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市以黨建新抓手促作風新常態

白銀市認真貫徹落實省市委轉變作風改善發展環境建設年的決策部署,聚焦主責主業、層層壓實責任,制定一個辦法、強化四個督查、開展六項活動,推動作風建設年活動紮實有序開展。

制定一個辦法抓作風。強化考核評價“黨建導向”,堅持“注重過程、重在平時”的原則,制定出臺《白銀市轉變作風改善發展環境建設年考核實施方案》,對縣區、市直部門單位實行以平時記實考核為主、年終考核為輔的千分制考核評價,平時考核主要採取“負面清單扣分、表彰獎勵加分”的辦法,制定具體扣分和加分標準,明確記實信息報送主體責任,力爭考核客觀準確。年終考核主要採取領導評價、“兩代表一委員”評議、機關單位互評、發展業績評價等方式進行,評價分值按照權重計入綜合考核得分。考核評價結果作為市管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年度考核和幹部選拔任用的重要參考依據,綜合考核為“好”的單位,在年度考核中優先評為“優秀”等次,綜合考核為“差”的單位,在年度考核中原則上不能評為“優秀”等次。對縣區、市直部門單位排名倒數的,約談主要負責同志,取消年度考核評優資格,情節嚴重的按有關程序進行組織調整。切實發揮考核評價“指揮棒”作用,推動全市各級各部門進一步樹牢“四個意識”,強化責任擔當,切實轉變作風,優化發展環境,確保中央和省市委各項決策部署落地生根。

開展六項活動抓作風。“黨建+作風轉變”主題活動。堅持把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與黨中央“脫貧攻堅作風建設年”活動、全省“放管服”營商環境建設突破年活動和“三糾三促”專項行動緊密結合起來,狠抓問責問效,對補交黨費慰問補貼資金未發放到位的18名相關責任人作出處理。“黨建+脫貧攻堅”主題活動。深化“五個走遍”工作機制,完善工作臺賬和配套制度,推動脫貧攻堅重點任務落地見效。大力實施黨群創業振興鄉村計劃,制定村級集體經濟方案,確保年底70%的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萬元。開展村級組織專項整治行動,制定實施岷漳兩個移民村基層組織建設規劃。落實貧困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長“一肩挑”要求,聯合市委農工辦做好市級選派75名第一書記調整工作,62名符合條件的原第一書記兼任駐村工作隊隊長,新選派第一書記55名。“黨建+生態改善”主題活動。引導農村黨員全面參與鄉村人居環境改善及“全域無垃圾”專項整治活動,積極認領責任崗位。探索建立“紅管家”服務驛站,組建旅遊講解、交通疏導等黨員義工隊,助推鄉村旅遊、民宿經濟發展。拓展“在職黨員社區先鋒行”活動,組織動員廣大黨員幹部在“三城同創”中走在前做表率。“黨建+基層治理”主題活動。探索村黨組織引領下的自治、法治、德治鄉村治理體系,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組建“參事會”,打造“智囊團”,發揮基層賢能人才在基層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推行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區“大黨委制”,加強商務樓宇、居民樓院、民間團體黨組織建設,構建城市基層黨建新格局。建設白銀黨群服務中心,落實鄉鎮街道、村社區幹部直接聯繫服務群眾制度,解決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 “黨建+產業發展”主題活動。緊盯“三弱”村,全力落實“破三弱、強造血,加快貧困鄉村產業發展”措施;挖掘培育農村黨員骨幹、專業大戶、致富能手4586名,形成一戶帶多戶、多戶帶一村、一村帶一片的效應;培育壯大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754個,提升鄉村農業產業化、規模化、市場化水平。“黨建+基地建設”主題活動。著力打造“一帶三區”黨建示範基地,以沿路整片規模村為依託,突出美麗鄉村、高效農業和生態旅遊,打造黨建助推脫貧攻堅的加速引領帶;以沿黃灌區村為主體,重點發展傳統綠色種養殖業,打造規模化現代農業黨建紐帶示範區;以各類工農業園區為主體,重點發揮輻射帶動功能和三產服務優勢,打造區域帶動明顯的黨建創新示範區;以貧困山區村為主體,重點發展小雜糧、玉米、畜牧、中藥材和文冠果等特色種植養殖,打造山區黨建承接示範區。(周 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