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為什麼不會因為趨光性而飛向太陽?

昆蟲為什麼不會因為趨光性而飛向太陽?

讓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生物的趨光性:

生物趨光性是一種生物對光靠近或遠離的習性。在植物界,常可發現於葉綠體的遊走性植物中具有這種習性,諸如各種藻類的遊走子,遊走性綠藻、鞭毛藻、雙鞭藻等。而在動物界,常說的飛蛾撲火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生物趨光性是生物應激性的一種,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

昆蟲為什麼不會因為趨光性而飛向太陽?

下面的回答也都非常詳細,在這裡我就複製一個人的回答吧。大家也都普及一下。

一般來說趨光性的昆蟲大多數都是夜間活動(這應該是白天活動天敵太多的緣故),而夜間不言而喻地球上是收不到太陽光的;就算有那些不怕死的白天趨光性的昆蟲,白天也有其他的光源。另外,我們現在所理解的趨光性,其實是生物的一種本能:億萬年來,夜晚活動的昆蟲都是靠月光和星光來導航。因為是極遠光源,光到了地面可以看成平行光,能作為參照來做直線飛行。那麼,所謂的趨光性也就是昆蟲將光源借用來參照飛行的工具,類似於我們通常理解的蝙蝠回程定位。

昆蟲為什麼不會因為趨光性而飛向太陽?

現在我們看見的飛蛾撲火和昆蟲圍著電燈飛行等,都是人類的生活幹擾了那些存在億萬年的古老的昆蟲的生活習性。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相信在很多年以後,這種飛蛾撲火的“美景”也會逐漸減少,畢竟生物都是有求生的本能的。

昆蟲為什麼不會因為趨光性而飛向太陽?

關注雨果科普,關注科學趣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