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终老有多可怕?别说了,我现在就开始找对象

孤独终老有多可怕?别说了,我现在就开始找对象

01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中国出生人口仅为1723万人,远低于卫计委此前预测的2100万(中值)。

原本以为全面放开二孩的头几年,被计划生育压制多年的需求将会释放,中国的新生人口会出现一波大爆发,然而2017年的新生人口甚至比2016年还少了63万人。

年轻一代的生育意愿正在显著下降。

中国的人口危机并不是没有预兆。

2000年,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当年的总和生育率仅为1.22。

一个国家想要完成正常的世代更替,总和生育率一般不能低于2.1。

比新生人口数量下降更让人担忧的是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飞速进入老龄化。

2015年中国13.74亿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人有2.2亿,占总人口比例16.1%;65岁及以上人口数1.43亿人,占比10.5%。

再过二三十年,满大街都将是老年人,年轻的面孔越来越少,社会活力不断下降。

而一个更严峻的问题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养老会不会出大问题?

根据2016年社保报告,全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抚养比为2.75:1,其中广东最高为9:1,黑龙江最低仅为1.3:1。

也就是说,广东是9个年轻人在供养1个老人,而黑龙江平均1.3人供养1个老人,对于黑龙江来说,养老的压力已极其严峻,入不敷出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除了黑龙江之外,辽宁、河北、吉林、内蒙古、湖北、青海都出现了当期养老金收不抵支的情况。

政府现在的做法是通过财政预算进行转移支付,说白了就是让有钱的省份补贴那些血槽见底的省份。

但这条路能走多远?

如果中国不能解决少子化的问题,到了2050年的时候,全国的养老抚养比可能都将变成黑龙江现在的样子,到时候每个省都将入不敷出,那又该怎么办?

或许你觉得2050年还很遥远,但这个时间点正好是我们这一代人差不多到退休年龄的时候,所以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将面对的问题。

政府的第一个对策就是延长退休年龄到65岁。

02

但如果你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你会发现我们不过是有幸生在了最文明的时代。

自2000年以来,学者在川、陕、鄂、豫交界的汉水流域中发现了大批古代的“寄死窑”(又称“自死窑”、“老人洞”),这被认为是在生产力短缺的古代,专供60岁以上的老人自我死亡时使用的。

日本也被发现有弃老的传统。

日本著名电影导演木下恵介曾于1958年拍摄过一部电影《楢山节考》,讲述了日本古代信州一个贫苦的山村中,由于粮食长期短缺,老人一到了70岁,就要被子女背到山中等死,以供奉山神的故事。

在现在看来,这种做法简直大逆不道,这样的子女不配做人,但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经历的一个过程。

但你不要以为今天的人们就一定不会重走过去的老路。

随着日本警方的进一步调查,竟发现了多起类似的案件。

除了用点滴谋杀之外,日本同年还发生了男护理人员用刀砍死19名老人和残障人士,以及女护理人员对着住院老人大骂“你们本应该死”这样的虐待甚至杀害老年人的恶性事件。

日本舆论对这些事件做出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是老龄化的日本社会,护理人手极度不足,导致“憎老”现象不断加剧。

日本舆论还进一步指出,老年人口的增加使日本年轻一代负担更重,无形中对老者心生恨意,这也是日本近期“弃老、憎老”社会现象的根源所在。

在经济高速发展,资源富足的时候,人性会表现出文明友善的一面。

但当一个社会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短缺到一定程度时,人性就会露出丑恶和自私的那一面。

这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求生本能。

03

政府的第二个对策是提高生育率。

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提出,到2020年要把总和生育率提高到1.8。

然而纵观全世界范围内,至今没有哪个国家在生育率大幅降低后还能涨回来,更何况中国没有出台任何配套性的激励政策。

随着房价的上涨,教育成本的不断提高,以及“多子多福”传统思想的逐渐没落,女性生育率能够不再进一步降低已经是非常理想的情况了。

现在养老行业存在很多问题,养老专业人员稀缺,养老服务人员稀缺,养老行业的服务人员几乎都是农村的,这里不是说歧视农村的,只是他们相对文化程度不高,在日常实际管理中真的存在很多问题,而且也缺乏专业护理老人的相关知识。

但是在现实中,即使放宽条件还是很难招到护理人员,大部分人是不愿意来这个行业的,认为这是伺候人的工作。

现在发展的是医养结合型的养老,以后的养老院全部都要求有医疗服务,这就表示需要更多有医疗专业知识的人才进入,相对的成本费用也会增加,所以往后发展养老行业的人工费真的会很高,很高。

那么到了我们年老的时候,我们要开得起多高的价格,才能雇来一个给我们端屎盆子的人?

有些人会说,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发展,这些都不是问题。

但如果你了解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你就会知道,人工智能擅长的是运算和处理数据。比如像围棋这样规则确定的项目,阿尔法狗可以轻松战胜所有的人类选手。

但对于人类生来就会的那些本能反应,比如弯腰屈膝保持平衡,这对于人工智能来说是极其难以克服的挑战,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算法有希望可以实现这一点(这就是为什么你在科幻片中看到的机器人,他们的动作都很僵硬)。

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人工智能会取代的只是初级白领的职位,养老护理主要还是要靠人工。

那么孤独终老者会怎样?

如果你有很多很多钱,当然不是问题,你可以住顶级的养老院,雇世界各地的保姆,还可以花钱找人陪你聊天。

但对于绝大多数并不富裕的人来说,孤独终老的代价可能就是极其悲惨的晚年。

04

2010年,日本NHK拍摄了一部名为《无缘社会》的纪录片。

之所以拍这个题材,是因为日本出现了大量警察都查不出姓名的不明尸体。

他们把无人收尸的死法称为“无缘死” 。

NHK对全国共1783家公共团体进行了调查,直到那些由地方公共团体自行火化与埋葬的数字被统计出来。

而统计的结果,叫人触目惊心。

仅仅是一年时间,日本有三万两千人“无缘”死去,他们大多是单身者。

一位40多岁的单身大叔,过去和父亲一起生活,可当他的父亲去世之后,前所未有的孤独让他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一位30岁的女性,每次吃饭时就会开直播,然后对着空空的桌椅,说一句“我开动了”,以排解寂寞。

还有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奶奶,一个人独自生活多年了,但她说不知道自己死后会经过多少天才会被人发现。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当你和社会纽带断裂时,孤独感会让你品尝搭配绝望的滋味。

一位名叫@喵不吱 豆瓣网友,她的留言让我印象深刻:

看这部片子之前,一直以为自己可以一个人活下去。

年轻时候的孤独总带着一些理想色彩,因为这种美丽的孤独唯有丰富而强大的内心才能享受。未曾深刻体会过,甚至从未设想过,当人生走过了那个抛物线的顶点,慢慢步入苍老和死亡的时候,这种一个人生活的选择需要付出何种沉重的代价。

有一天,已经白发苍苍,每顿饭前说一句“我开动了”,然而餐桌对面从来只是摆好的空椅。

有一天,已经风烛残年,将工作时候积累的两大盒名片排列得整整齐齐,在死前,却找不到任何一个人可以说一声再见。

有一天,会在阴影下的黄昏止不住落泪,只因看到一对老夫妇在一起吹竖笛,那就是自己梦想的全部。

有一天,会将陌生人的随手赠物用心保存,时时擦拭,与自己生命轨道有一丁点交集的人,成了活于社会仅有的牵绊。

电视一直开着,房间的灯一直亮着,大概就是这样死的吧。

05

当一些女性号把女人恋爱、结婚、生孩子可能遇到的极端事件(恋爱遇渣男、婚姻遇出轨、婆婆强逼生二孩等等)都拼凑在一起时,就会诞生一篇篇爆文,然后下面最高赞的留言是年轻女孩各种不敢结婚不敢生孩子。

这些文章会让你觉得结婚生子很恐怖,他们会给你讲述35岁的女人走遍世界各地活得很精彩的故事,他们还会告诉你人生的任何阶段都可以用来逐梦和体验未知,但他们没有告诉你,结婚生子也可能会过上充实又幸福的生活;他们更不会告诉你,你的父母正在不断老去。

你现在过得不顺心,父母可以给你兜底,但总有一天,你的父母年老体衰病倒时,你将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将父母送去养老院,还是你自己来照顾?

或许你收入很高,钱都不是问题。

但人活着是需要精神上的支撑的。

哈佛一项历时76年的研究早就告诉了我们一个关于幸福生活的结论:

一旦我们基本的物质需求被满足,财富就帮不上什么忙了,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亲密关系。50岁时对自己的亲密关系最满意的人,80岁时最健康,良好的亲密关系能缓冲我们在衰老过程中遇到的坎坷。尤其是在80岁之后,如果你依然可以感到自己有可以依赖的人,那么你就能拥有更健康的大脑和更幸福的生活。

西方有一句名言:

Freedom is not free.自由从来不是免费品

任何一个看似自由的选择,都意味着你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后果。

无论你结不结婚,生不生孩子,你都可以避免一部分的麻烦,但也都会带来另一部分新的麻烦。

我写这篇文章并不是劝你违背自己的意愿随便找一个人共度余生,结婚生子。

只是我看到了太多关于不要恋爱,不要结婚,不要生孩子,不然会很惨的言论。

所以我想告诉你,如果你真的不恋爱不结婚不生孩子,未来可能会遇到怎样的问题,而选择权永远在你手上。

但正如NHK在《无缘社会》这部记录的最后,以旁白的形式说了这样一段话:

人正是处在各种联系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使命,才能生存下去的。要有需要自己的人,有需要自己的位置。

如果我推测的没错的话,三十年后社会的主流声音又将是号召恋爱、结婚、生孩子。

最后,如果你做好了要孤独终老的准备,那我给你的最后一个建议是:

多健身,多赚点钱,不然你的晚年会很惨。

摘自文章《触目惊心:你根本不知道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有多可怕!》

出处:缓缓说((huanhuanshuo520)

作者丨缓缓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