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設計的衣服,是為身體造的房子

我设计的衣服,是为身体造的房子

曾與《芳華》團隊、大英博物館合作的她,喜歡將設計當作一場對親密關係的想象。一對情侶在親密關係中,是如何擁抱、交纏,或掙扎、對抗?她永遠偏離大眾15度的獨特趣味,又是如何被國際一流買手一眼看中?

設計師楊菲菲剛剛給自己放了個短假,去美國東海岸充電一段時間。成年之後的她,習慣四處行走;她認為,旅行可以驗證成長過程中那些被認定的事實,旅行可以顛覆固有經驗與成見。

我设计的衣服,是为身体造的房子

偏離大眾趣味的15度

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的楊菲菲,曾經擔任過國內某知名女裝品牌的設計師,後來遠赴倫敦開始研究生的深造,同時在英國創立了“Feifei Yang”這個自己的設計師品牌。

在這個年輕品牌誕生過程中,作為英國倫敦時尚學院男裝設計系成績優異的畢業生,楊菲菲透過媒體成為了備受期待的新人,邁出了值得驕傲的“第一步”。

我设计的衣服,是为身体造的房子

2017年廣東時裝週FIEFEIYANG 男裝系列秀場圖片

我设计的衣服,是为身体造的房子

早在倫敦時尚學院研究生畢業展走秀上,她就展露出對跨學科領域的熱情。她喜歡從建築學的角度來思考服裝設計,這兩者背後的共通性顯而易見,設計的衣服即是為身體設計的房子。

我设计的衣服,是为身体造的房子

從建築設計中提取出的塊面關係,被楊菲菲符號性的應用在自己服裝結構的設計之中。“15度偏移”也由此成為了楊菲菲最初的時裝設計的態度——“我設計的衣服,是為身體造的房子“,她要做一個偏離大眾趣味15度的獨立品牌。

一場關於親密關係的想象

和大多數同齡人一樣,楊菲菲是在改革開放和全球化的年代裡成長起來的。上世紀90年代初,廣州可以接觸到非常豐富的外來文化,各種前衛的藝術展覽、藝術電影、打口CD,這些讓80後這代人完成了最初的文化啟蒙,全球化的開放視野滋養了中國Y一代,她們也擁有了比父輩豐富得多的物質基礎。衣服不再僅僅是日用品—— “穿著是生活態度”,衣服應承載的是一個富有內在的世界。

我设计的衣服,是为身体造的房子

知名英國女博主穿著FIEFEIYANG 2016秋冬系列拍攝

楊菲菲在男裝設計中注入了女性特有的敏銳與細膩的感知力,讓時裝作為情感載體。她興奮地向我描述2017秋冬系列將要討論的“親密關係”,那些關於愛情的描述無論何時聽來都直扣人心:“保鮮膜都有保質期”,或是電影《斷背山》的最後一幕,兩人的襯衫安靜地套在一起,如同一個永恆的擁抱。這些承載著具體情感的“戀物”心理,形成了楊菲菲新一季作品的最初構思。

設計師楊菲菲設計的T恤

不同以往的有參考來源reference的創作,“情感”本身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設計師建立一系列場景式的想象:假設一對情侶在親密關係中,他們是如何擁抱、交纏,或掙扎、對抗?可以設計能容納握著的兩隻手的更大的口袋,能為對方遮雨而打開的臨時披肩……心理需要的驅動成為一種顯性的、有溫度的情感實用主義,讓空泛的含義迴歸到具體的功能性表達。

混雜共生與服裝的平等主義

在楊菲菲的設計語言中,元素的對撞與平衡是最為典型的。在她的服裝設計上似乎總能看到兩種相異的元素同時被兼容在一個系列當中。“穿過骨頭撫摸你” 是Feifei Yang 2016秋冬系列的名字。

我设计的衣服,是为身体造的房子

左:FEIFEIYANG 2016秋冬系列手工扎染西裝

楊菲菲以希臘神話中諸神性格中共生的善惡,陰柔與陽剛,慈悲與乖戾為啟發,將古典神話中模糊二元性別的身體、服裝、配飾作為原點,去重新思考現代服裝中劃定的性別身份和功能需要。音樂和文字才能給予的抽象情感,被80年代生人楊菲菲一針一線的縫進衣服,也讓這些男裝外套上趣味性的鏤空設計,捆綁的抽繩和鏈條變得饒有興味。

而在2017春夏“Time Traveller(時間旅行者)”中,楊菲菲在設計上做了更加觀念性的嘗試,也展現出了年輕設計師可貴的人文關懷。穿梭時間的旅者實際上是在影射那些因為戰爭而過早進入殘酷的成人世界的中東“童子軍”。

我设计的衣服,是为身体造的房子

2017 TIME TRAVELLER春夏系列深圳買手店店面櫥窗

她在服裝中強調了伸縮性和變化性,不同性質的外套拼貼,或讓袖口、口袋、里布的比例誇張化的放大,由此產生視覺上裡外反正的錯關係。亂反扣的扣子,開口向下的口袋這些幽默的細節處理都紛紛回應著這個不合理的現實世界。某種程度上,Hybrid的混合體本身便是Feifei Yang設計中的DNA。

生意就是生意

回國第二年,Feifei Yang便以2016春夏系列的“天蠍座”,加入了OC在2016年度的“Year of China”項目,作為主推的六位中國男裝獨立設計品牌之一,在OC的紐約、洛杉磯店鋪及網站上銷售。

2015年10月初的春夏時裝發佈,從各地飛來北京訂貨的國際買手和媒體匯聚北京。著名的美國服裝買手店“Opening Ceremony”(簡稱OC)一位開發亞洲品牌的負責人通過媒體報道瞭解“15度偏移”後便對楊菲菲產生了極大興趣,希望能在中國之行期間見上一面。

我设计的衣服,是为身体造的房子

接到頂級買手的橄欖枝後,楊菲菲一開始的反應平淡得過分。剛剛回到故鄉廣州的她認為只有一季作品合作還為時尚早,一下子急壞了身邊的朋友,大家極力催促,“不能放過這麼大的buyer”。

與OC 買手見面的那天,楊菲菲也穿著自己的作品。男裝買手Jesse一下子便對她身上這件衣服產生了感興趣,並提出直接試穿。專業的買手的提問都非常準確和直接,斟酌每個細節是否設計到位,價格,sku ,數量, 供貨時間。

我设计的衣服,是为身体造的房子

原本還打算解釋一大堆設計想法和概念的她才意識到,設計概念對於買手來說並不重要,他們考慮的更多是商品本身。這讓楊菲菲感到自己從一直以來學院派的浪漫主義中一下子被現實打醒了。時尚是商業的世界,生意就是生意。

這個過程幫助她快速的撇除掉設計中華麗概念的泡沫,清醒的面對自己接下來的道路。通常情況下,只有連續關注3-4個季度設計師的穩定水平作品,買家才會敢於出手訂貨。而Feifei Yang第一季作品就能得到OC的認可。

在快速更迭的時裝行業,楊菲菲的工作方式顯得過於學院派作風。她為每一季中進行課題式的研究,不計成本代價的實現設計上的變化,也容易讓品牌在整體化運營和可持續模式上顯得不夠深思熟慮。倫敦留學回國之後,楊菲菲曾經馬不停蹄,註冊商標,打通渠道,認識本土消費者,卻發覺國內的市場規則並非有跡可循。

潛身商業品牌,接受市場考驗

“很多直接畢業出來就經營個人品牌的設計師們,停留在自己的理想世界裡,跟實際市場會存在一定的斷層”。她抱著鑽研學習的心態,前後進入了二家國內極具名氣的商業男裝品牌裡工作,目的是學習這些成功的商業品牌,是如何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裡佔領了一席之地的。

幾個項目下來的成果,包括與電影《芳華》團隊的合作、大英博物館的合作系列等,突破性的銷售成績證實了她的設計產品能得到市場的認可——而這是對設計師來說,商業能力是必須考核衡量的一個鐵標準。

楊菲菲很享受跨界合作時,不同行業討論碰撞出來的火花,認為這也是一種創新。她一直堅信行業金字塔定義:每個行業到了最頂尖,都是橫向貫通的。她更願意把自己定位從一名有創意的設計師角色逐漸轉變成一名設計商業品牌創始人。”

豐富的個人生活經歷能決定品牌氣質,她要讓Feifei Yang觀念化的設計,既能保有先鋒設計的外殼,又能淡定面對時代的需求。

無論是上海時裝週“GQ一日”上中國男裝品牌展的集體亮相,還是倫敦男裝周大放異彩的中國設計師群體,風格各異且高水準的呈現,在集體宣告著中國設計時代的到來。對於已經出位的楊菲菲來說,或許現在才是最好的時代,一切才剛剛開始,未來有無限的可能性。

版樣到期銷燬,復刻版潮T還剩幾件

我设计的衣服,是为身体造的房子

這些插畫分別來自國內創造力非常強的插畫師陳禹,胡曉江,多年來,他們曾為南都週刊創作過許多讓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因此,此係列潮T一出,馬上成為爆款,並在一個月內賣斷。

我设计的衣服,是为身体造的房子

為了回饋一部分眼光獨到的鐵粉,我們決定在版樣到期銷燬前,少量復刻其中三款。雖然設計師 Feifei Yang 在紐約的買手店一件衣服的售價已高達500美刀,小南店這次仍然以極有誠意的友情價出售,和小夥伴共享一個特立獨行的夏天。

為你的身體,尋找一款可以在盛夏光年裡流連的房間

運動款138元(版型偏修身,有輕微彈性)

休閒款 168元 (225克中厚純棉,標準版型)

此鏈接為預售,售完即止,預計6月26日-28日陸續發貨

來源|南都週刊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