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脆弱——家庭不能承受之重

心理承受能力是一種面對壓力、困難和挫折時進行承擔和化解的能力。

孩子心理脆弱——家庭不能承受之重

我們的孩子終將生活在一個複雜多變的社會里,他們將來會面對職場的激烈競爭,複雜的人際關係,也免不了遇到各種意象不到的挫折,譬如情場失意,事業困境,生意敗北……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直接關係到人生是否幸福。

孩子心理脆弱——家庭不能承受之重

我們經常看到這種報道:一些青少年因父母的幾句呵斥而離家出走;一些職員因工作環境中的些許不如意而憤然辭職;一些讓人羨慕的精英與天才,卻在輕微的挫折中陷入消沉中無法自拔,甚至爆發出攻擊他人和自我毀滅的行為。

孩子心理脆弱——家庭不能承受之重

孩子心理脆弱已成眾多家庭不能承受之重

怎樣才能增強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呢 ?

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就好像孩子身體素質差一樣,需要耐心的培養、支持、鼓勵,這需要一個過程。

1、自己跌倒自己爬

人生有一個成長過程,好像上蒼有意為難人,在人生的旅程中,絕無平坦大道可走,坎坷、荊刺、困難、這一切都與人為伴,人要生存,要發展,就必不可少的要同困難交鋒,要與挫折抗爭,這是對人的的信念、意志與毅力的考驗,敢於交鋒與抗爭者,即使跌倒了,也會爬起來,最終成為命運的主人和事業上的成功者。

一個從小嬌生慣養,溺愛過度的孩子,長大後決不會有什麼意志力,這種人在困難面前容易跌倒;跌倒之後也是很難自己爬起來。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那些從小經歷”摔打”的人,他們直麵人生,深諳人生的底裡,經百折而不撓,履艱險而不驚。

委屈無時不在,無處不有,並不是我們不想受委屈、怕受委屈、受不了委屈就能夠迴避的。對孩子進行隨客觀存在的委屈鍛鍊,最簡單的辦法莫過於當孩子受了委屈時,家長不必大驚小怪大動干戈。孩子在外受了委屈,如果不是大是大非的問題,家長就不必為此硬要去找人理論清楚。在家裡也可以在某些問題上讓他受點委屈,之後再給他分析事因,講明道理或向孩子承認錯誤。對孩子進行委屈鍛鍊時要注意進行是非教育,在勇於承受委屈的同時勇敢地站立起來,以健康心態和高尚人格直麵人生。

一載小故事:孩子跌倒了,趴在地上哭叫著。年輕的母親似乎無動於衷,用鼓勵的目光盯著趴在地上的孩子。正巧有人路過,上前要扶起那個孩子。年輕的母親果斷地說 :“不,不,讓他自己爬起來!”

孩子心理脆弱——家庭不能承受之重

跌倒了沒人扶,我就自己爬起來。難過了沒人安慰,我就告訴自己要堅強。哭了沒人疼,我就自己擦眼淚。我知道,沒有人會把我當做全世界。

2、學會放棄

調整自己的情緒,放棄是為了更好地擁有,有所失才能有所得。

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成為藝術大師、專家學者、政壇新秀或全能冠軍,因材施教才能更符合人的成長規律,因此放棄在許多時候是一種智慧之舉。在物慾橫流、燈紅酒綠的現代社會,貪婪的人越來越多,但是什麼都不肯放棄的人,什麼都想佔為己有的人,結果會連本屬於自己的那一份也會失去。學會放棄 ,就是教育孩子,在”利”與”益”兩者之間要正確取捨,在應該放棄的地方果斷放棄,在不應該放棄的時候,勇往直前地挺住。家長可對孩子說:“即使失敗了,也未見得是件壞事。”

曾經讀到這樣一個故事:大哲學家柏拉圖曾帶著他的七個徒弟來到一塊麥田前,對他的徒弟們說:“你們現在從這塊田地裡走過去,在田裡撿一穗最大的麥穗,前提是你們只能拾一支且誰也不準回頭,如果誰撿到了,這塊田地就歸誰。”

“這還不簡單!”徒弟們聽了,很高興地說。“好,我就在對面等你們。”柏拉圖在田地的對面等待結果。於是那七個徒弟就從田地裡走到對面,最後他們卻都失敗了。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他們都以為最大的麥穗在前頭,所以他們一路上總是匆匆向前,結果到了盡頭才知道其實最大的麥穗自己已經錯過——追求最大卻失去最大。

這是一個古老的故事,象徵著人的慾望永不能滿足,以及缺乏明確判斷的能力。“貪”是大多數人的毛病,有時候如果我們只想抓住自己想要的東西不放,特別是現代社會,有些人什麼都不願放棄,結果卻什麼也得不到。

孩子心理脆弱——家庭不能承受之重

人生最大的敬佩是拿得起,生命最大的安慰是放得下。

3、表揚要有“度”

家長對孩子的表揚要適度,要重視孩子的內部激勵——從活動本身中獲得滿足。有的人雖然長大了,但還非常依賴外在的、他人的”讚揚”,只要他人說”不好”,心裡就會非常難過。所以,我們在表揚孩子時,要常常提醒他,我們表揚的是”他身上的積極特徵”,而不是事情本身。

表揚最好在良好行為之後進行,可增強孩子良好行為發生的自覺性,而且表揚要具體。表揚得越具體,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為,越容易找準努力的方向。例如,孩子看完書後,自己把書放回原處,擺放整齊。如果這時家長只是說:“你今天表現得不錯。”表揚的效果會大打折扣,因為孩子不明白”不錯”指什麼。如果說:“你自己把書收拾這麼整齊,我真高興!”下次孩子會更用心做好這件事。

表揚不僅要看結果,還要看見過程。孩子常“好心”辦“壞事”。例如,孩子想“自己的事自己幹”,吃完飯後,自己去刷碗,不小心把碗打破了。這時家長不分青紅皂白一頓批評,孩子也許就不敢嘗試自己做事了。如果家長冷靜下來說:“你想自己做事很好,但廚房路滑,要小心!”孩子的心情就放鬆了,不僅喜歡自己的事自己做,還會非常樂意幫你去幹其他家務。因此只要孩子是“好心”就要表揚,再幫他分析造成”壞事”的原因,告訴他如何改進,這樣會受到較好的效果。

孩子心理脆弱——家庭不能承受之重

過多的表揚會影響孩子的行為動機,使他往往為了表揚才去行動。表揚得過分,會造成孩子不能正確估計自己,適當的表揚,才能助於孩子良好的習慣,讓孩子更好地成長。

4、促進人際交往

人是群體動物,每個人都無法離開集體。對於孩子來說,需要從別人那裡獲取有用的信息,學習別人的經驗技巧,與別人互相溝通協調、共同完成一些事情。所以,人際交往也是孩子很重要的一個能力。

首先,在對待孩子的人際交往問題家長要給予充分的重視,也就是說,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很大部分來自家庭,要想讓孩子有一個和諧健康的人際交往關係,家長就必須為孩子創造一個和諧健康的家庭環境。我們都知道,在少兒時期,孩子們的人際關係往往是垂直式的交往關係,受到成年人的影響最大,如父母,祖父母,教師。而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很多方面對孩子們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們的摩仿能力很強,常常把父母的一些語言,行為,習慣帶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所以,父母營造一個健康和諧和的環境對孩子的人際關係的培養十分重要。

其次,教會孩子把握正確的交往原則。人際交往的最基本的原則是交互原則,這說明人際關係的基礎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重視,相互支持,這個原則同樣適合於孩子的人際交往。父母應當教育孩子,當別人對自己表示友好的時候,一定要對對方的友好表示“回答”,而當這種“回答”的得到強化之後,將會刺激交往進入一種良性的循環狀態,有利於更進一步的交往關係的建立。

再次,有了一個好的環境作為基礎,把握交往的原則是前提,有了這些還不夠,父母還應當注意對孩子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也即技巧培養。對於孩子來說,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包括以下幾點: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克服膽小和羞怯、讓孩子學會分享、讓孩子充滿自信、讓孩子學會欣賞別人等幾個方面。

同伴交往 怎樣才能成為受同伴歡迎的人呢?要做到七不要:不要違約、不要在背後議論別人的缺點、開玩笑要有分寸、不要只談論自己感興趣的事、不要因為別人給你提意見而生氣、不要亂動別人的東西、借同伴東西要及時的歸還。

孩子心理脆弱——家庭不能承受之重

一個人的成功,關鍵因素就在於他能否處理好人際關係

孩子心理脆弱——家庭不能承受之重

生活中挫折無處不在,不是挫折毀了你,就是挫折成就你。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家長要有意識地設置一些人為的障礙,讓孩子在克服困難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質。比如,偶爾偷一次懶,讓孩子來照顧你;家長出差的時候,不要為孩子儲備好一切生活物資,也不要把孩子託給人照顧,只把鑰匙留給孩子,一切就“OK”了,相信孩子會慢慢地學會照顧自己;下雨天,孩子忘了帶雨具,家長就狠狠心讓孩子自己冒雨回家,即使因此感冒,也沒什麼,誰還沒有個頭疼腦熱呢!

孩子心理脆弱——家庭不能承受之重

孩子的路就讓孩子自己走吧!你不給他機會,他永遠長不大。

孩子心理脆弱——家庭不能承受之重

每個人從出生那一天起,最不缺的就是挫折,無法翻身,無法移動身體……那麼,為何有的人能在長大後具有堅韌而百折不撓的品質呢?是因為他們天天被父母敲打、天天餐風露宿嗎?不是的,每個個體都有向上的生命力,而養料是什麼呢?其實正是依戀關係,正在於父母在早期與孩子的互動上。

網上建議,不妨一試:

1、小孩還小,現在的父母就是她的一切,父母之愛是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之一,要樹立孩子的信心、自尊心、面對生活的勇氣與決心,鼓勵她。

2、人的一生總會碰到不少挫折和失敗的時候。失敗的時候要教會孩子正確看待造成自己失敗的原因,教會他們理解失敗一次沒什麼,關鍵是努力過。在挫折中及時調整心態,恢復快樂的心情。

3、讓她儘量和同齡孩子玩,讓他們學會愉快融洽的人際交往。

4、給孩子提供決策的機會和權力。快樂性格的養成與指導和控制孩子的行為有著密切的聯繫。父母要設法給孩子提供機會,使孩子從小就知道怎樣使用自己的決策權。

5、限制孩子的物質佔有慾。因為給孩子東西太多會使其產生”獲得就是得到幸福的源泉”這樣一種錯覺,所以應結合事例教育他們,人生的快樂不能僅與物質財富的佔有劃等號。

6、家長不應該過分挑剔。例如,家長對孩子寫作業要求甚多,孩子寫一筆要反覆描,擦了寫,寫了擦,結果動作拖拉,有時考試都寫不完。

7、保證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家庭裡不要吵架。

8、要傾聽他們的聲音。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要想幫助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瞭解他們的心理壓力是什麼、壓力來自何處。所以,父母首先要聆聽孩子的傾訴,要抽出時間和孩子面對面地交談,要專心認真地聽孩子說話。只有父母肯把自己的心交給孩子,孩子才肯把心交給父母。這樣,你才能瞭解孩子的真實情況,也才能針對問題給孩子以實際的幫助。

9、任何時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誰在一起,在什麼地方,在幹什麼以及什麼時候回家。

10、拒絕兒童的要求,可能會引發兒童的一系列行為,如哭鬧、打滾,以不做某某應當做的事情相威脅等等,這時候有些父母面對這些招數往往束手無策,可能堅持一會兒就妥協了,最後以孩子的勝利而告終,這是萬萬不可的,會降低了父母的威信,使孩子學會了下次還要如法炮製,結果往往後患無窮。孩子會越來越任性。

所以呢,父母從一開始就要堅持住,絕對不向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妥協,要把握好自己的立場,千萬不能認為,只有這一個孩子,讓著她吧!

拒絕兒童的不合理要求的方式要儘量委婉,儘量給兒童擺事實、講道理,用兒童可以理解的方式來表達;有的家長知道不能答應兒童的不合理要求,但卻採用了簡單粗暴的方式來加以拒絕,甚至對兒童體罰,這樣也是不合適的。在兒童哭鬧不休的時候,父母可以避開,沒有了觀眾,小孩子哭哭也就累了,這時候要真的避開,可不要躲在門後偷聽,一旦兒童發現你在窺視它說不定哭個更起勁了,小孩子還是滿聰明的。

在兒童的不合理要求被拒絕而哭鬧的時候,可以採取某些方法來轉移它的注意力。比如說些別的事情啊,但是這種轉移注意的方式應該是中性的,不應該是一種正強化。

所講的道理要”合理”。跟孩子講的道理應合情合理,不能信口胡說,也不能苛求孩子,因為大人信口胡說,孩子是不會服氣的,大人的要求過分苛刻,孩子是辦不到的,比如生活中有的父母自己喜歡吃零食,卻對孩子大講吃零食的壞處,如此,孩子是不會聽從的。

11、一些能自己做的事情,儘量讓他自己做。不能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在兒童自己做了什麼事情的時候,不管做的結果如何,也不管事情有多小,家長都要熱情的加以鼓勵,這樣,孩子才會體會出自己動手的樂趣。

讓孩子參與到自己的勞動中,比如媽媽洗衣服的時候,也要求孩子一起加入,洗紅領巾之類,使工作變的有趣一些;同時也趁機教會孩子一些勞動的技能。

12、對小孩子要多鼓勵,建立其信心。另一方面,可多問他在學校或幼兒園的情況,讓他報告一下同學們的動態,如孩子抱怨某人對他不好時,可反問他:“你覺得應該怎樣對同學較好?”“你不喜歡他對你這樣,有沒有和他說?”讓孩子想想該如何確切地表達自我,讓別人明白他的情緒和想法;然後和孩子”模擬”一番,在何種情況下該怎麼做,怎麼說。

13、還要經常帶小孩出去與人交往,比如週末帶小孩到好朋友家過夜,讓小孩體味到與人交往的快樂。

孩子心理脆弱——家庭不能承受之重

沒有做不到,只要想到。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的方法很多,只要你有這樣的迫切需求,方法就在你身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