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丨那些常見的葡萄酒“健康謠言”,你中招了嗎?

有關於“健康”、“養生”的話題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但有不少愛好者會由於對葡萄酒的瞭解不夠深入,而容易被一些看似有益/有害健康的葡萄酒謠言所“忽悠”。

下面就來看看,你有沒有中招過這些關於葡萄酒的“健康謠言”吧?

1、“自家釀的葡萄酒衛生又便宜”

不少人認為家裡自己釀的葡萄酒在衛生上較為放心,價格更為低廉且口感上更為好喝!

闢謠丨那些常見的葡萄酒“健康謠言”,你中招了嗎?

但事實上,家庭自釀一般很難買到釀酒葡萄,使用鮮食葡萄釀出的葡萄酒則由於缺乏單寧等酚類物質,往往會缺乏結構感,陳年潛力也很差。

闢謠丨那些常見的葡萄酒“健康謠言”,你中招了嗎?

△ 釀酒葡萄(左),鮮食葡萄(右)

自釀葡萄酒的過程中,糖分,果膠酶,酵母等添加量、添加時間及發酵溫度很難進行準確的控制,且容易產生甲醇、雜醇油超標或導致雜菌超標,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毒素,此外自釀葡萄酒往往不加硫,保質期也往往很短;

因此,如果選擇自制葡萄酒時,儘量選擇可以用於釀酒的葡萄,且一定要嚴格把控衛生條件,科學地進行釀酒,最後還要注意對有害物質的檢測!

2、“葡萄酒越老越好,越陳越香”

葡萄酒也是一種生命體,它要經過從出生、成長、成熟到衰敗的生命週期。

闢謠丨那些常見的葡萄酒“健康謠言”,你中招了嗎?

而葡萄酒的陳年能力往往會受到產區風土、葡萄品種、葡萄質量、釀酒工藝等因素影響。但一般來說,那些單寧重、酸度高、酒精度高、含糖量高的葡萄酒的陳年潛能力會更強。

闢謠丨那些常見的葡萄酒“健康謠言”,你中招了嗎?

對於大眾消費者來講,絕大多數的葡萄酒在三至五年內喝掉才是最佳選擇!如果強行將不具備陳年能力的葡萄酒陳年的話,只會使它們的品質逐步下降,最終走向衰亡,若飲用在長時間存放過程中被微生物汙染的葡萄酒還可能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危害。

3、“用紅葡萄酒DIY面膜,美容又養顏”

這裡說的葡萄酒面膜不是市面上售賣的含葡萄酒成分的“紅酒面膜”,而是指不少愛美人士在紅葡萄酒中添加各種物質做成的自制面膜 → 據說這樣可以吸收紅葡萄酒中的養顏成分:)

闢謠丨那些常見的葡萄酒“健康謠言”,你中招了嗎?

但首先來說,紅葡萄酒發酵的過程中會萃取到果皮中富含的花色素苷,容易造成皮膚染色,一些高酸的葡萄酒還會刺激到敏感的皮膚。

此外,葡萄酒的酒精濃度通常都在12.5%左右,一些加強型葡萄酒的酒精度更高達幾十度。雖然酒精可以軟化角質,但奉勸那些酒精過敏的敏感肌還是不要輕易進行嘗試,畢竟即使是大多數人的皮膚表層都扛不住高濃度的酒精的燒傷作用,美容不成變毀容豈不是得不償失了?

4、“紅酒泡洋蔥,養生降三脂”

洋蔥泡紅葡萄酒能夠養生保健甚至“包治百病”的謠言在前些年甚囂塵上。

闢謠丨那些常見的葡萄酒“健康謠言”,你中招了嗎?

不過,事實上葡萄酒和洋蔥確實都具有一定的保健價值。但首先,開瓶後的紅葡萄酒很容易氧化並在短時間內風味大失,其次將洋蔥長時間地泡在紅葡萄酒裡也容易腐爛變臭,畢竟指望著葡萄酒中一般只在12.5%左右的酒精濃度來滅菌明顯是不切實際的。

5、“葡萄酒中有沉澱是變質了,不能喝”

一般來說,紅葡萄酒中可能會有的沉澱物,一是酒石酸鹽形成的結晶,二是由於酒中色素和單寧等酚類物質結合(也會有酒石酸鹽參與)而形成的絳紅色沉澱。

闢謠丨那些常見的葡萄酒“健康謠言”,你中招了嗎?

事實上,這兩種沉澱物是葡萄酒的天然成分而非有害物質,產生沉澱也屬於正常現象,並不能代表葡萄酒已經變質了。不過,在飲用前,最好還是先進行除渣處理,以免影響品鑑時的感官感受。

6 、“喝了容易上頭的葡萄酒就是假酒”

和白酒類似,葡萄酒內的酒精也具有刺激性和麻醉神經的作用,如若過量飲用葡萄酒依然會引起宿醉和頭痛。如若空腹或快速大量地飲酒,那麼反應也會來得更快更急。

闢謠丨那些常見的葡萄酒“健康謠言”,你中招了嗎?

此外,目前的研究發現,一些葡萄酒會含有能夠引起升壓和炎症反應的組胺,大量飲酒攝入時則會讓人感到頭痛。

闢謠丨那些常見的葡萄酒“健康謠言”,你中招了嗎?

還有些人由於本身缺乏組胺代謝酶或對酒中的二氧化硫等物質過敏,在飲用紅葡萄酒時也更易引起宿醉和頭痛,但這不能表明這些葡萄酒就是勾兌的假酒。

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