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暴跌失守3000點 新一輪股災來了嗎?

A股暴跌失守3000点 新一轮股灾来了吗?

有一種恐慌叫作“千股跌停”。昨日,這種似曾相識的場面再次在A股市場上演,只不過當投資者再一次遇見它時有點苦澀、有點心酸,有點說不出的味道。

昨日上午9:30,杭州一傢俬募公司的電話就響個不停。上證綜指在開盤之後便跌破3000點整數關口,擺出一副“股災來臨”的態勢,這讓人依稀想起了2016年初的熔斷行情。

電話那頭,一個個急促的聲音追問著,“是新一輪的股災嗎?”“公司產品目前最新的淨值是多少?”“股市會跌破2800點嗎?”“我們買的私募會清盤嗎?”

在電話這頭,私募公司的客服人員只能一遍遍地解釋,“這不是股災,市場反應過激了。”“我們的產品沒有觸及平倉線,不用過度恐慌……”不過,在重挫的股指前,這樣的解釋顯得蒼白而又無力。

私募公司的電話被打爆

2016年1月7日,滬深兩市開盤不久便觸發了熔斷閾值(5%),兩市近2000只個股跌停,3.72萬億元市值蒸發。

雖然比不上上一次“熔斷”股災的慘烈,但昨日A股的“殺傷力”同樣不小。上證綜指當天最低下探至2871.35點,收盤重挫近4%,創近兩年新低;創業板狂瀉近6%(5.76%);兩市跌幅超9%的個股達1500多家,跌幅超5%的個股近2500家。

該銷售人員不停地跟客戶解釋,現在公司的倉位整體控制十分嚴格,一般而言,在取得正常的“安全墊”(指一定的盈利)以前,多數公司只會以三成的倉位去操作,因此不大會因為一天的暴跌直接觸發平倉。

不過,暴跌之下似乎沒有多少投資者願意去聽這些理性的解釋。昨天下午2:30過後,當指數跌破2900點出現加速下跌的走勢後,“問責電話”開始如潮水般湧入,“一些客戶甚至還沒問清楚緣由就直接破口大罵,指責我們介入的時機有問題。”為此,一些客服人員不得已將電話撂到一邊或者直接切至忙音狀態。

這位銷售人員坦言,近期因為股市整體走勢不佳,確實有少數產品已經觸及“預警線”或者“平倉線”,對於這部分的產品,公司還沒有明確表態是否會動用自有資金進行補救。“這取決於未來的股市走向,以及基金經理對於後市的判斷。暴跌過後,公司上下都十分無奈,我們的基金經理確實在市場的研判中出現了一定的偏差。但這就是市場,你無法預估所有可能發生的風險。”

老私募口中的第N次股災:

這次大家可能有點反應過激了

“昨天指數的跌幅確實有點大,但要把大盤這一次的下跌看成是一次股災,有點過激了。”在昨日收盤後,杭州一傢俬募公司的基金經理談了對於當前市場的看法。

該基金經理認為,“我們定義‘股災’,要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去定義。從上一輪牛市(2014年)算起,迄今為止,A股共發生了三次股災,短時間內的跌幅都在20%以上。其中,‘股災1.0’的時間大致是2015年6月15日-7月8日,A股在短時間內下跌30%-40%,個股普遍腰斬;‘股災2.0’則發生在2015年8月18日-8月27日,不少個股在原有跌幅的基礎上又下跌了30%,投資者苦不堪言;而最近一次的‘股災’,也就是令不少投資者印象深刻的熔斷,我們可以稱之為‘股災3.0’。不過至此之後,A股的運行中樞整體是上行的,如果從當時熔斷過後的2638點算起,即便到昨天收盤的2907點,A股依然有10.19%的漲幅,而這個漲幅是高於大多數銀行理財產品的。”

至於為什麼大多數投資者會將昨天的暴跌看成是新一輪股災的開端,該私募基金經理解釋說,“這可能和大家的預期有關,在此之前,大家都把3000點當作是‘政策底’,每一次大盤下跌到這個點位都會有強勁的反彈。而在昨天開盤後,上證綜指直接低開跌破了3000點,這給不少投資者的心理造成了打擊。除此以外,中美貿易戰升級和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都在加劇市場的恐慌,在這種情況下,‘羊群效應’很容易被放大,踩踏也跟隨出現。”

該基金經理坦言,現階段對於許多私募來說確實是比較艱難的時點,因為募集了資金之後你不可能不操作(這相當於白白佔用了客戶資金的時間價值),但如果入市又不得不面臨市場持續下行的尷尬走勢。目前,一些私募產品甚至已經觸及預警線或者平倉線,對於私募本身而言,為了避免產品被清盤,基金經理通常採取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投顧自行補倉;另一種方式便是陽光私募基金和持有人協商下調或者取消“清盤線”,在極端行情中,持有人也不願意栽倒在黎明到來前,多數都會同意。

暴跌是“空頭陷阱”?

還是新一輪股災的開始?

對於絕大多數的A股投資者而言,暴跌已經真實發生,但如果選擇堅守,就不得不面臨一次抉擇:這僅僅是因為恐慌引起的“空頭陷阱”?還是新一輪股災的開始?

需要指出的是,和上述私募基金經理判斷類似,海通證券同樣認為目前市場整體的估值不高,因此不存在連續大跌的基礎。海通證券認為,目前A股估值已經回到上證綜指2638點時附近,只要宏觀經濟平穩的大背景即L形的一橫能持續,估值底部就大概率有效。從主要市場指數看,上證綜指、上證50、滬深300、中小板指分別處於2005年以來估值從低到高的26%、36%、32%、28%分位,均處在歷史偏低水平。

西部證券同樣認為,回到A股的估值水平來看,A股的市淨率PB值正在進入歷史低估區域,這無疑意味著指數進一步下行的空間有限。

西部證券稱,底部的構築往往是一個反覆和漫長的過程,這需要更多的耐心和信心。基於對後市並不悲觀的判斷,在操作策略上,建議不宜繼續盲目殺跌,而是應該趁指數反覆築底的過程逐步加大倉位配置,可重點關注券商、銀行和地產等為主的權重類板塊,以及新能源汽車、5G和節能環保等代表未來經濟轉型方向的新興產業板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