅遊勝地。會師舊址是全國首批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是全國4A級旅遊景區。會師樓被評為“大國印記:1949-2009中國60大地標”之一。2010年4月,會寧在上海“迎世博•2010中國文化旅遊主題年高峰論壇”上又被評為“中國十大文化休閒旅遊縣”。

定西市安定區

祝賀!甘肅15個縣(市、區)獲全國先進

安定區(原定西縣)位於甘肅省中部,是定西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區轄12鎮7鄉和3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47.12萬,其中農業人口36.24萬。安定區是古“絲綢之路”重鎮,也是新歐亞大陸橋的必經之地,素有“甘肅咽喉、蘭州門戶”之稱。

康縣

祝賀!甘肅15個縣(市、區)獲全國先進

康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嘉陵江上游,西漢水之濱。東經105°18'—105°58',經間距離41°14';北緯32°53'—33°39',緯間距離45°59'。南北長84.9公里,東西寬64.2公里。東鄰陝西略陽縣,南鄰陝西寧強縣,西與武者區毗連,北以西漢水為界與成縣相望。全縣總面積2958.46平方公里。總人口20.34萬,人口以漢族為主,漢、回、滿、壯、藏、蒙、瑤、維吾爾族雜居。

永靖縣

祝賀!甘肅15個縣(市、區)獲全國先進

永靖縣位於甘肅中部西南,臨夏回族自治州北部,東北與蘭州市接壤,南瀕劉家峽水庫(今名炳靈湖),西北與青海省民和縣為鄰。縣城劉家峽聞名國內外,鄧小平、胡耀邦、朱鎔基、李瑞環、溫家寶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郭沫若等知名人士先後視察指導,胡錦濤同志曾親手參與修建了劉家峽、八盤峽兩座水電站,在這裡工作生活了近7年時間。

碌曲縣

祝賀!甘肅15個縣(市、區)獲全國先進

碌曲縣是藏語“洮河”之意,洮河發源於碌曲縣西南傾山和其支脈李恰如山南麓的代富桑草原,在甘南境內全長330公里。碌曲草原的夏日是最迷人的,到處山花爛漫,綠草成蔭,蘑菇似的帳篷隨處可見,帳篷裡飄出的奶茶味、羊肉味是那麼的醇香,那麼的誘人。碌曲縣郎木寺位於碌曲縣南90公里處的郎木寺鄉,西傾山支脈郭爾莽梁北麓的白龍江畔,地處甘川二省邊界。郎木寺為藏傳佛教寺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