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道教廟宇,位於安徽省鳳臺縣三峰山東峰下,東淝、西淝入淮交匯處,距淮南市中心約30 千米,始建於西漢景帝年間(前156—前143),因陝西咸陽賢士茅氏(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在此幽居修煉得道成仙而得名。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由茅仙古洞和清天觀組成,坐落於淮水岸畔雙峰山陡壁南坡,背山面淮,曠覽平疇,洞上建有三茅殿,自古為佛、道兩教傳承聖地,屬淮河流域著名的風景旅遊勝地,面積約16平方千米,因淮水在此段西流,山川不前,三湖依偎,故被稱之“淝水三灣”。其主要景點有茅仙古洞、古香山寺、古壽唐關、淮河第一峽、黑龍潭、淝水之戰古戰場及春秋時期扁擔城遺址等諸多文物古蹟,歷史人文景點達76處之多。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據記載:漢宣帝地節年間(前69-前66),茅山道教創始人之一的茅盈,曾在洞口外建草菴一座,爾後茅固、茅衷兄弟也陸續來此隱居,修身養性,採藥煉丹,成仙得道。當地居民遂以茅仙洞名之,並遺有“煉丹井”古蹟。清天觀始名“元同庵”,因僧道尼更迭居住而數易其名,直到清朝末年(約1907)方定名為清天觀。到清光緒十七年(1892),道長葛明興(正心),金大春募修地藏王殿,之後於光緒二十年鑄成重達千斤的八卦洪鐘一口置現院中,在靈雨空山聞得一聲鐘鳴,更襯托出道院之清幽。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繼葛明興、金大春之後,道長李至高、童至方得河南懷慶鎮總兵謝寶勝(原為本廟道士,後還俗從軍)資助、建三仙樓於茅仙洞口,藉以供奉三茅真君。民國二十三年,主持道長蘇理純素好老莊,行善積德,育爐燒煉長生藥,真道行修蓋壽丹,內功外行而俱有,領導大修三仙樓、山門、中殿、客廳、主殿等,煥然一新,威嚴壯觀。壽縣興人汪以道書:“清天觀”三大字嵌在山門上方。門牆上道還嵌有“呼鹿耕煙種瑤草,招鶴下雲倚古松”的泥塑。繼之,蘇宗善主持茅仙洞,清修苦行。1957年任中國道協理事,繼任主持崔宗軒。現由崔宗軒簪冠徒、安徽省道協副會長紀誠修率道眾開展道教活動。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古洞全長700餘米,洞內有36洞天,分別賦予宗教文化,淮河民俗文化,雕塑、碑刻、壁畫、題額等內容,古樸神秘、絢麗多姿,形成宗教文化景觀帶,被譽為華夏第一人文洞府。人遊其中,彷彿步入中華五千年時光隧道。

以下展示了古洞內大部分碑刻碑文圖片及少量洞外碑刻,可為廣大人文愛好者、書法愛好者以及宗教人士等了解茅仙古洞文化提供參考。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茅仙洞碑刻碑文大觀

(文+圖:王永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