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住房和城鄉建設發展白皮書(2018)》正式發佈

《北京住房和城鄉建設發展白皮書(2018)》(以下簡稱《白皮書》)今天正式對外發布。《白皮書》是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發展研究中心受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編寫併發布的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年度發展報告。

《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白皮书(2018)》正式发布

自 2006 年首次推出以來,已歷時 10 餘年,為行業內外瞭解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提供了參考。《白皮書(2018)》全文4萬餘字,主要包括行業概況、重點專題、發展展望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細緻梳理指標數據,介紹 2017年北京房地產、住房保障和工程建設的基本情況。

第二部分是重點專題,從住房保障、房地產業與房地產市場、建築業與建築市場、建設工程質量與安全、建築節能與科技五個方面,反映 2017年全市整體情況、市級主要措施和區級工作亮點。

第三部分結合當前形勢,立足工作實際,對 2018年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思路進行探討。

《白皮書(2018)》指出,2017年,北京市面對紛繁複雜的房地產市場形勢和艱鉅繁重的建設任務,探索建立房地產長效機制,持續推進住房保障高質量發展,不斷促進建築業改革發展,積極回應社會關切,推動首都住房城鄉建設平穩健康發展。

聚焦住房,提升群眾獲得感

《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白皮书(2018)》正式发布

住房乃民生之要。2017年,北京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快建立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和供應體系,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住房保障方面,把滿足群眾基本住房需求,作為大事要事和民生實事來抓,全年共建設籌集各類保障房6.5萬套、竣工9萬套,棚改安置房新開工4.3萬套,完成棚戶區改造4.95萬戶,均超額完成目標任務。發佈實施全國首部公租房建設與評價地方標準、共有產權住房管理暫行辦法和共有產權住房規劃設計宜居建設導則,完成租賃型保障房和產權型保障房從設計、建造到評價、管理全生命週期的標準體系,住宅“宜居度”不斷提升。建立“新北京人”專項分配長效機制,專項解決一批獲獎農民工、環衛工人等特殊行業職工,以及首都城市發展需要的各類人才的基本住房需求,推行“以區為主”分配模式,加大特困家庭租金補貼力度,精準分配讓城市更“有溫度”。深化保障房運營主體改革,指導各區組建成立專業運營企業;健全市區街三級監督體系,全面推廣人臉識別系統,嚴厲查處公租房轉租轉借等違規行為,加大承租人子女就近入學等社會公共服務協調力度,注重運營管理“精細度”。

房地產市場調控方面,打出系列政策“組合拳”,從“控需求”“增供給”“強監管”幾方面精準調控,市場逐漸趨於理性。新建商品住房網籤價格自2016年10月份以來連續15個月環比不增長,二手住房價格連續7個月環比下降。投機投資行為得到有效抑制,首套購房比例接近8成,房屋居住屬性進一步強化。

住房租賃市場發展方面,制訂實施《關於加快發展和規範管理本市住房租賃市場的通知》,健全住房租賃管理制度,上線運行租賃監管平臺和交易服務平臺,為承租人賦權,引導居民形成先租後買的梯次消費模式。鼓勵企業自持商品住房用於租賃,大力推進集體用地建設租賃住房。

老舊小區改造方面,城六區和通州區10個試點開展了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全市老樓增設電梯開工459部,安裝投入運行274部,不斷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改善人居環境。

深化“放管服”,助跑建築業

2017年,北京市為推動建築業持續健康發展,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重點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優化營商環境,減輕企業負擔,推行以銀行保函方式繳納工程質量保證金、停止建材“兩項基金”徵收、推進進京企業備案全程電子化申報。

✍二是深化招投標制度改革,推動裝配式建築工程中實行工程總承包招投標,開展最低價中標試點,全面推開電子化招投標。

✍三是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完善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維護建築市場秩序。

2017年全市建築業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建築業企業完成總產值9736.7億元,同比增長10.1%。深入開展工程質量安全提升三年行動,聚焦落實主體責任,質量安全形勢總體平穩,在全國多次檢查考核中名列前茅。全力保障城市副中心、北京新機場、冬奧會、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項目建設。高品質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超低能耗建築加快發展,綠色文明施工大力推進,揚塵治理成效顯著,助力“首都藍”。

直面問題,助力和諧宜居之都建設

《白皮書(2018)》強調,首都住房城鄉建設領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突出,發展質量和效益還不高,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還有很大差距,需要圍繞“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這一重大問題,持之以恆,久久為功,推動首都住房城鄉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2018年,將從以下方面著力:

堅持首善標準,提升首都建設和管理水平。以提高治理能力抓好城市建設,加強工程質量安全管理,推動重大民生工程建設,推動城市建設向高質量發展,繼續開展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做好棚戶區改造和老城保護,既建好增量,又用好存量,助力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的建設。

加強住房制度設計,完善租購併舉住房供應體系

按照中央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方向,加快房地產市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頂層設計,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全面推進住有所居。

第一,大力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加快推動《北京市住房租賃條例》立法,完善住房租賃市場租金監測和發佈機制,加快發展長期租賃,加強住房租賃企業備案管理,推動集體土地建設租賃住房,發展租賃型職工集體宿舍,鼓勵開發企業持有經營租賃住房。

第二,穩步推進公租房建設管理。加大公租房實物供應力度,繼續推進以區為主、“新北京人”專項分配模式,加快推進保障性住房運營管理專業化、機構化,提升保障房後期管理科技化、信息化、標準化水平,構建智慧型保障房社區,完善保障房家庭屬地社會保障機制,提升居住品質。

第三,積極發展共有產權住房。加大共有產權房土地供應、工程建設協調力度,儘快形成有效供應,提高建設品質;按照“以區為主、全市統籌”的原則,制定符合各區實際的配售辦法;繼續滿足“新北京人”住房需求,面向符合條件的非京籍家庭配售的房源不少於30%,增強群眾獲得感。

抓好精準調控和監管,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按照“房住不炒”的定位,堅持調控目標不動搖、力度不放鬆,繼續嚴格執行各項調控措施。落實居住用地供應計劃,適度提高居住用地及其配套用地比重,優化住房供應結構。編制實施住房專項規劃,實現住房科學有效供給。促進在途商品房項目開工入市,提高項目潛在供應向實際供應的轉化效率。建立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基礎制度和長效機制。

完善房屋交易管理服務措施,優化房屋交易流程,壓縮購房資格審核時限,發佈存量房屋買賣合同示範文本,完善存量房交易相關制度。規範房地產市場秩序,推進開發企業資質規範化管理,加強開發企業信用管理,健全經紀行業管理政策、法規體系,增強房地產市場監管合力,嚴厲打擊房地產開發、銷售企業和中介機構等的違法違規行為。

優化建築市場環境,助推建築業更好更快發展

深化建築業“放管服”改革,以不斷優化建築市場環境為核心,以提升監管效能和健全市場機制為重點,深化建設項目行政審批流程改革,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完善社會信用體系,改善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助推建築業更好更快發展,為高質量完成城市建設任務、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加強科技推廣應用,推動城鄉建築實現綠色化

大力推動科技成果在建築節能領域的應用推廣,發揮科技的支撐和引領作用。繼續推進建築節能工作,加快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超低能耗建築發展,不斷提升建築能效水平。加強農宅建設管理與改造,按照“打贏脫貧攻堅戰”總體部署,做好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戶、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和貧困殘疾人家庭4類重點對象和低收入群眾農村危房改造,實現“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標;做好抗震節能農宅建設,提升農宅居住安全和居住品質;開展農村地區房屋建設管理立法調研,進一步規範農村地區住房建設。

-END-

如果覺得安小居做得不錯,

《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白皮书(2018)》正式发布《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白皮书(2018)》正式发布

·我們是北京市住建委新媒體矩陣,您身邊的安居顧問·

微博

《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白皮书(2018)》正式发布

今日頭條

喜馬拉雅

《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白皮书(2018)》正式发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